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小学高段学生思辨力培养策略

2019-09-10 17:22袁霞芬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3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袁霞芬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意在从小学这个思维意识初步发展阶段就灌输其良好的品德修养、高尚的道德观念以及正确的社会观念等,其最终目标就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以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学习与成长。但是在当下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其中,而恰恰就是思辨能力,它可帮助学生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客观地思考问题,快速地解决困难。因此,本文基于当下国家大力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背景下,对在品德课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简单探究。

关键词:思辨活动;思辨话题;思辨意识

当下在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大部分小学仍然缺乏这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识,部分教师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视程度较低,依然以讲解课本知识为主,更有甚者认为培养思辨意识是在耽误教学进度,严重偏离教学主线,从而导致学生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或难以解答的问题时无从下手,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当下探索出一条在品社课中激发学生思辨意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方法极为紧迫。

一、开展思辨活动,培养思辨能力

针对小学生,处于该学段下的学生对世界万事万物的好奇要远远大于理性,因此培养其思辨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应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便能轻松克服以上问题。开展思辨活动,让学生在浓厚的活动氛围下产生学习兴趣,切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直接有效的途径。

比如,教师在讲到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一单元中《圆明园在哭泣》一课后,在教师将基础知识讲完,学生对知识充分了解后,就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辩论会。辩论赛的主题为“圆明园该不该重新修建”。教师先将班级学生分组,继而规定正反方后要求学生课下自行查阅资料,小组内统一汇总整合充当其论据和辩论素材。继而教师设立合理的辩论规则,学生在课上展开激烈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不但会对自己一方所坚持的立场有了清晰明确的理解,更可以学习对方所站的立场原因。如,圆明园不该修建方认为,保留圆明园的遗址更可以让国人清楚的认识到国家历史上的耻辱,时刻不忘振兴中华的理想。而圆明园该修建的一方认为,圆明园乃我国之宝贵财产,虽然在历史上被他国践踏,但是如今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保护我国文化遗产,让国人能够明白我国在历史中的辉煌与灿烂。类似地,教师在《愤怒的吼声》一课后,依然可以以“对中国的屈辱历史是该遗忘还是铭记”为主体组织开展辩论赛。在辩论赛中,虽然两方在辩论,但是两方学生都会对这个问题产生客观全面的看法,继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联系生活,丰富思辨话题

教师在社会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若仅仅立足于课本内容,将很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通过长期针对不同问题的思考练习中得来的。为此,课上丰富的思辨话题便是有效提升学生思辨能力重要方法,但是在小学阶段,书本内容中的话题绝不足以满足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将教学联系到生活中去是有效解决上述問题的方法。

教学联系生活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具有针对性的思辨话题,学生在众多思辨话题下能够发散其思维,使之全面客观的思考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拓展思辨话题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针对思辨话题进行思考,否则再多的话题摆在学生面前也不会对其思辨能力的培养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教师应告知学生,思考问题通常要通过“利与弊、正与反、对与错、好与坏”等对立的两方面去思考,以及“从局部到整体”的思考方式,比如教师在讲到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单元《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时,现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继而要求学生针对“当下交通飞速发展的利与弊”展开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教师随机叫出几个学生说出小组总结出的利与弊。再如,针对《西部大开发》一课时,同样教师将学生分组后可让学生针对“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以及对国家的影响”展开讨论,依旧随机回答,教师给予补充。教师借助书本的知识,由此展开联系实际生活,有效降低学生对思维方法学习的难度,从而在拓展思辨话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其教学效果要远远比单纯的书本教学显著的多。

三、善用思维导图,激发思辨意识

在社会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是顺应当下国家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以及教育体制改革方向的创新型教育方式。而思辨能力提升的前提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而思维导图就是培养思辨意识的有效教学和学习方法。思维导图是贯穿于各个学科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将人们的思路清晰化条理化,让人们在思考问题时真正做到不重且不漏,全面而客观。

何为思辨意识,思辨意识就是人们在遇到某个问题,某个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提醒自己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解决困难,而不是靠片面的思考或者是一时的冲动去左右自己的行为。这个意识对人类生活与发展的意义重大,为此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思辨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思维导图的一大功能便是可以将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思路清晰化,明确化,这正与培养思辨意识的目标相吻合。那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呢,比如,教师在讲到浙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一课时,可以延伸教学内容,询问学生“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激发学生思考,该问题实质就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表现。为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黑板上做一个思维导图,以“中国人们站起来了”为中心,向外延伸箭头,每一个箭头指向一个具体原因,教师让学生在下面回答,教师在上面写。其中包括,民族独立,人们生活水显著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更快等,让学生充分发散其思维,全面的去思考问题。类似地教师讲到《走进新时代》一课时,让学生以“新时代新在那里?”为中心,自行列出思维导图,继而在教师公布标准全面的答案后补充。通过思维导图的训练,让学生在今后思考问题的时都能够具备这种思辨意识,而不是单纯直观地针对某一问题的一个角度去下结论。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已经进入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教学目标也不断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绝不是对小学生无用的教学目标,它能够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为此,教师应积极地总结当下学生的特点,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划入教学目标中。继而通过不懈努力和不断地创新,定能够探索出一条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培养学生思辨性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出综合全面的祖国花朵奠定基础,为新时代国家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参考文献

[1]程晓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思辨能力培养[J].名师在线,2019(19):20-21.

[2]方艺.小学生思辨能力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培养[J].江苏教育研究,2012(13):34-35.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分析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