如何让初中名著阅读在课堂上绽放光彩

2019-09-10 17:03:41黄绮婷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0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高效课堂教学

黄绮婷

【摘要】  名著阅读板块在初中考试大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意是让学生更为重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欣赏和传承,但迫于考试的压力逐渐演变成了快速阅读、“碎片化”阅读、得分点阅读等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达不到考试得高分的要求。因此,改变原有的名著阅读课堂模式,让名著阅读在课堂上绽放出它原有的光彩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  名著阅读 课堂教学 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075-010

阅读本是一种美的享受,它能借助文本在读者与作者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这是一个知识积累、情感交流并能激发思想共鸣的过程,能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境界。而经典名著更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其独有的美学魅力、思想深度及人文情怀浸润着人们的心灵,给人们以鼓励和启迪。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他们将通过阶段性的学习来积累储备知识,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处事风格,而阅读经典名著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改变原有的名著阅读课堂模式,让名著阅读在课堂上绽放出它原有的光彩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明确名著阅读课堂的要求和本质

(一)引导初中学生对名著进行整本阅读

201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对课外阅读提出了要求和建议。当今的学生身处网络信息化的洪流之中,每天都在接收和阅读着手机、微博、微信等信息,多而杂、繁而乱的碎片化信息容易让人浮躁,缺乏深层次的思考空间,为改变这种现象,引导初中学生对经典名著进行整本的阅读显得十分必要。

(二)名著阅读课堂应是安静的课堂

名著阅读的课堂不需要闹腾喧嚣,不需要那么多的课堂模式,更不需要学生们表演“十八般武艺”。我们要的只是静心阅读,静心倾听作者诉诸笔端的心声,静心思考从文本传递出来的历史社会问题及人生启迪。见微入著,披文入情,名著阅读课堂还应尽可能创设情景让学生们进行阅读。因此,名著阅读课堂只有回归安静,才能更好地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也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本质核心。

二、名著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一)教学要做到内容与形式协调一致

按体裁不同,不同的名著篇目需要按照不同的形式进行教授,不能一概而论之。如《繁星》《春水》属于诗歌体裁,诵读感悟是有效的手段。堂上可设计丰富的朗读形式,并带有相应的任务。学生个人试读——主要是为了发现朗读中的“字音、停顿”问题;集体朗读——注意进行初步情感体悟;老师范读——基于学生朗读初体验上进行启发性引导,尤其是对重点字、词、句进行重读揣摩。层层深入,最好能附上作者创作时的一些解读资料進行辅助,这样学生们就能很好地进行深度阅读并有所收获。

(二)教学要善于激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进行阅读初体验时,目的性并不明确,很容易造成泛读、略读等,老师要在此时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如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初读标题时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并标记:“钢铁”指代什么?怎样炼?谁去炼?炼成后有什么意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随时把自己的个人理解、提出的问题、对事件的评价、以及查阅资料文献的补充材料以批注的方式写到书上。阅读相同的章节后学生结合自己所做批注进行疑难问题的提问,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共同找寻答案。从提问——回答——质疑——拟成答案,使问题来自于学生又归于学生,过程当中有思维的碰撞,也有表达的技巧训练,同时还能培养阅读的习惯,可谓一举三得。当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仍要作一定的把关和筛选,选出有价值的、有深度的问题进行探讨,使名著课堂成为锻炼思维方式的舞台。

(三)教学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并体现出时代意义

文学创作本就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名著篇目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由于生活的年代不同,现在的学生很难对几十年乃至一百多年前的社会生活、人物决策产生共鸣,这也使得他们在进行名著阅读时缺乏兴趣和坚持,因而在名著课堂上我们需要“旧瓶换新酒”,善于结合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进行理解,重新焕发名著的美学魅力。

如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无疑是一百零八位好汉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及其体现出的个性品质。小说主要体现的是好汉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会产生疑问:这些人物都是在“造反”,能被称为“英雄”吗?“官逼”所以“民反”了,那是不是碰到不合理的事情就可以“造反”?……个人觉得学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是令人非常欣慰的,证明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对其价值观、是非观进行引导。

综上所述,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做到教学内容与形式一致,善于激发和锻炼学生思维,结合生活实际对名篇进行解读,我们的名著阅读课堂定能摆脱目前的困境,重新焕发生机。

[ 参  考  文  献 ]

[1]《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01.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高效课堂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47:06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2:41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0:36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42期)2016-06-18 19:35:34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