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2019-08-27 03:41王志琦
学周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分析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并充分认识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为教师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然后重点分析了将传统文化融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旨在丰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6-018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178

在當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当前教师研究的重点[1]。研究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育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与此同时,结合传统文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塑造未成年人的文化认同感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缺少文化认同不仅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也不利于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形成社会的同一性。同时,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建立文化认同是相当必要的。当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便油然而生一种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这是我们前进的内在动力。为此,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教育,有利于塑造未成年人的文化认同感。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目前,未成年人普遍存在孤独感、空虚感,也有部分学生精神匮乏。事实上,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际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密不可分。将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归属感

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将心理归属感作为重点关注的一部分内容,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才能保持生命与精神的延续感。因此,教师应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心理归属感。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重视社会宣传

教师想要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不断充实与完善心理教育的内容,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未成年人去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营造一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社会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小区、公园或者是广场等开展诸如传统诗歌朗诵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未成年人文化节等中小型活动,让更多的人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与观念的影响,让传统文化扎根在未成年人的心中[2]。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给未成年人讲一讲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未成年人理解并接受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主动地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加大社会宣传的力度,无形之中能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未成年的第一课堂,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最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且相辅相成。因此,重视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家长利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孩子,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同时,家庭与父母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无形之中也会影响孩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社区或者学校可以建立扶持家庭教育中心,通过家长学校或者其他方式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在经典诵读、文学沙龙、表演戏曲的过程中认可我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家长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喜爱。家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利于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家长影响未成年人,同样起到良好的提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效果。

(三)合理渗透传统文化

学校要重视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校园环境,通过文明教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给未成年人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性格、爱好特点,结合多样化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浓厚的文化艺术去感染未成年人,让未成年人主动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3]。比如,学校可以运用一些比较常见的方式,如经典读书报告会、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将感性认识不断变成理性认识,从而塑造未成年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结语

我国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我们创造了生生不息的灿烂文化,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是我国文化宝库的一枚瑰宝。可见,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我国未成年人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从多角度出发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尽可能地给学生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辉.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凝练[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7(1):88.

[2]王连颖.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青年时代,2016(7):22.

[3]刘慧敏,颜吾芟,赵武.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19):145.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王志琦(1974.11— ),男,汉族,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课题《运用传统文化矫治未成年人不健康心理方法探析》(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017)成果。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