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地协调观的教学设计

2019-09-06 08:06梁婷李红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

梁婷 李红

[摘   要]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已成为当今高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结合“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和“人与地的协调”三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采用问答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教学中逐步形成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树立人地协调观。

[关键词]人地关系;人地协调观;亚马孙热带雨林;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9-0086-02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是人地关系研究的奠基人,他主张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则提出可能论,认为环境有着多种可能性,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完全取决于自身的选择能力。1930年,罗士培提出了适应论,认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和区域之间的关系。20世纪后期,在世界人口急剧增加、人地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协调论应运而生,该理论谋求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即协调的人地关系。在此形势下,我国中学地理课程开始重视人地关系问题,此后颁布的多个版本的地理课程标准都十分关注人地关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即人们对人地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觀),包括自然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人地协调观的形成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分析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已成为当今高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文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人教版·必修3)为例,展示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过程。

一、教学目标设计

人地协调观包括“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和“人与地的协调”三个维度,本文结合这三个维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从“地对人的影响”的维度,认识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从“人对地的影响”的维度,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破坏的现状及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的方法,理解雨林全球环境效应产生的原理。

2.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雨林的生态脆弱性,并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

3.通过角色扮演,从“人与地的协调”这一维度,探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综合治理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亚马孙热带雨林重要性和雨林脆弱性的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综合治理措施的探讨,形成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树立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引入] 展示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示意图,学生根据地图判读热带雨林在全球的分布范围,并判断哪个区域的热带雨林面积最大。

[师生小结]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亚马孙河流域,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最大。

[承转过渡] 亚马孙热带雨林作为全球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环境效应尤为显著。自主学习教材第26、27页,总结亚马孙热带雨林具有的全球环境效应。

[师生小结] 1.“地球之肺”:亚马孙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下来,并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氧气,其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三分之一,被称为“地球之肺”。2.“蓄水海绵”:亚马孙热带雨林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它所涵养的水量是全球地表淡水总量的23%,并且亚马孙热带雨林通过蒸腾和蒸发作用为其所在地区提供了50%的大气水。3.“基因宝库”: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昆虫有250多万种,植物有4000多万种,鸟类和哺乳动物共2000多种。由这三大环境效应可看出,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人类及全球环境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学习亚马孙热带雨林三大环境效应,理解环境效应产生的过程及其原理,从“地对人的影响”的维度,认识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引入] 亚马孙热带雨林之所以需要保护,除了其显著的全球环境效应外,还在于其自身具有脆弱性。

[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教材第28页,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第一,雨林为什么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第二,雨林脆弱性的具体表现。

[师生小结] 1.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土壤有机质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很快被植被根系吸收,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十分贫瘠,被戏称为 “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2.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在于雨林一旦被破坏,土壤中的养分遭受强烈淋洗会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将很难修复。基于以上两方面考虑,保护雨林势在必行。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的环节中,深刻理解雨林脆弱的原因,进而增强学生保护雨林、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三)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破坏的现状及成因

[引入] 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人类至关重要,但它依然没有逃脱被破坏的命运。自1970年以来的40多年间,已有近76.3万平方千米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消失,面积相当于两个德国。

[设问] 自学教材30~32页,思考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回答] 学生A:过度的迁移农业。学生B: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学生C:商业性伐木。学生D:开辟大型农牧场。

[师生小结]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对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进行总结,主要有以下四点:1.过度的迁移农业。雨林区人口急剧增长,当地居民将大片森林砍伐掉以作耕地,等到土壤肥力丧失后又弃耕,然后再选择适于耕作的土地进行砍伐开荒,土壤肥力下降后再次弃耕,如此往复,这种方式被称为迁移农业。过度的迁移农业对雨林的破坏力极大。2.采礦、修路、城镇建设。当地居民为了增加居民用地和提供就业机会,开始不断进行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而这一切都伴随着对雨林的破坏。3.商业性伐木。巴西政府通过木材的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从而导致雨林面积大幅减少。4.开辟大型农牧场。一些跨国企业将雨林烧毁以开辟大型农牧场,每个牧场面积达数万公顷,经营3~5年后又被废弃,给雨林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人对地的影响”的维度,认识到人类不合理的开采开发使得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严重破坏,并且通过分析雨林被破坏的原因,锻炼学生分析人地关系问题的能力。

(四)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破坏带来的后果

[设问] 亚马孙热带雨林惨遭破坏,将带来怎样的后果呢?请结合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和雨林的脆弱性进行思考。

[回答]学生A:全球气候变暖。学生B: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学生C:一些动植物灭绝。学生D:雨林土壤养分流失。

[讲解] 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与解释。1.从“地球之肺”的功能来看,雨林被毁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加剧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从“蓄水海绵”的功能来看,雨林被毁会导致当地的地表水和大气水减少,当地气候则会变得干旱,甚至可能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3.还会导致一些珍贵的物种灭绝,使全球生物多样性锐减。4.被破坏的雨林,其裸露的土壤遭受强烈的淋洗后养分会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将很难恢复。

设计意图:雨林被破坏所带来的后果是触目惊心的,学生通过思考与学习,理解并掌握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破坏带来的后果,进一步强化学生保护雨林的生态意识。

(五)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综合治理措施

[设问]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亚马孙热带雨林应该继续开发还是保护?第二,能否找到适当的方法将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如果可以结合,你能想到的措施有哪些?

[活动] 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进行角色扮演。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联合国规划署执行主任、政府官员、商业伐木公司老板和原住民这四个角色各自的职责和立场,然后学生分组扮演这四个角色,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师生小结] 1.联合国规划署执行主任的角度:可以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居民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有效提高其保护雨林的积极性。2.政府官员的角度:将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开展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项目,同时通过对当地居民的环保宣传与教育,来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3.商业伐木公司老板的角度:将选择性伐木和更新造林结合起来,实现雨林的可持续发展。4.原住民的角度:加强雨林缓冲区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设计意图: 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人类开发与雨林保护的协调问题,并通过讨论,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找到实现“人与地协调”的举措。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

三、结语

本文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从“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与地的协调”三个维度确立了三维教学目标。从“地对人的影响”的维度,学习亚马孙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使学生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进而加强其环境保护意识;从“人对地的影响”的维度,认识亚马孙热带雨林现状,分析其遭受破坏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人类不合理的开采开发对亚马孙热带雨林造成的破坏,培养学生认识、分析人地关系问题的能力;从“人与地的协调”的维度,进行角色扮演,探寻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综合治理措施,锻炼学生解决人地关系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树立起人地协调观,并内化为自身素养。当然,该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还需要地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灵活渗透,只有不断地强化和锻炼,才能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人地协调观。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
基于“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教学设计与实施探究
刍议原创试题中人地协调观落实途径
浅谈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旅行视角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渗透在教学细节中
关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存在问题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