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语言学系列课程作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以汉语言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教授课程的相关教师为辅助访谈对象,以课程需求为调查内容,开展了高等院校语言学课程的需求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問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语言学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特点的开放型教学模式,以及与之适应的五大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言学课程;学习需求;教学模式;开放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1-0080-03
Abstract: A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nguistics series cour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etence and humanistic literacy, and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this paper conducts a demand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linguistics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as the subjects, teachers teaching courses as the auxiliary interviews, and curriculum needs as the content of the survey. On the basi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open teaching mode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guistics curriculum and students' need and five teaching strategies concerned.
Keywords: linguistics; learning needs; teaching mode; open teaching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学系列课程是目前高等综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但从这些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令人堪忧。与文学类课程相比,语言学课程相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同时,有些教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不明白怎么学,已成为当前语言学课程的突出矛盾。这些课程也一度成为学生最没有兴趣学习的“鸡肋”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课题组围绕“如何开设讲授语言学系列课程”这一核心命题,调查学生对课程学习需求目标和特点,寻找适合语言学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从该课程教学现状与学生反馈来看,学生普遍存在兴趣不高、参与度低等问题,与忽视该课程的课程特点,不了解学生的课程需求特点,封闭式的教学模式等密切相关。认清学生的学习需求特点,采取适合该课程教学模式是成功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需求分析和研究方法
(一)需求分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Maslow' s hierarchy of needs),目前这一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对企业员工激励中。冯惠敏等(1994)认为需求(needs)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客观要求的反映,表现为个体的主观状态和个性倾向性。倪传斌等(2007)提出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目前基于需求分析的相关成果,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材编写(Frank 2000,李萌涛、龚立1994)、大纲设计(应惠兰1996)、专业设置(吕必松1995)、教材编写(刘珣1997)和教学研究(赵金铭2000)等。但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尚未有针对语言学课程的需求分析研究。本文拟以汉语言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对语言学课程的需求特点,开展语言学课程需求的探索性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方法
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专业的大三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以开设语言学课程的教师为访谈对象,获取相关数据,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需求及特点。主要方法包括:
1. 文献回溯法。首先借助CNKI等电子资源及网络资源,梳理需求分析的相关文献,尽可能收集进行需求分析所涉及的相关参数,为调查问卷的设计提供基础。
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需求分析的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对获得的与需求分析的相关参数,结合课程特点进行甄别选择,借鉴申健等(2014)等调查参数,确定问卷调查条目,再经过初访谈修正、评估整理、终稿确定等环节设计出调查所用问卷。利用设计好的问卷,对所选院校随机挑选班级的学员参与调查。
3. 统计分析法。这次调查学生问卷共发出400份。回收386份,有效问卷378份,回收率为96.5%,有效率为97.92%。基于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所有数据都会录入电脑,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目前语言学系列课程,主要包括《语言学纲要》、《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基础必修课程。学习需求分析问卷中共涉及了三部分调查内容,分别列出调查结果并分析如下:
(一)课程学习兴趣的需求调查及结果分析
要了解学生对语言学课程的学习需求特点,必须了解其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好某课程的内在驱动力。调查内容及分析结果如下:
表1 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
表1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对语言学课程感兴趣的比例仅为9.77%,而不感兴趣的同学超过半数。没有学习兴趣的内在驱动,学生虽身在课堂,但心已走远。这也是目前语言学相关课程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同时,这一结果也启发我们,提高学生对语言学课程的兴趣成为成功教学的关键一环。
(二)课程学习目标的需求调查及结果分析
语言学课程有诸多目标,本文筛选了8条作为问卷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经验等判断这些目标的重要性程度并进行打分。其中5分为非常重要,4分为重要,3分为一般,2分为不重要,1分为非常不重要。得分的高低体现了学生对该条目标重要性的认可度的差异。
表2 语言学课程学习目标的调查比较
注:级差指各条学习目标的得分与均分之间的差值。
通过表2不难看出,得分排在前三位的课程学习目标是:获得学士学位、提高语言能力、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评分最低的学习目标是: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这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学习目标性更加具有明确性和直接性。那些短期内尤其是与毕业或就业相关的目标得分远远高于那些长远的有益于人全面发展的目标。课程学习目标的需求特点也给我们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确定提供了启迪。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调查及结果分析
语言学课程令许多教师感到头疼的原因是如何让学生充满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备课上课,无视课堂主体学生的需求,正如盲人摸象,必然偏颇。因为教师所教的并非学生所预期的或要掌握的。所以了解学生对语言学课程内容的需求,是成功开展课程教学的又一重要前提。经过甄别筛选,共设置了8个信息参数,其评分方式与上文相同。
表3 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需求调查
通过表3可以看出,评分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学习基本概念、提高语言能力、分析语言现象。换而言之,在语言学课程的教学课堂上,学生最想听到的(或最主要的需求),应该成为语言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我们往往把上课的学习重点和时间分配放在了语言学理论学习、基本概念等方面,而忽略了提高语言能力、以及利用语言学理论分析语言现象等方面。对学习方法、语言理论等方面的得分并不高,这也体现了学生对于这几项教学内容的重视度或需求度较低。毫无疑问,这是学生认识的误区。实际上,这些信息调查结果这也为我们教学内容设计和纠正学生的认识误区提供了参考数据。与学习目标部分的调查相比,在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赋分均分远远高于学习目标的均分。课程教学内容的均分是4.18,学习目标的均分是3.54。这也体现了学生对上表所列出的教学内容的需求度更高。
四、语言学课程开放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何谓开放型教学模式
开放型教学模式(Opened-teaching Pattern)是在素质教育(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师生双方共同营造开放的学科世界为途径,以学生获得主动发展为目的,改变学生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内容,把教师作为唯一知识源泉,把课堂作为唯一学习场所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孙道功2014)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开放型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是开放性和延伸性。即教学的课堂向学生之外的广阔世界开放,也向学生内在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精神世界开放,在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走上讲台,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学场所拓展到网络,师生之间成为学习的共同组织者,同学之间成为研究的合作者。
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内涵模块涉及课堂合作、课后延伸、灵活考核、从教反馈等方面,具体言之,涵盖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场所的灵活性、教学过程的合作性、教学主体的实践性、教学评价的多样性等。其典型特征是自主性、合作性、研究性、实践性、开放性。
(二)开放型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板块主要涉及:1. 课堂合作: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和生生之间合作。在开放型教学的课程上,每一个同学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都是其他同学学习的合作者,出谋划策者。语言学课程的诸多内容可以在课前分配给学生,让大家以互助学习小组形式形成合作关系。2. 课后延伸:开放型教学模式模糊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界限。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与课堂教学互相补充。网络平台成为学生课堂之外讨论交流的另一个课堂之外的阵地。3. 灵活考核:开放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单一考核模式,提出了多样化的考核机制。改变传统的通过考试作为衡量课程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等成为重要的考核指标。4. 从教反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的考核机制,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考核学生的等级。而是为了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方法,适應开放型教学模式的需求。
在语言学课程开放型的教学中,主要包括七大模块的教学内容:设置讨论问题、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讨论报告、课堂讨论学习、教师点评补充、教学效果反馈、课堂教学延伸。每一模块教学都要突出互动性、合作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每一模块的教学中,力争使每一个同学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合作者,出谋划策者。实际上,七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开放型教学模式模糊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界限。某一模块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代表学习过程的结束,我们以课程所构建的网络平台为依托,与课堂教学互相补充。网络平台成为学生课堂之外讨论交流的另一个课堂之外的阵地。
(三)开放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基于语言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开放型教学模式的相关特性,我们认为适合于该课程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五大类:
1. 引导策略。开放型教学模式的要求之一,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和合作性,所以通过各种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并融入课堂。在授课过程,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语言现象,提高利用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等工具,寻找资料,掌握学习方法等。正所谓“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
2. 合作策略。在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中,合作成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要充分发挥合作之功效,让学生之间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出谋划策者。在合作中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合作策略并不是否认教师的引导之功效,要求教师设计好教学内容和专题,为学生的相互合作和讨论提供建议,并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
3. 互动策略。互动性作为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另一重要特征,具体表现为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课堂与课外的互动、反馈与教学的互动等。在语言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互动作为贯彻教学过程的重要方法。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融于研究,让学生融于课堂。教师在互动中,获得反馈信息,有的放矢,从而又反哺于课堂教学。
4. 自主策略。仅靠课堂教学永远无法实现语言学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也是开放型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要求教师开列出课堂教学之外的具体的实践任务和参考书目,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流于形式和口号。使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这样课内和课外教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同时也可以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
5. 考核策略。目前语言学课程的考核方式,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尤其是忽视了良好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开放式的教学中,提倡采用多样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方式。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参与性都属于被考核的环节。
五、结束语
语言学课程实践性强,趣味性差,成为诸多学生的噩梦。本文基于學生对该课程的需求分析,提出了适合语言学课程特点的开放型教学模式,并探讨了该模式的教学策略。最终使学生能够合作学习,合作研究,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惠敏,黄明东,杨旭升,等.大学生学习目的的调查、统计与层次分析[J].电力高等教育,1994(2):27-29.
[2]倪传斌.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学习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68-75.
[3]Frank, R.A. Medical Communication: Non-native English Speaking Patients and Native English Speaking Professional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0,19(1):31-62.
[4]李萌涛,龚立.科技外语界英语需求调查[J].外语界,1994(4):20-24.
[5]柳春燕,等.《语言学概论》教学重、难点及其分解[J].高等函授学报,2003(03):30-34+58.
[6]申键,等.高等体育院校体育类与非体育类学生学习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89-92.
[7]孙道功.试论成人函授语言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165-166.
[8]孙道功.《语言科技论文读写》教学模式探索[J].南京师大学报(教学研究版),2014(下):86-88.
*基金项目:南京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语言科技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编号:18122000091602);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孙道功(1977-),男,汉族,山东日照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