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性化写作中“生活教育”的应用

2019-08-30 09:50龚显爱
考试周刊 2019年65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陶行知

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与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一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作文胡编乱造的现象很严重,说假话,说空话,没有真实体验,没有真实情感,这样的作文没有生命力,更没有震撼力,往往千文一面,没有新意,没有个性,所以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体现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让学生走向生活,联系生活,说真话,写实事,抒真情。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个性化写作;走向生活;说真话

一直以来,生活当中的教育话题为人探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言论,而大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备受国人的盛赞。今天我们的中国教育界人士提出了“大语文观”的教育主张,其实这与陶行知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核心的“生活化的教育”理论完全一致。陶行知的“生活化的教育”理论依然对我多的语文教育影响深远。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学科是生活中最为关键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师就应该从生活入手,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可是从中考阅卷考场传来一些反馈信息,我们的考生作文没有生活的内容,尽是背抄所买的作文选内容,虚情假意,胡乱编写不切实际的事物,更有甚者,以亲人的患病博得阅卷老师的眼泪。总而言之,学生没有真正的把写作融进生活,没有从生活中提取素材。

怎样才能得高分?就是从生活入手,说真话,抒真情。

叶圣陶先生著的《写作漫谈》一书中,叶老反复申述了“语文教学要重视作文教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在一次“作家访谈录”中也提出了“要让学生真正喜欢写作文,说真话,抒真情”。

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喜欢写作文,做到“说真话,抒真情”,写出人性的真善美呢?

笔者在一堂语文课上意外地发现了写作教学的新天地,尝试到了甜头,并进行了多次探索和实践,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从三方面粗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 正视现状——传统作文教学的“造假”现象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弊病;存在着所谓的“技巧经验的满堂灌输”的弊病;存在着“越来越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普遍流行谎言作文”的弊病。教师难教,学生怕写,已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学生有着不知道该怎样下笔的苦恼,许多老师有着不知道该怎样教的无奈。师生双方对写作或多或少存在着厌烦心态,更有甚者存在恐惧的心理。

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往往出现了很多的误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往往先对一个传统的写作命题进行辅导,然后通读一篇或者多篇范文,最后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还有的语文教师,只知道一味地教给学生写作套路,写作技法,长期脱离生活,让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下降。如此作文教学,长年累月,将越来越背离语文的“人文性”,背离人性的“真善美”。慢慢地,师生双方都对写作产生厌烦心理。作文教学实际上处于理论上的地位高,实践上的手足无措的尴尬境地。

二、 对策研究——实现作文全开放,引导学生作文走向生活

要回归“作文”的本原——“说真话、抒真情”,笔者认为,应在作文教学中实現全开放过程,引导学生把写作走向生活化!

(一) 在作文教学中实现全开放,引导学生把写作走向生活化

1. 教师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进行作文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充满着人本主义的思想光辉。教师必须要开放自己的指导思想,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进行作文教学。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学生能淡化作文概念,减少作文负担,放飞自己的思想。

2. 放学生体验生活

首先,走出课堂,步入大自然。

面对着一本爬满了方格的空白本子,学生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不如走出课堂,步入大自然,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

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材料作为写作的素材,应该找准生活的切入点,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思索生活、探讨人生,回归真实的生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水平。

当然,教师在走出课堂之前或者在中途要对学生作有意识地引导和启发。比如:在深秋的公园里,看见了绽放的菊花和一个卖绢花的摊头。教师可以作如下引导:一边是色彩单一的真花,它会凋谢;另一边,是五彩缤纷的美丽绢花,永不凋谢,此刻,你更喜欢哪种花?为什么呢?如此引导,必然会引起学生对“真善美”,对“生命”等问题的思索。

(二) “生活化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1.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精神,体现开放性的特点

“生活化写作”也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可以减少“闭门造车”的缺憾,以提高作文的真实性,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有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语言活动是交际和概括的统一。”我们也清楚,作文的过程是把自己的思想意识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过程,思维和语言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因此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尝试探究——“个性化作文源自生活”的成功实践

对于学生越来越脸谱化,模式化,矫情化,共性化的“虚假作文”,笔者也曾经感到很头疼,但在一次语文课上意外地尝到了写作教学的甜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顺“景”导入,切入生活。

金秋八月,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漫步在校园里,一股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味扑鼻而来。笔者决定取消原先打算的作文计划,让学生前去观察,调动五官去欣赏,运用生活中的现有场景,抓住眼前的怡人景色,让学生当堂进行表述,进行即兴的写作。

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了优美的文章来自生活、来自自然,只有在仔细观察、丰富联想的基础上才能有感而发。

参考文献:

[1]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钱威.作文教学艺术导论[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朱华才.面向21世纪中学写作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2(4).

[5]叶圣陶.写作漫谈[M].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6]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龚显爱,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陶行知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Tao Xingzhi — One of the Best Educationists 陶行知——最优秀的教育家之一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生活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