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淑娟 何国亮
摘 要: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困难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作为当下的一名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调整我们的教学思路,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环境,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文章主要从学生、教材和教师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从课程改革、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加强班级管理等七个方面给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0-0122-03
Abstract: Calculus teaching reform is a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job.As Calculus teachers, we must constantly improve our teaching methods and adjust our teaching ideas.We should adapt ourselves to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in the new period. We must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alculu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alculus from students, textbooks and teachers. This paper gives measure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from seven aspects: curriculum reform, making full use of teaching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and strengthening class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Keywords: Calculus; teaching; reform
一、背景
大學扩招,实际上是以降低分数,放低要求和标准为代价的,这致使扩招的一般高校的学生的平均素质的下降。同时,某些高等学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时数也从原来的180学时降为现在的160学时,这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课堂讲解过程带来了很多困难。本来就较紧张的教学课时和参差不齐的教学对象,还要完成同样多的教学内容,并想达到与以前相等的教学效果,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技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社会上许多不良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应付及格的标准上,对高等数学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或以后发展的作用毫不关心或了解,补考和重修现象严重。
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既适应当前的大环境,又不降低我们的教学要求,是目前我们每一个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影响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
影响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结如下:
1. 学生知识脱节。中学的课程改革使得一些知识从中学的课本中删除,例如极坐标的有关知识。但是,大学的高等数学课程却没有改革,还是沿用多年以前知识结构,任课教师也认为这部分知识是在中学里学习过的,所以讲解甚少或者不讲,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重积分以及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这部分涉及到极坐标的有关内容的时候,感觉到十分吃力。
2. 学生基础差异较大[1]。大学扩招使得一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跨进了大学校门,再加上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初等教育水平也千差万别,所以,同样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却是天壤之别,这给教师的教学着实带来不小的影响,也给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增添了不少困难。
3. 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外因是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即使老师的教学质量很高,学生自己不用功,那也是没有效果的。但是,由于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上很多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很多学生认为大学学习没用,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或者根本上不太重视大学阶段相关课程的学习。
4. 教师对课堂教学重视程度不够[2]。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比较重视科研而轻教学。教师的职称评比中,科研材料所占比重也远远高于教学材料所占有的比重。尤其是一些青年博士教师,学校一般都对他们有明确的科研任务,比如必须参加每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必须完成多少高水平的科研论文等。科研的奖励力度也相对较高。所以,教师更愿意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对教学则是能应付就应付。一些中老年教师,不愿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增加学前教育环节
从学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入学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教师可将中学未讲或者讲的较少的知识点,如极坐标、三角函数等内容,录制成微课,供学生在入学前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这不仅可让学生提前熟悉大学教学内容,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为开学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改变现在的高等数学教材内容,使之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教材内容应从分析本专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入基本数学概念,强调数学工具为专业知识学习服务,为解决专业工程问题服务,不需要强调数学理论的完整性,而是突出专业的特点和特色,按照专业类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材的编写。教材内容也应该根据专业的教学需要,突出应用性,解决实际问题,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来考虑。
(三)用好教学资源,提高高等数学概念教学的效能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教学改革以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的教学资源变得极为丰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数学概念的教学变得更生动、更平易、更有启发性。我们要利用这些资源中丰富的图形资源,提高概念教学的“可视性”;利用资源库中的教学设计和示范课件,努力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实际经验,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引入概念,提高抽象概念的“亲和力”,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印象;运用中外教材和数学资源中丰富的应用性案例,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进行改造和选用,尽可能揭示概念的实际应用背景,提高学生学习抽象概念的兴趣,从而提高概念引入的“应用性”;利用教学资源中丰富的习题,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编,也可有力提高概念教学的效能;在讲课中视情况适时插入一些既有趣味又带有一定深度的资料,可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概念教學的“趣味性”。
例如,在定积分的概念一节,讲曲边梯形的面积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动画,演示我们的面积的近似值是“分割越细,近似程度越好”的结论。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问题本身的抽象性与理论性,让数学知识变得不在那么繁琐和枯燥难学,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会慢慢提高。
(四)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加大过程考核力度
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教育技术的大变革。各种各样的教学APP,如“雨课堂”、“学习通”和“数苑在线测试平台”等,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教师可利用这些教学辅助软件随时进行课堂点名、选人、随考、随测以及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可能实现的一些活动在有这些工具的辅助下都可以轻松完成。教师借助这些教学工具,可增加过程考核的力度,为学生增负,让学生把功夫下在平时,而不是临近期末考试,才临时抱佛脚。
在开学前,教师可制定出课程的教学考评实施方案。方案内容涉及课程简介、教材和教辅的使用情况,课程考核形式、考核次数和各类考核所占的成绩比例等内容,并在学期初公布给学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本学期课程的教学实施计划,从心理上重视过程学习、重视过程考核。
利用教学辅助软件进行测试的优点是教师不用改卷,系统自动统计分数,省时省力。缺点是一般只适用于客观题的考核,只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掌握状况,不能考查学生做题的规范性。所以,除了使用教学辅助APP和教学测试平台之外,还要有传统纸质考试来弥补教学软件的不足。
(五)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
根据教学经验,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学生:积极主动型的学生。这类学生成绩一般很好或者比较好。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完成一些有难度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提前做好数学竞赛和考研的准备。
第二类学生:依赖型学生。这类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强。关注他,他则向好的一方发展,不关注他,他则向坏的一方发展。
教师可在学期的前几周,通过利用教学软件进行的随堂作业和随堂测试找出这部分学生,并对他们重点关注。可对他们提出强制答疑要求。教师在专门的辅导答疑时间,对他们进行专题辅导和重复测试。为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可对他们进行成绩奖励。在课堂提问中,增加对这类学生的提问的频率,重点批改这部分学生的作业。让他们切实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关心。
第三类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类学生不管教师是否关注他,他都无所谓。成绩对于他们就是一个数字,无论大小都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对后果也不在乎。
对此类学生,拟采取以下措施:
(1)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向学生所在院系汇报这类学生情况,可通过班干部和学生辅导员了解他们具体情况,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对症开药,制定针对性的助学方案。与学生所在院系共同对这些学生进行帮助。
(2)让学生帮助学生。对第三类学生,可每人安排一名同班级的学习较好的学生对其进行帮助。
(3)加大作业力度。增加额外作业,每天一题或者每天一个知识点。
(4)增加考试次数。对于考试过的试卷,可对他们进行重复考。
(六)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4]
大学教师,课堂之外联系学生的几率较小。一般情况下,除非上课,学生很少见到老师,老师也很少见到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比较生疏,这就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问题交流的困难。老师会对表现平平的学生没什么印象;学生也会对老师的教导或者批评置之不理,甚至产生反感。从而,老师就不能在对学生的成长和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上发挥什么作用,当然也就不会在学生心目中有什么人格魅力了。这样,老师就只是“教书”,而没有“育人”,达不到作为一个老师最基本的标准。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所以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可能和中小学的“题海战术”有关。题海战术训练出来的会考高分的孩子,只会做他见过的题型,题目稍作变化,或者遇到没有训练过的题型,他们就蒙了,不知从何下手。不会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不会寻找信息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不会思考。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现状、扭转乾坤,但我们可以抓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后环节,让我们自己的课堂做出一些改变,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思考,而不是过多的关注做题技巧。
参考文献:
[1]程国,余兴民.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5(22):23-27.
[2]李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价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5):23-25.
[3]张玲,陈永强,张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等数学多目标教学模式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9):110-112.
[4]远巧针.高等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策略探讨[J].才智,2019(9):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