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年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接受树突细胞免疫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9-09-09 03:19朱丹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免疫治疗

朱丹丹

【摘 要】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DC)免疫治疗晚期结肠癌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情况,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对72例晚期结肠癌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甲乙两组。甲组36例患者接受单纯化疗治疗,乙组36例患者接受单纯化疗和DC治疗。对两组的症状缓解情况和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乙组的缓解率比甲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乙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因子各项指标均要比甲组患者高,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除了常规治疗内容之外,增加DC治疗,能够很好地改善晚期老年结肠癌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提供改善。

【关键词】 老年晚期结肠癌;树突细胞(DC);免疫治疗

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中,结肠癌主要发病群体是老年人,患者发现后多数处于晚期,全身化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化疗具有毒副作用,患者的耐受度差,依从性低,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树突细胞免疫治疗方式也叫做DC,成熟DC的迁移能力比较强,可以激活T细胞,让免疫应答发挥效果。根据研究显示,培养DC,至敏DC会回到体内发挥出免疫肿瘤细胞的作用,其临床治疗价值比较高[1-3]。晚期结肠癌患者在化疗的时候已经处于瓶颈期,老年群体更是如此,会有许多的合并症出现,化疗的耐受性比较差。细胞免疫是提升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的抑制和杀伤过程,能够有效地预防肿瘤细胞的复发,还能够杀死残余的癌细胞,其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突出。DC是现在临床中治疗癌症非常可靠的细胞免疫方式,树突形态是比较典型的类型,膜的表面活性分子会转移到淋巴器官中,激活T细胞的增殖能力。还能够间接地激活B细胞。DC治疗是对细胞因子免疫应答进行调节的治疗方式,大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治疗需要对造血干細胞进行诱导分化,促进其成熟,让患者的免疫能力提升。此次本院就DC治疗的免疫功能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对老年晚期结肠癌转移患者进行分析,共有72例,将其分成了两组。甲组患者年龄60~75岁,平均(65.47±7.56)岁;共有20例男性和16例女性患者,乙组患者60~75岁,平均(65.67±7.23)岁;两组患者的普通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对两组结果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甲组患者接受化疗治疗,两周给药1次,重复治疗,一共进行6个疗程。乙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增加DC治疗,使用抗原负载DC悬液注射到腹股沟淋巴结区域内,然后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观察,1h后没有出现过敏反应,则可以离开,前2次为1周1次用药,后2次为两周1次用药,检查患者的白细胞水平,正常后可以进行细胞免疫治疗方式[4]。对患者的缓解情况和免疫功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 评价标准

完全缓解:患者的肿瘤完全消失,持续1个月没有复发;部分缓解: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超过一半,持续1个月没有增大;稳定: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四分之一到一半,持续1个月没有增大;无效:不属于以上几种情况。

1.4 数据分析方法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均录入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和t检验分析。P<0.05时表示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甲组、乙组缓解率比较经过治疗后,乙组的缓解率比甲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对比

经过治疗,乙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因子各项指标均要比甲组患者高,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2。

3 讨论

晚期结肠癌患者在化疗的时候已经处于瓶颈期,老年群体更是如此,会有许多的合并症出现,化疗的耐受性比较差。细胞免疫是提升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的抑制和杀伤过程,能够有效的预防肿瘤细胞的复发,还能够杀死残余的癌细胞,其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突出[5]。

DC是现在临床中治疗癌症非常可靠的细胞免疫方式,树突形态是比较典型的类型,膜的表面活性分子会转移到淋巴器官中,激活T细胞的增殖能力[6]。DC来源于多能造血肝细胞,能够对入侵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进行诱导,保护自身的耐受性。成熟的DC膜表面有很多的抗原肽/MHC I类和II类分子复合物,对T细胞的激活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帮助,还能够间接的激活B细胞。DC治疗是对细胞因子免疫应答进行调节的治疗方式,大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治疗需要对造血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促进其成熟,让患者的免疫能力提升。

在此次研究中,经过治疗后,乙组的缓解率比甲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乙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因子各项指标均要比甲组患者高,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说明常规方式和DC免疫治疗方式对老年晚期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 黄兰珍.遗传性非息肉病直肠结肠癌患者隐性子宫内膜癌及其预防[J].当代医学,2015,22(19):27-28.

[2] 陈中建.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应用于结肠癌不同分期的合理性[J].当代医学,2014,25(08):115.

[3] 单婵婵,石亮荣,丁美钱,等.肿瘤射频消融裂解物负载的DC-CIK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研究[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4,41(06):471-475.

[4] 郭博.加速康复计划在结肠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17(03):35-36.

[5] 李学哲,朴龙镇,朴素宙,等.老年晚期结肠癌患者树突细胞免疫治疗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09):2012-2014.

[6] 杨蕾,赵建军,霍锐,等.结肠癌细胞总RNA负载成熟树突细胞体外诱导抗肿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788-2790.

猜你喜欢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无效必改,效不更方
中国迎来肿瘤免疫治疗时代
靶向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肿瘤免疫治疗小分子抑制剂研发进展
异体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护理观察
CAR—T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CAR—T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10例儿童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临床特点分析
MDSC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CAR-T免疫疗法:肿瘤靶向治疗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