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华 王顺 桑晓红
[摘要] 随着我国医疗及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许多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逐渐意识到科学研究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已经成为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SCI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成为每位研究生在求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技能。我校为了提高研究生阅读和撰写SCI论文的能力,实施了SCI论文研读汇报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是在导师的指引下,鼓励学生积极独立地探索学科前沿问题,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为撰写及发表SCI论文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该教学模式促进研究生从“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为“主动研究性学习”,对培养研究生形成正确的科研思路、掌握科研技能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我校SCI论文研读报告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SCI论文研读汇报;医学研究生;研究生培养;教学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9)18-0123-05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China's medical and educational systems, many medical colleges and their affiliated hospitals gradua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The 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paper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research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The writing and publication of SCI papers has become a must-have skill for every graduate student in the schooling pha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to read and write SCI papers, our school implemented the SCI paper research report teaching mode. The teaching mode is mainly guided by the tutor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tively and independently explore the frontier issues of the discipline, cultivate the research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writing and publishing SCI pap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ing model promotes the change of graduate students from “passive acceptance learning” to “active research learning”.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train graduate students to form correct scientific research ideas and master scientific research skill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SCI paper research report in our school.
[Key words] SCI paper research report; Medical postgraduate; Postgraduate teaching;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精、尖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将我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充分结合[1]。通过研究生教育,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让社会的人才结构更加优化,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医学高层次人才,其中对科研能力有明确的要求,研究生阶段必须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从研究生培养环节来看,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核心即是研究生学位论文[2,3]。但是目前大多数地区实施的是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即“双轨合一”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要经历至少33个月的科室轮转,虽然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但是科研时间却大幅度减少,科研能力逐步弱化,将直接影响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基本上都是临床医师,由于教学、临床等工作任務繁重,导师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精力不足,进而影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质量[4,5]。在此形势下,我科室开展了以SCI论文为导向的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该教学模式旨在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以撰写和发表SCI论文为导向,利用SCI论文的前沿性、创新性,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为后续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以下是我科室开展SCI论文研读汇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
1 SCI论文教学的重要性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综合性科技引文数据库,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收录了3500多种自然科学期刊,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6]。上世纪80年代,南京大学率先在我国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引导科研工作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一举措对于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其提高了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促进优秀科研成果的产生,同时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英文水平,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示于全世界,为促进国内科研成果在国际的交流做出贡献[7]。
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逐渐认识到科研工作的成果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职称评审、各种科学基金的申报、各类学者的称号评比无一不与SCI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相关[8]。所以许多医学院校对研究生的医疗、科研、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研究生在求学阶段提高临床技能的同时接受科研思维的训练,为后续科研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研究生承担着繁重的一线临床工作,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难以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成SCI论文。然而研究生培养阶段应熟练掌握SCI论文的撰写及发表,保证学生如期发表出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如期毕业,也将对学生毕业以后能否顺利的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乃至我国科研水平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9]。另外,SCI收录的医学期刊所刊登的研究论文代表了医学领域各专业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影响因子较高的SCI论文,更是成为引领医学各专业科研方向的风向标[8]。鉴于SCI医学论文评审过程极为严格,其公信力及权威性均较高,已经被全世界公认为衡量科研成果最为客观有效的评价工具[10]。SCI论文发表的数量与质量已成为衡量研究生综合能力,特别是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 SCI论文研读汇报在教学中如何实施
2.1 如何检索SCI论文
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如果在课题初始阶段文献检索出现偏差,则可能导致参考资料出现偏移,影响整个科研工作的准确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从而影响研究的结果。因此,文献检索是所有科研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学生在本科阶段对科研工作接触较少,文献检索及使用能力明显不足[11]。因此在研究生入学初期,我校积极开展了文献检索及使用的专业课程,由专业人员开办系列讲座,系统的讲解文献检索的知识,包括如何选择数据库,如何挑选关键词,如何获取全文等,同时也鼓励高年级学生分享自己在文献检索及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在讲解文献检索方法与技巧的同时,也强调文献管理软件的应用,比如NoteExpress、Endnote等相关软件。随着收藏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加,文献管理软件可以有效、便捷的对文献进行分类管理,更方便查阅。只有熟练的掌握文献的检索,才能全面大量地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章,借鉴领域外交叉学科的研究,掌握最新的国际研究动态,以及对不同学术观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产生自己的新观点,为后期SCI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12]。
2.2 如何选择SCI论文
SCI期刊种类繁多,其收录的文献领域几乎涉及所有学科,虽均为是各学科高质量的论文,但是影响因子也是参差不齐。刚入学的研究生对科研接触的较少,科研思维能力及英文阅读能力均较薄弱。为了保证阅读的质量及节省时间,应由导师根据学生专业或者学生所感兴趣的方向推荐在权威期刊上发表的影响因子较高的文献,导师在选择论文的同时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从研究内容及实验设计相对简单的SIC论文开始研读,循序渐进,避免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过于繁杂的论文,避免篇幅冗长,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此阶段可由导师指定文献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选择文献,并定期向导师汇报进展情况。学生阅读文献需要一段时间的锻炼,开始时可能进度较慢,阅读一篇文献耗时较长,在这个时候导师应该对学生多些鼓励,切忌一味地对学生施加压力,盲目追求阅读的速度。此阶段过后,学生的阅读速度会明显提高。此阶段导师占主导地位,主要引导研究生如何正确的检索论文以及如何筛选与研究领域相关的高质量SCI论文,同时使研究生了解SCI文章的基本框架及实验设计的基本流程,侧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开阔思维,提高科研工作素质[13]。
2.3 开展SCI论文的研读汇报
学生在导师引导下学习如何选择及检索SCI论文后,对SCI文章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同时对科研设计流程有了基本了解。在这一阶段导师可督促研究生根据其专业方向查阅大量SCI论文,了解该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科研动态,敏锐地发现研究领域的热点及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结合所在科室的实际临床工作条件,锁定某一研究方向,并对此方向相关文章进行研读、剖析、总结,定期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要求在汇报前一周,报告的研究生将研读的论文发送给导师及组内所有研究生进行汇报前阅读,以便所有人员对本次研读的论文有一定了解。报告时由主要一位研究生进行深度剖析解读,阐述论文研究内容的背景知识、研究线路、应用方法、研究成果、结论等。讲解完毕后可从实验的设计、技术方法、研究内容及组织形式上深度剖析论文的创新点和价值点,并同时论述论文在研究设计或者撰写内容等方面有待改善之处。其余研究生可以分成两组,一组主要寻找该论文的优点、亮点及可借鉴之处,另一组主要寻找该论文的纰漏与缺陷,以及如何去改善及避免这些不足之处,双方可就论文中的科学问题、研究思路设计、研究结果中实验设计是否完整、讨论内容是否有亮点、写作方式、英文表达是否流畅等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从该论文是否體现了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关注的问题是否是临床或者基础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14]。最后由导师汇总所有研究生的意见,总结文章的优缺点,以便所有研究生借鉴学习。这种研究生为主导的SCI研读汇报可以根据学生的数量实行每周或每两周1次,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撰写SCI论文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对不同文章的讲解,增加学生对于不同研究方向的知识积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思维。
此阶段可以由导师指定研读文献,逐渐过渡到学生自主选择SCI论文,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相对宽松到严格要求循序渐进,有助于研究生逐步适应并掌握SCI论文研读。这一阶段的学习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让学生主动寻找与自己研究方向的报道、专利等相关资料,广泛涉猎相关学科中与自己研究有关联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捕捉新信息的能力,进而形成严谨的科研思维。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术观点的总结归纳能力,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15]。
2.4 学生独立设计实验
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SCI论文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对实验设计流程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掌握。研究生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自身所在科室的临床工作,锁定某一研究领域,然后查阅该领域的最新SCI论文了解相关研究进展,并发现目前研究的缺陷或者尚未解决的问题,在导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研究课题,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主要汇报的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分析、研究内容、实验设计流程、预期成果等,并介绍该实验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此时导师可定期开展研讨会,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其分析可行性。这一阶段主要锻炼学生独立研究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同时,导师也可将基金项目的申请书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申报的流程中。
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更注重学生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此查阅相关文献,寻找解决方法,从已有的研究中找到创新点。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统计、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此时导师可给予相应的指点并可以帮助联系相关老师协助完成实验。纵然最后实验并没有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同样可以收获颇多。
2.5 导师定期开展专题报告
SCI论文研读汇报最重要的是进行讨论交流,是研究生与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方式。经过上述阶段的学习,导师可以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尚不清楚的及学习中的盲区。导师可结合自身经验将自己在SCI论文写作、投稿和发表过程中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或者请高年资的研究生针对SCI论文阅读及撰写过程中的具体方面做相关知识讲授,同时,导师还可以为研究生举办实验技术讲座、医学统计学方法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解,使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更好的面对面互动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拓展其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另外,导师可以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和论文答辩等场景,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是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16]。
2.6 鼓励学生撰写SCI论文
SCI论文是国内外医务科研工作者交流的窗口,是进行学术交流、推广的平台[17]。而在读研究生大多数并不具备独立完成撰写SCI论文的能力,所以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要针对性的培养研究生此方面能力。经过上述几个阶段的学习,导师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勤练笔,养成英语表达思维、英语写作的习惯,坚持阅读外文文献,掌握SCI论文的基本结构及行文特点,学习其语言应用及写作技巧,长期积累,为SCI论文的发表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时可促进创新型科研成果的产生。在撰写SCI论文时需要认真研读相关研究领域类似的高质量论文,认真揣摩和学习其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并适当借鉴和运用到自己的论文写作中[18]。论文写作要做到简洁和准确表达,对于非母语的研究生来说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英文表达出来确实不易,这就需要前期阅读大量的文献,熟练掌握相关术语的英文表达,必要时可请有英文写作经验的研究者帮助修改。
3 总结
医学研究生的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老师集体授课所占的比重明显减少,更多的是开展以导师引导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19]。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注重从资料、文献、讲座中获取相关知识。SCI论文研读报告,是对已经刊登的文章进行细致解读,全面系统的了解论文研究背景、应用技术方法、重要结论和创新点,并通过导师与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评价和总结论文的优缺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达到对论文的研究内容、数据分析的方法、实验设计思路等信息的彻底掌握,了解所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及国际前沿动态[20]。SCI论文研读报告已在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中得到普及和推广,目前逐步成为研究生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19]。这种对SCI论文的深度剖析解读教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形成严谨的科研思路、掌握科研技能,提高科研素质,为今后独立完成科研项目及论文撰写奠定基础。
自从我校开展SCI论文研读汇报教学以来,学生的英文水平逐步提高,对英文文献的阅读速度也越来越快,对文章的查阅、筛选和理解能力也稳步提高。通过對论文的研读、剖析、总结,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该教学模式对研究生的要求很高,需要研究生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中抽出时间阅读和梳理大量SCI文献。同时对导师的要求也很高,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而且导师自身必须对本专业领域内重要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发展状况有全面清晰的掌握和了解,既能指出文献中的不足、学术研究的局限性,又要能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案,挖掘有用的学术信息,为学生拓展思路[21]。因此,SCI论文研读汇报教学模式也是导师自我学习和不断提升的过程。
将实施SCI论文研读汇报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第一,由于大多数SCI论文篇幅较长,需要扎实的英语功底,为了避免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选择SCI论文时应由浅入深、难度篇幅适中,逐步增加论文的难度。第二,学生论文研读汇报与导师专题报告应交叉进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使学生少走弯路,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资源。第三,论文研读汇报时应尽量选择最新、最前沿的科研动态,注重探究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案、实验设计思路及统计学、流行病学知识,同时说明对自己目前研究有何帮助。第四,经过阅读大量的SCI论文,研究生们对文章的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同时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因此导师可适当让学生着手写作,可先从简单的综述或者Meta分析写起,最终发表与否并不是主要目的,阅读文献、英文书写、投稿、修改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期间可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22]。
当然,我们在开展SCI论文研读汇报教学过程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第一,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在阅读文献过程中积极性较差,进度较慢,并且没有养成边阅读边记笔记的习惯,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第二,在论文研读汇报时,部分学生仅仅单纯阐述文章中的观点、实验方法等,并未对其深度剖析,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第三,由于大部分导师在临床工作中担任职务,繁重的临床工作使得导师无法及时解答研究生所遇到的困难,导致研究进度无法按时完成。第四,该教学模式开展的相关科室较少,实施时间较短,所得到的结果及反馈也较少。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总结问题、发现问题并改进和完善。
综上所述,SCI论文研读汇报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师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法,可促使研究生形成严谨的科研思维,敏锐的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努力寻找解决方案,而且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英文水平等综合素质。总之,SCI医学论文汇报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是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探讨经验的一种方式,可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我校也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丰富其教学形式,对其不断探究、创新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李宗民,刘玉杰,石乐义,等.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94-96.
[2] 刘晓梅,王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12):993-995.
[3] 吴春红,任东明,张世忠,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技能基础上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8):194-195.
[4] 张淑群,杨倩,赵茜茜,等.规范化培训制度下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1):89-91.
[5] 方诗琳,高唱,卢冠霖,等.“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5):34-37.
[6] 金玮,徐耀鹏,邢怡桥,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撰写SCI论文的教学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 35(4):552-554.
[7] 朱晓明,李艳红,杨华光,等.正确认识SCI在医学科研成果评价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25-26.
[8] 郑天鹏,葛波.临床型研究生SCI论文撰写及发表的教学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1):27-30.
[9] 陈素婷.浅谈如何提高医学研究生的SCI论文写作能力[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4):46-47.
[10] 邓柳丽,肖世华.医学科学SCI论文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的关联度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4):28-31.
[11] 赵靖,韩书婧,张杰,等.浅谈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及应用能力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2):92-93.
[12] Van Lacum E,Ossevoort M,Goedhart M.A teaching strategy with a focus on argumentation to improv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bility to read research articles[J].CBE-Life Sciences Education,2014,13(2):253-264.
[13] 冯金洲,傅培春,杨军.对专业型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2):308-310.
[14] Azer SA,Dupras DM,Azer S.Writing for publication in medical education in high impact journals[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4,18(19):2966-2981.
[15] 张莉,陈莉,李京洋,等.分段阶梯式教学提高藥剂学研究生的综合创新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4):568-571.
[16] 孙晓云.SCI文章发表与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2-4.
[17] 白会敏,李海霞,李民华,等.如何利用现有的临床病例资源撰写SCI论文[J].医学教育管理,2018,4(1):71-75.
[18] 徐磊,王辉,范占明.提升医学影像学研究生英文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8):112-115.
[19] 潘丽萍,刘雪华,贾红彦,等.SCI论文研读报告应用于医学科研型研究生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病案,2016,17(4):79-82.
[20] 郑燕芳,毕月.SCI医学论文研读汇报教学法在肿瘤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和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4, 22(2):267-269.
[21] 唐艳萍,邓伟.开展医学专业研究生文献阅读汇报的实践经验[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295-297.
[22] 陈志,罗春霞,陈景宇,等.医学研究生临床SCI论文撰写及发表教学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233-235.
(收稿日期: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