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APP云平台技术辅助历史教案设计

2019-09-03 02:02叶星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

叶星星

摘   要教案是整个课堂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案,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传统教案模式已无法完美地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APP云平台平技术辅助历史教案设计,以改进传统教案设计的缺陷,从而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中学历史  教案设计  APP云平台技术

为顺应日益深化的教育改革需要,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一线教师需要展开新的课堂研究,聚焦新的‘学习发展模式的创造,借以实现课堂的转型”[1]。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教案设计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存在如下问题:“倾向于‘怎么教的教案,可谓‘教师立场——教师只关注自己的呈现与示范方式,不太关注学生是否学会。典型例子是,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所有环节的主语都是教师,如‘创设情境‘呈现PPT‘指导学生探究等。”[2]传统教案最核心之不足,在于不能更完美地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在教案设计中有教学目标而无学习目标。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案设计的优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本文就如何基于APP云平台技术对教案设计进行完善提出一些想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APP云平台技术在历史教案设计中的价值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教案”设计的改进提供了契机,从而使教案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1.新的教学环境支持

“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已经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国家层面适时提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战略是顺应大势的必然的重大举措。基于云平台的APP技术,可以为教案设计逐渐提供或创设一种新的教学与技术融合的模式或者环境。

2.技术辅助作用的增强

先进教育理念得不到贯彻,有时候确实是受技术限制。在我国普及教育,若远程技术不发达,彻底普及教育就会受到一定技术限制。“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的应用,使历史课堂由“2G”变为“4G”,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必要的教师主导作用,拓展学习的时空和深度。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核心要求,卢明、崔允漷等教育专家适时提出“学历案”这一概念:“教师在班级教学背景下,围绕一个具体的学习单位,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于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或知识的专业方案。”[2]学历案是一个专业的学术概念,其主要的构成要素、结构和设计理念对于传统“教案”设计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云平台的APP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实施,为我们进一步完善传统教案,提供了一些可借鉴之处。

二、APP云平台技术在历史教案设计中的应用

应用APP技术改进教案设计的核心要旨在于尽可能发挥APP云平台技术对于教案设计的辅助作用,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以本人执教的省数字化项目示范课——北师大版七年级“大一统的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社会习俗的演变”为例)。

1.突出学生学习目标

新技术可以更充分发挥课前学习的作用,因而可以通过在教案的课前设计中突出学习目标来改进教案设计。本课“教案”在课前准备阶段,把课堂内容进行知识分层:A.识记或者了解级内容;B.理解级内容;C.应用级内容;D.拓展级内容。安排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按照知识分层表和学习探究列表去解决A级问题,部分解决B级问题,对于C、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或者部分解决,以便带入课堂。

在APP云平台技术条件下,对于以上目标的初步达成,可以通过设置帮助学生学习的在线“知识通关冲浪”来处理。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置通关知识按钮锁,通过一关才能进入下一关;一种是做错了也可以继续通关,以上两种形式都可以进行数据表格统计。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发布课前项目学习任务来实施,学生通过自己的账号,根据学习项目实施探究、分享和跟进,在线上相互交流互动。如此,教师在课前更全面地掌握了学生学情,甚至掌握了学生的“生本材料”,教案设计就会更有针对性。此外,学生可以提前在线上进行学习讨论,并及时反馈,教师更可以设置资源库以解决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在教案设计中预设以上操作基础之上,教师专门设计了学生的“学习目标”:

(1)了解北京城(含故宫)和长城的基本信息;

(2)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民族自豪感得到增强;

(3)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应用信息技术学习历史的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

当然,设计“学习目标”不是否定三维目标,“核心素养并非因此就可以替代三维目标。现在,似乎存在这样的认识,认为有了核心素养就可以淡化甚至不用再谈三维目标了,这显然是个误解”[3]。设置学习目标,仅仅是在新技术条件下更好地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增强学习任务驱动

技术应用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提供了便利,从而可以通过增强学习任务驱动来改进教案设计。在教案设计中,结合技术条件、知识分层和教育目的,教师设置了学习探究列表。

APP的应用存在诸多有利条件,学生可以提前学习教师想要呈现的课堂内容和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资源库(容器资料包等)以及其他多种渠道(二维码、上网),方便学生深入自主学习。此外,可以交流互动的APP云平台使互动探讨更具便利性、公开性和学生主体性,学生可以在线实现生生互动或者师生互动,既可以积极参与在线评论,又可以在现场打开镜像,全班宣讲。

在新技术条件基础上,学生在学习时任务驱动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课堂45分钟的時空得到较好的拓展,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本课能够有空间来设计三个较为有拓展性的任务:一是设计运送营建材料路线图(以楠木和两百多吨汉白玉为例);二是自主学习长城的建造原因、技艺和作用,并做好课上展示;三是围绕“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是什么”展开分析辩论。以第三个拓展任务为例:

一组:科技(建筑、四大发明)

二组:思想文化(诸子百家,老子、孔子等杰出思想家,诗词)

三组:政治制度(科举制、文官制度、大一统)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或者现场所调查的资料,从科技、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等角度,进行一场辩论会。分为两个环节:(1)各组代表就本组立场进行陈述。(2)就辩题进行自由辩论(辩论中心:谈谈你心中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是什么)。

学生在辩论中,核心素养得到提升,特别是对于本课的最难点,即中华民族象征有了深入的“历史理解”。教师在辩论的胶着状态时点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科技、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精华的综合体,随后指出教师个人认为的最具代表性的象征是“自强不息、勤劳智慧、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以上这些印证了历史理解须要“遵循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其熟悉的教材为出发点和探究的起点,理顺路径去真正深入挖掘、理解其内涵之所在”[4]。

3.拓展课堂空间和内涵

新技术拓展了教师实施教学的能力和范围,从而可以通过拓展课堂空间和内涵来增强教案设计的视野和层次。学习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交流和分享,而合作探究和共享的前提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可以通过课前在云平台上发布项目学习任务和参考资料包,指导学生在该平台上应用自己的账号,发挥自主性,充分利用网络和傳统资料进行探究、实时跟进、发布成果、互动反馈,最终把这种学习成果以共享的形式延伸到课堂,并通过二维码和在线项目学习等手段往课下继续拓展,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例如,在江苏省数字化项目示范课“社会习俗的演变”一课,笔者设计了如下的线上和线下的交互性项目学习任务。

项目学习描述:

介绍社会习俗概念出示材料:

“社会习俗,又称风俗习惯,是在一定社会中,社会人群所约定俗成的、模式化了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定地域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形成的共同习惯。”

——耿光连《社会习俗变迁与近代中国》

请学生一起来探究近代习俗的变迁。

项目学习任务:

学习探究一:小组合作建设常州民俗博物馆

假如常州近代民俗博物馆需要建设三个展厅,你会布置什么主题?确定主题后你会选择哪些民俗文物?怎么放置?为什么会这样?从而让参观者更加受益良多。

学习探究二:学生小组展示并交流

小组展示,在互动交流中逐渐完善。

学习探究四:围绕该不该设计并规定统一的汉族民族服饰进行辩论

分观点陈述和自由辩论两个环节。观点陈述环节限时1分钟,自由辩论阶段各方所有学生自由表达和辩驳,力争辩倒对方。

学习探究五:设计民俗管理和改进方案

假如你是近代的政府负责人,你会怎样设计一个民俗管理和发展方案?展开历史想象的翅膀。

上面的学习探究的序号并没有错误,而是少了一个在课上进行总结升华的讨论环节。在学习探究一和学习探究二进行完之后,教师添加学习探究三的讨论:(1)从审美和技术发展角度,为什么常州梳篦会有象牙、木制材料到塑料制作材料的转变;(2)龙袍、西装和中山装这三种服饰在近代中国存在的政治背景和设计理念;(3)试思考社会变革和民俗变迁的关系。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在整体课堂设计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思维认识不断升华。在这种情况下,教案某种程度上就是学案,学案某种程度上就是教案。课前学习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课堂是课前学习的升华和发展高潮,课后学习则自然向后延伸。

传统技术条件下,技术应用对于课堂教育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日益臻于瓶颈。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改进策略,可以使得教案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传统教案设计的某些缺陷。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基于云平台的APP技术应用能促使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从学生出发,更彻底且更方便地掌握学情,从而设计出更能够突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教案,为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卢明,崔允漷.教案的革命[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6.

[3] 杨九诠.三对关系中把握核心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6-7-13(009).

[4] 桂俊.以教材为出发点的历史理解[J].历史教学,2017(05).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
多管齐下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论“大历史观”指导下的传统历史教学变革
中学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改革分析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中对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与探索
中学历史教学刍议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