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婷
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教学课题,一线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和总结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落实新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本文简要探讨了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三点有效性策略,即优化教学模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串好教学主线,适当引进分层教学;适当游戏教学,渗透寓教于乐理念,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示。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教学实践;教学心得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取得了诸多进步。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应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和总结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落实新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下拟就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示。
一、优化教学模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通常是教师讲解和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重复性的训练,教师从旁指导,这种方式从本质上看与其他学科课堂中的讲授式教学是相同的,而且也有尤其好处,但新课标所倡导的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优化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从现代教育学观点来看,这也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必由途径。比如在教授文字处理软件时,应当从最基本和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入手,进而过渡到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标的设置等编辑方式,讲解和示范过程中不仅要针对性强,更要由浅入深,兼具启发性和简约性,在这一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相互间隔讨论交流,解决疑问和分享心得。再如,学习PPT时,课上练习环节为学生设置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和学习任务“制作一篇关于宣传保护环境的电子海报,包括字体、主题、个性化等方面的要求(可为其提供网络让学生上网搜集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过的知识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个人潜能。从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及个人发展均有显著意义。
二、串好教学主线,适当引进分层教学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信息技术则是一门容易使学生拉开较大距离的课程。对于教师而言,如何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就成了教学活动的关键问题之一。这种情况下,掌握分层教学模式并能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应用,就成了一线的必然选择和必备技能。具体来说,教师要能够在串好课堂教学主线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与其能力水平相应的的学习任务,使得各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并获得自身的最大化发展。比如word、PPT、Excel等基础软件的学习,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功能和操作即可,中层次的学生要还应在此基础上学会一般的应用,能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決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高层次的学生则应要求他们应解决一些难度较大或具有一定创造性的问题,如制作教师节贺卡、以PPT形式设计主题为“环保”的板报、以电子表格统计家中一周内每天的生活支出等。这种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某种意义上也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素养的便捷途径。
三、适当游戏教学,渗透寓教于乐理念
如果说教育教学的最佳途径和最高境界是“寓教于乐”,恐怕不会有人反对,这也是所谓“游戏教学”在近些年受到重视并广泛流行的根本原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适当引入游戏教学,也是很多一线教师积极探索的教学课题。爱玩是人的天性,对于具有一刻童心的小学生而言,如果能适当地引进游戏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则当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信息技术课与电子游戏可说有着天然的结合点,实践证明,结合课程特点适当引入一些游戏活动,不仅有利于消除枯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思维潜能的释放。例如,键盘指法的练习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教师只一味讲解指法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让学生进行重复性练习,则学生不但缺乏兴趣,效果也不一定好,这时就可引入有效教学,让玩“金山打字通”“青蛙过河”等游戏,并以竞赛的形式增添趣味和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这样,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相比于传统的单调讲解和练习自然事半功倍。
综上,本文简要探讨了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三点有效性策略,即优化教学模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串好教学主线,适当引进分层教学;适当游戏教学,渗透寓教于乐理念。毫无疑问,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然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教学课题,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本文抛砖引玉,尚盼与同仁多多交流。
参考文献:
[1]赵珍玉.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J]. 才智, 2017(19):63-63.
[2]柯胜军. 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刍议[J]. 考试周刊, 2017(35):117-117.
[3]张慧敏. 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4(10):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