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丹丹
【摘要】 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教师的师德对于幼儿的学习、成长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我国作为文化大国、文化古国,从很早开始就形成了传统的师德内涵与价值体系,这对于今天的幼儿教师而言,依然具有重要的思想和行为指导作用,能够保障和促进幼儿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与发展。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首先对我国的传统师德内涵进行了分析,然后主要就传统师德视域下幼儿教师的师德养成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幼儿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參考。
【关键词】 传统师德 幼儿教师 养成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197-010
“师德”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幼儿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初步阶段,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对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作为幼儿教师就必须要具备更高的师德修养,要对我国的传统师德进行继承和发扬。
一、我国的传统师德内涵
(一)全身心的关爱学生
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其首先提出了“爱之,能勿劳乎?”的观点,这强调的便是教师必须要对学生予以高度的关爱和责任心,要能够真心的为学生付出,并使学生在将来能够超越自己。在此基础上,荀子进一步提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韩愈则主张“弟子不必不如师”,这其实都是在从侧面强调教师应当关爱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关爱与教育下,成为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才。
(二)对学生以身作则
被我国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不论是在其学生面前,还是在私下的生活当中,对自己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这是我国传统师德的一个高度体现。在孔子看来,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教导,不能仅仅表现在说教上,更要切实的表现在自身上,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让学生所信服,并对学生起到更加有效的熏陶和引导作用。
(三)具有渊博的学识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进而能为师”,是我国古代对教师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即教师必须要具有渊博的学识,这样才能教育他人,这是我国传统师德的一项基本内涵,如果教师自身的学识有限,或是存在错误的认识,就必然会对学生造成误导,这样的情况在教育教学中显然是不容出现的。
二、传统师德视域下幼儿教师师德养成
(一)强化自身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对幼儿本身的爱心
从前文可以看出,真心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是传统师德的重要内涵之一,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下定决心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坚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生追求,在思想、行为等各方面,予以自身严格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另外,幼儿的思维活跃,自我约束能力、管理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教育教学过程可能会存在较大的难度。但是越是如此,教师就越是要保持高度的耐心和爱心,要用心去引导他们、感化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活动,分析幼儿的心理与行为特点,予以合理的干预,这既可以使得幼儿教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同时还能够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始终保持良好、积极、向上的个人形象
传统师德下,教师必须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幼儿教育教学当中,教师的个人形象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可能会模仿教师的语言、行为乃至衣着,如果教师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不当,就必然会使得幼儿的成长受到不良的影响,为此教师必须要更加注重自身的个人形象树立。例如,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个人生活中,作为教师其衣着打扮必须要大方得体,不能过于的追求时尚、潮流,不能标新立异,在言谈举止方面一定要做到亲切、和蔼,语速均匀、发音清楚,同时还要爱护环境、乐于助人等等,这样幼儿才能有样学样,养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三)坚持终身学习
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尤其是如今的幼儿教育思想、理念发展越来越快,相关的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更好的适应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的更新自身素质能力,例如一定的幼儿心理学知识、非常强的幼儿班级组织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过硬的教学科研能力等,这样才能胜任教育、引导幼儿的重要工作。可以听一些幼儿现代教育的网络讲座,或是按照计划进行个人学习、进修,总之要始终了解当前幼儿教育思想理念的前沿发展动态,根据教育要求的转变和提高,动态构建、不断丰富自身的素质能力,使自身能够始终满足当前时代下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保证幼儿教育教学的工作质量,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三、结语
我国的传统师德对于今天的幼儿教师而言,依然具有重要的思想和行为指导作用。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深入领会传统师德的内涵,并以此为指导,加强自身师德的建设和培养,这样才更有利于自身师德素养的提升,能够保障和促进幼儿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与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刘慧玲.中华传统师德观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07):190-191.
[2]糜海波.新时代师德评价与师德建设的应有维度[J].伦理学研究,2018(02):117-123.
[3]李珩嘉.幼师师德教育的传统继承与现代发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08):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