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时代、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作为一线地理教育工作者,惟有以变革的姿态迎接未来,方能决胜未来。
教学理念应革故鼎新。不知何时何情,将地理学科在中学定位为文科,导致很多人都认为地理学习就是记住名山大川、城市、矿产地、交通线等地理事物的名称。翻开高考地理试题的历史画卷,90年代以前的地理试题确实对地理事物的识记内容考查较多,导致部分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死记,记得多就可得高分,于是地理课上让学生勾划、背书,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2000年以后,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在高考试题能力立意引领下,地理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实验观察、材料分析、合作探究等教学新形式,让地理教学走上能力培养之路,教学理念突出能力建构。2016年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的教学理念就应革故鼎新,由能力建构转向核心素养培育,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教学内容应因势而新。传统教学主要依赖教科书,内容过于强调知识学习,禁锢了人的创新思维发展,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面对新时代要求,教学内容应因势而新,系统地理知识是地理事实材料与地理概念、原理有机结合的整体。在系统地理知识的整体结构和人们认知结构中,地理事实材料处于基础地位。地理事实材料包括许多国家、地区和各种各样的地理事物,其范围十分广阔,而且都是各具特色的实体。学习地理离不开这些事实材料,地理事实材料的載体是教科书、各种地图、图表、图像等,通常称为学习地理的工具。教会学生运用学习工具,注重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联系和发展趋向,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教学方法应探索求新。传统教学注重课堂上系统科学地理知识的传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学缺乏互动性。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需明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是通过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过程实现的。地理教师要秉承多样化观念,灵活使用教材,强调优化组合,使教学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表达,强化地理思维训练,注意从学生身边和社会焦点事件中,深挖地理素材,构建教学线索,使教学富有生活性;基于大数据智能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和智能教育分析系统优势渐显,须不断推动教学方式变革,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及直观化教学,使教学应有生动性。
教学评价应推陈出新。新时代呼唤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用评价引导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行动。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表现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价,其中之一是对思维结构的评价,结构式评价关注学生地理学习中表现出的思维结构的个体差异,将有助于教师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后续教学设计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张文革,中学地理正高级教师, 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重庆市名师、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重庆市地理教学专委会秘书长兼副理事长,兼职西南大学和重庆师大硕士生导师,被“人教社”、“湘教社”、“中图社”聘为教材培训专家,重庆市高考阅卷指导委员。主研课题“中学地理‘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获市一等奖,承担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重庆乡土地理教学实践研究”等多项课题。30余篇地理教研论文在各类地理教育刊物发表,其中10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有5篇论文获全国一等奖。主(参)的地方教材有《重庆地理》、《区域地理整合教程》系列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