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玲
既然选择了当教师,那便是一辈子的事。20年前,我第一次踏上讲台时才明白,作为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我一边虚心向前辈学习,一边翻阅了很多有关教学的书籍,一本《爱心与教育》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我对这本书也有了自己的体会。
爱孩子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一种爱是教育无法接受的。
一、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
关于教育的爱心,无论怎样强调都是不过分的,但关键是如何理解这个“爱心”。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认为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或者以为教育之爱就是迁就学生,就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我认为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须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比如当孩子犯错时,教师如果不给他一点挫折感受反而一个劲的夸她,从而想让他改掉不好的习惯是不现实的。如今的教育大力倡导爱的鼓励,孩子的自信心确实增长了许多,但是只有一句“如果你能这样做就会更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二、一视同仁的爱不是爱
从来没有想过,我给学生的爱,有时竟带着刺伤害了他们。据我了解,谢李浒家庭贫困,理应受到扶贫资助,当我让他填表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不经意的伤害了他的自尊。良好的动机,并不能掩盖我带给他的伤害。不同的学生个性特征,价值取向,人生观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的统一行为便会在不同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极其正常的,更何况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孩童。追求平等,尊重人格,崇尚人权的今天,在教育中,有时也会用自己的爱去伤害学生心灵的世界,而这种“伤心事”却不被老师们反思。
三、奉献爱,更需要爱的清醒
一直以为爱就是奉献。在愛的哲学里有时却恰恰相反。要想培养学生成才,这是不能一味的感情投资,而更重要的是做理性的思考,把握爱的内涵。爱就是给予她正确的信念,精神的鼓励,技术上的指导,让他用其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爱,不仅仅是问寒问暖,更应该是教导他如何自理,应该学会安排生活。爱,不仅仅是满头大汗的讲题,而更是有方法的点破,思路的引导。最深刻的爱不是给他什么,而是指导他自己去做并得到什么。最珍贵的爱不是感情上的关怀,而是人生路上理性的指引。
师爱是美丽的,然而会因为激情而短暂;师爱是伟大的,然而会因为情感往往对一些学生有失公正。
总之,爱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提。但是不要错失了爱的真谛,让师爱来的更自然,更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