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理念的渗透研究

2019-09-09 08:14黄利强
数码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渗透自主学习

黄利强

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是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致力于探究自主学习理念的渗透策略,且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这些研究成果,继续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理念的渗透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渗透

笔者认为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自主学习理念,就必须做到四点,首先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降低教师的干预能力,其次是鼓励跨学科自主学习新知识,因为从目前来说,跨学科学习方式不仅能极大的节约教学成本,更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学科转换中寻找学习的乐趣;然后是制定恰当的课堂评价机制,能给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做一个科学合理的评测和预估,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之处;最后是选择科学的引导方法,目的是为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

1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反而让学生逐渐讨厌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本身是一门生动有趣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都由教师控制,这种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彻底丧失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地位不高,教师为完成教学进度,常常选择“填鸭式”、“满堂灌”等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虽然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很多知识,但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知识。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选择“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注重“引导”和“学习”两个环节的无缝衔接,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即通过教师的耐心指导,循循善诱,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愿意主动、自觉的接受课堂知识,也是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教师可选择的教学方法增多,对课堂进度的把控也更加灵活、细致。

2鼓励跨学科自主学习新知识

跨学科自主学习是目前教育界非常流行的学科教学方式,鉴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特点,本文以数学、语文、美术三个学科人手,分析如何让学生做到跨学科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与数学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可以说,没有数学运算,就产生不了信息技术,所以将信息技术和数学融合,是跨学科自主学习的首选。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引导学生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小程序用以计算简单的数学计算题,功能类似计算器,但完全是由学生亲自完成,自主控制,学生在写代码的同时,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知识,还学习了数学知识。

信息技术与语文结合的情况也非常多,最常见的是通过word和笔记本写日记和读后感。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客串一回“语文教师”,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融入word的使用知识,例如标红、加粗、修改字体等等。

信息技术与美术结合,最常见的情况是利用photoshop处理图片。因为photoshop的功能非常繁杂,所以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需要根据教材摘取其中简单、实用的功能,先让学生自创一幅画,然后用photoshop对其进行处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也学习了photoshop的使用方法。

由上述分析可知,跨学科学习要遵循几条基本原则,其一趣味性原则,即无论信息技术与哪个科目相融合,融合方式、内容都必须有趣有料,更直观的说,是能让学生感到新奇、开心和快乐;同时,关联性原则也必不可少,即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在融合时需自然而然,不能太牵强,否则,两者的关联性降低,如果教师不注意或学生不配合,就很容易把信息技术课变成数学课、语文课,在进行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格外注意这一点。

3制定恰当的课堂评价机制

现有的评价标准中,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共有知识、方法、能力、学业等多个评价标准,每个评价标准都分为好、较好和一般三个等级,评分则控制在较为传统的10分、8分、6分和4分,教师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可以适当参考上述评价标准及其评分方式。同时,教师应建立统一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表”,并就知识、方法、能力、学业四个评价标准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例如“知识”一栏,要重点评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应建立规范的统分标准,在划等级评测的基础上,实行求平均值、去头尾等统分方式。

在恰当的课堂评价机制的基础上,教师还要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监督体系以保障评价机制的公平性。教师在制定公正公平的评价机制的同时也要制定配套的监督体系,在评价的各个环节严格把控,严防人为因素的故意干扰,确保整个课堂评价机制的即时性和合理性。笔者认为,“多层级”的评价体系即从教师到学生,每个人都可参与评价体系的修正工作,杜绝“关门做事”“一人说了算”的情况,此外 “全方位”的评价工作体系即做到自主学习理念、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情况“三位一体”,任何评价体系需经学生和教师打分,然后交由教师复审,最后向全班学生公开。

4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科学的教师引导方法

鉴于科学的教师引导方法有很多,笔者此处仅以“支架式引导方法”为例进行分析。支架式引导方法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其中的“支架”二字其实可理解为一种形象的比喻,支架原意是指建筑工程行业中的脚手架,用以协助工人进行高处作业,而引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后,其含义是指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或多种概念框架,从而让学生能由此框架人手,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如果说教学支架比作成脚手架,那教学目标就是脚手架的设计图纸。教师在应用支架式引导方法之前,必须要理解、吃透教学目标,并据此分析教学支架中应包含哪些支点(问题)和支杆(知识引导)。

笔者认为,小学信息技术内容相对基础简单,教学目标也中规中矩,重点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夯实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功能和特点等几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例,素养有哪些,支架就设计几层,每一段的内容由支点(问题)和支杆(知识引导)进行支撐。当然,对整体的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培养信息素养只能作为大支架中的小支架,需要和其他的教学目标相配合,不能全然独立。

构建好教学支架后,教师要做的就是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按照以下三点完成教学引导步骤:第一,创设情境,抛出问题,即通过还原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能结合教师给出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的自主学习方向;第二,采用分组教学法,通过分发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自主学习问题,整理自主学习素材并确定自主学习思路;第三,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路,教师要设置自主学习障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就一个问题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或者在确定答案的情况下,直接给学生一个非常模糊的命题,这些手段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培养其自主学习理念非常有帮助。

综上所述,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自主学习理念,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二是鼓励跨学科自主学习新知识,三是制定恰当的课堂评价机制。三者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层面保障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认真研究自主学习理念的渗透策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继续秉持不畏困难、开拓创新的“匠人”精神,从而在新教育时代中继续奋勇前行,发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希望能为各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渗透自主学习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