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原创试题中人地协调观落实途径

2018-06-07 08:18谢鹏理
地理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途径核心素养

谢鹏理

摘要: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地理学科树人、育人的重大作用,是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所在,更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最高目标和归宿。本文基于2017年高考试题带来的启示,刍议原创试题命制过程中人地协调观落实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原创试题;途径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全国卷和地方卷都紧密围绕 “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进行考查,重视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涌现出一大批“素养立意”典型特征下对考生人地协调观考查的好题,其中,新课标Ⅰ卷第43题在落实人地协调观考查方面耐人寻味、引人思考。本文通过细致研读,结合自身原创命题的体会,刍议原创命题过程中人地协调观落实途径。

一、品味高考试题人地协调观落地方式

真题再现:(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第43题)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如图1),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尊重原有的传统,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文化传统的遗产,保持古村落的生命力;激发村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古村落的热情,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

本组试题无论是从情境设置,还是从设问角度和素养考查方面都与众不同,以含蓄和委婉的方式进行表述,考生容易入境,通过日常旅游活动考查人地关系,更具亲和力。

1.语言情境优美,洋溢“天人合一”思想

“文似看山不喜平”,本组题从材料到设问,处处洋溢着“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坚守、宁静、质朴、健康”等词都体现出命题者对古村落的赞许和肯定,对考生进行了心理暗示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情境之美,大而不言,寓意深远!

2.设问角度新颖,彰显人地协调关系

以往旅游地理相关内容的考查,主要以旅游资源的评价和旅游活动设计为主,本组试题在设问角度上推陈出新,以人地协调观为整体格调,以科学发展观为考查内容,设问人类活动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方式和后果,通过“健康”一词对设问中心词“作用”进行限制,表达“积极”作用,属于点睛之笔,令人耳目一新。

3.考查导向明确,体现学科核心价值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被誉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在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突出,作用显著,但是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一些不当行为,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本题以村民生活在古村落为出发点,肯定这种行为对于古村落旅游的发展有益无害,并且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正确处理人地关系,考查导向非常明确,符合地理学科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二、探究原创试题人地协调观落实途径

充分挖掘命题素材,进行原创试题的命制,是当今地理教师经常思考和进行的一项教研活动,放眼于原创试题整体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不难发现:大部分原创试题都和高考试题相差甚远,没有落实核心素养的考查,尤其是核心价值缺失更是屡见不鲜。基于高考中人地协调观相关试题引发的思考及启示,结合原创试题的命制过程和细节,提出提升原创试题质量,落实人地协调观途径。

1.精细选材,明确态度

精细化选材是原创命题落实人地协调观考查的首要条件。选材要围绕特定的主题(地理事物和现象)展开,字数不宜太多,语言宜通俗易懂,通过提炼后最好能含蓄表达某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切忌生搬硬套,东拉西扯。

原创试题材料: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图略)旅游地的“商业化”问题不断加剧。目前,向丽江古城市中心辐射200m 左右的区域,都已经成为商业用途的店铺。丽江古城、束河茶马古镇及古村落等景点大量旅游者的涌入,景点内草坪被践踏、环境卫生、河流污染等不文明现象已十分普遍,这与旅游城市本身应具有优美环境的要求極不吻合。

本则材料紧密围绕丽江旅游活动展开,委婉指责丽江旅游过度“商业化”问题和景区环境污染现象,通过人类旅游活动和当地旅游环境的不协调来衬托人地协调,呼吁游客约束旅游行为,开发者注重旅游环境建设,态度明确,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2.合理设问,落实考查

挖掘设问角度,合理设问,重视设问细节,是保障原创试题质量过关的重要途径,以人地协调观为考核目标的试题,设问要以人地关系为基础,可从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及其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方式和后果;正确评价人地关系等方面设问。设问对象、行为动词、中心词、限制词有机关联,表述清晰不含糊。

原创试题设问:

(1)说明丽江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分析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

设问(1)考查人类不合理的旅游活动方式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考生在正确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找出问题,提出对应解决措施。设问(2)先给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逆向思维设问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考生由果溯因,落实人地协调观考查的同时又涉及到对考生综合思维的考查。整体两小题设问都较简单,但角度合理,表述清晰,人地协调观考查明确。

3.彰显功能,突出导向

高考试题既肩负选拔人才的作用,又兼备树人育人的功能。而日常教学中的习题以及大部分原创试题都忽视了此双重任务,很多试题都停留在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层面,没有注重能力选拔和育人导向。基于人地协调观的原创试题,应紧跟高考改革的步伐,在命制过程中彰显出正确的价值观,突出前瞻并导向教学活动,获得地理教育测量的最大价值。

原创试题:明太鱼是吉林新“三宝”(明太鱼、辣椒、松子)之一。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400~-30米,以各种底栖小鱼及无脊椎动物为食,主要分布于日本海、鞑靼海峡、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等海域。随着过度捕捞,日本海明太鱼资源急剧下降,俄罗斯凭借白令海峡和鄂霍次克海成为中国最大的明太鱼进口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口的明太鱼经大连港口运送至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进行深加工,最后销往朝鲜、日本和韩国。这种远道而来的鱼,每年为当地创收7亿元左右。图2示意明太鱼分布区及进出口路线。

请为吉林省延边地区明太鱼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捕捞,防止过度捕捞带来的渔业资源枯竭现象;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发展人工养殖,扩大来源途径,减少对明太鱼进口的依赖性。

本组试题既通过热点展开考查明太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又通过明太鱼产业引导广大师生关注我国渔业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进行合理发展观的塑造,彰显地理试题的教育引导功能,从而切实落实人地协调观的考查。

参考文献:

[1]王民,韩琦,蔚东英.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研究(连载一)“人地协调观”水平划分标准及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6):22-25.

[2]王民.人地协调观及其培养重点解析[J].地理教育,2017(6):4-6.

猜你喜欢
人地协调观途径核心素养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谈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旅行视角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渗透在教学细节中
关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存在问题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