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下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

2019-09-10 16:52:04王珊珊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4期
关键词:小学

王珊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起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在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活动方案中,我们学校也作了多次的修改和实践,融入学校特色项目运动,打破学校原有的课间操模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体现学校特色,丰富课间操活动组织形式,达到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小学;特色项目;体育大课间

一、现代小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锻炼的现状

近几年,国家规定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概念。在小学阶段,把大课间活动作为小学阶段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并且,需要在此基础上,规定学生每天一小时以上的锻炼时间。通过对锻炼时间的规定和锻炼次数的要求,不断提升小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对各项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尚有部分小学每天开展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严重不足,缺乏对大课间体育锻炼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间和次数较少,导致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动不动就感冒生病,即使学生的抵抗力下降也影响到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大课间的有效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基于学校体育特色项目下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

(一)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推广和开展

目前来看,小学体育特色项目主要包括跳绳、健身操、篮球等等。为了贯彻大课间活动“健康第一”的活动思想,学校在开展相关的活动,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运动起来,达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分别通过推进呼啦圈、踢毽子、跳绳等三项运动,作为在体育课程当中的特色项目。此类项目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特色,其在运动过程,还能表现出一定的趣味性、普及性、便捷性、健身性以及娱乐性等等,符合小学生在运动发展过程中的身心规律,有利于提升素质教育。活动开展期间,深受学生喜爱以及学校领导教师的支持,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的教育目的。

学校体育项目,是一个学校品牌,也是一个学校文化展现的方式。如何将学校体育特色融入到大课间体育活动当中,需要整个学校的全体领导和教师的通力合作。在此过程中,需要制定针对学生的有效方案和计划。在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技能,组织指导,促进小学生体育活动有序开展,不断提高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影响范围,加深学生对学校体育特色项目认识。并且,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活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因此,在此过程当中,需要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二)将学校特色体育项目深入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

1、目标和原则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明确目标“达标争优、强健体魄”。在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全体在校学生能够做到每天锻炼的时间,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体育课程期间,不断培养学生的耐力、力量、柔性等等,促进其体质提高,减少肥胖和近视的发生概率,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热爱体育、热爱运动、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重视体育的环境氛围。

1.1改革学校课间操,创新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主动地掌握运动方法并加强自身的锻炼。

1.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1.3优化管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不断提高使用率。

1.4全面提高全校师生的身心素质。

2、原则

2.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开展体育教育的功能。

2.2科学性原则。遵循“低段普及、高段提高”原则,坚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学校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2.3全体性原则。全体师生参加,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积极性。

2.4创新型原则。根据学校场地情况,大课间活动期间,有序开展广播体操、跑步。

3、活动要求

总要求:做到“四化” 。即:行動统一化、队列军事化、动作规范化、活动有序化。

3.1针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3.1.1衣着规范,尽可能穿运动服装,不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3.1.2必须在指定地点活动,不乱窜乱跑;

3.1.3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3.1.4开展活动时,合作互助、通力协作、安全第一。

3.2针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3.2.1针对性的加强安全教育,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安全防范知识。

3.2.2按《室外大课间活动方案》相关要求,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3.2.3规范学生衣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适当安排运动量。

3.2.4参加活动时,组织相关安全防护工作,避免伤害事故发生。

3.2.5如发生意外伤害事故,需要以《安全应急预案处理办法》为准。

4、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及流程

大课间体育活动由三部分组成:开始部分、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其中每部分均配有相应的音乐,同学们可根据音乐的变化进入各部分活动内容。

1、开始部分的任务是:(2—6)年级以年级组为单位在运动进行曲的伴奏下集队进场(2分左右),集队完毕以后紧接着进行---(--分--秒)。

2、主体部分的活动内容包括特色体育项目的展示(--分--秒)、跑操(--分--秒)和各活动项目(篮球、足球、竹竿舞、滚铁环、呼啦圈、踢毽子、跳绳)。随着音乐的旋律,在音乐的引导下,所有的学生用1分钟达到已安排好了的运动场地,进行该项目趣味体育运动和自我锻炼,所用时间为--分--秒。开展分享活动的时候,应当以推荐内容为主。每个班级在开展过程当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尽量做到顾及全面,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活动起来。

3、结束部分包括整理活动、归还器材、有序离开操场准备回教室。当运动进行曲的伴奏声一响起,全体师生马上集队(1分钟)。进行整理放松运动,我校的放松运动采用韵律操《小白船》来进行,全校师生在优美的旋率感染下,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所用时间为--分--秒。然后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下安全有序的退场,所用时间为--分--秒。

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通过轻松和谐的音乐,调整学生两节课的疲劳,缓解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的紧张情绪,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并且,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友谊,增强了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学生的体育运动过程当中,创造多彩的锻炼空间,使学生身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实现体育、艺术、休闲、锻炼、传统、现代的完美融合。

三、结论

通过将体育特色项目加入大课间体育活动,我校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组织指导活动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校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个个负责,进一步促进了大课间活动的广泛开展,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师资群体。深入学校特色项目的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了活动的载体功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彭芳,刘勤.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28):54-55.

[2]刘辉阳,朱勇,王冰洁.浅谈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20-221.

猜你喜欢
小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8:09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7:51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0:05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