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在辽宁省,无论是在教育体系还是在理论界,甚至是社会实体当中,人们对翻译教学的关注度都迅速提高。其中,高校英语翻译专业发展问题是英语翻译专业建设、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翻译能力、就业能力的内核。文章提出翻译专业发展提升策略,希望能够解决辽宁本科高校英语翻译专业的发展问题,能够为其提供现实的专业整改方案,以使大学翻译专业能够适应社会人才需求。
关键词:高校;英语翻译专业;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6-00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06
我们知道当下辽宁省用人单位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是“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需要从英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规划、英语翻译专业课堂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评估与社会评估四方面来阐述在供需平衡视域下辽宁省本科高校英语翻译专业发展的提升策略问题。
文章提及的供需平衡既包括了大学英语翻译本科教学输出与社会需求的平衡,也包含了教与学之间的需求平衡。我们一再提到英语专业翻译本科教学是不同于英语专业教学的更高阶段的英语教学活动,它是以英语专业教学和扩大知识面为基础,翻译实务训练为主体,融合了语言、知识和技能三方面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为社会即用人单位培养合格乃至高质量的专业型和通用型翻译人才。市场最看重的是英语翻译人才的英汉互译能力,当然这也是高校培养学生所最重视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中把口译笔译课程量加大是保持互译能力的前提;将培养实用型人才定为翻译人才培养目标的翻译专业,在课程设置中绝不应该忽视市场需求的第二大要素:翻译经验、经历;跨文化知识是翻译从业者所应该具有的专业素养,只有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才能在翻译中避免由于文化不同带来的错译;翻译技巧的学习和翻译证书的考取也是翻译专业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在课程设置中要给予重视。
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核心课程方面要给予笔译理论实践和口译理论实践课程相同的重视。本项目研究认为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笔译课程不用多说,因为每个学校的翻译专业都会把笔译课程设置为最核心课程。但是在笔译课程的设置上要体现如何让学生掌握变译、全译以及编译的能力。因此我们建议笔译课程可以包含笔译研究概论、笔译史、文体翻译、翻译名著研究和英汉双语互译技巧等。而从调研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急需高质量口译人才。口译所开设的课程与笔译可以类似,本研究认为应该包含下列课程:口译研究概论、同声传译、交替传译、口译名段研究、口译技巧、口译实践训练等。
另外,实践训练课程是在核心课程建设时需要考虑的,无论是课堂实训、企业实践训练,还是学校能为学生安排的各种翻译实践机会,都要与核心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毕竟满足社会需求是本科英语翻译专业发展的原动力。
其他相关课程设置:首先,翻译专业仍然是以基础英语专业为基础的,因此英语专业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如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汉写作、英语阅读这些必修课。选修课可以多开一些,如英美文学、修辞学、语言学、英美报刊选读等等。在选修课中,中国名著翻译研究也是应该开设的,其中包括古典名著和现代名著。在此课程学习中不仅要学习翻译技巧,更要了解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其次,由于国家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文化差异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而翻译的过程就是面对不同文化的过程,翻译活动也是跨文化、跨语言的。为了避免在翻译中出现由于文化不同而造成的错译、误译等情况,应设立关于文化的选修课,如跨文化交际与涉外礼仪、中西方文化比较与对比、英美概况等。再次,计算机知识相关课程和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最大的区别所在,因此对于它们的设立是现在翻译专业发展所不能忽视的。当今大量的翻译任务可以通过人与机器合作的方法来进行,这样既可以提高翻译的速度,也可以满足网络信息社会的需求。计算机基础知识、翻译软件学习和机器翻译课程都应该是翻译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对于前面所提到的“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翻译专业课程还可以开设相关的计算机翻译系统、程序设计等课程。不光是计算机专业知识,对于ESP课程的设置完全可以更加灵活。我們一再强调翻译专业发展不只是英语专业的发展,翻译也不仅仅是课本里的文学翻译,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是多专业多方面的。商务翻译、外贸翻译、科技翻译、政治和法律翻译等等翻译的方向都可以让学生在特定领域做到最好,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传统的翻译课堂还是采用的讲授翻译技巧,然后进行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方式,属于机械式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与现在英语教学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讲究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别。在供需平衡理论下,辽宁本科英语翻译专业更加注重培养综合型的翻译人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要采取自主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一)自主式教学
在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在不同的翻译专业教学课程中设置对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个性化,再结合整体教学达到其预期目标。例如,在口译训练中,教师既要讲述口译的技巧,又要因学生个体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如分组讨论、模拟翻译现场、翻译工作坊、互帮互学等。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自主选择学习资源,使翻译专业教学成为真正的自主式教学。
(二)探究式教学
无论在哪种专业的培养上,调动学习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是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如此。例如,在翻译史课堂上,教师先阐述相关的概括知识,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时间大概一个月,字数5000。当然,教师对此要设定研究任务,包括论文的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的方法、资料具体媒介和研究概况等等,都要提前告知学生。论文作为课堂评估的一部分。这样的探究式研究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能使其逐渐具有科研意识,并且为未来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三)互动式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是课堂的主体。现代翻译课堂上教师应该将互动式教学方法与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以此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参与到模拟口译现场当中,课下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包括各种图像、影像和声音的文本信息,通过微信和QQ等交流媒体,师生可以进行良性互动。
拥有一支水平高、科研硬、态度严的学术队伍是学科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师资队伍建设要引起各高校英语翻译专业的重视。首先,学校要激励翻译专业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继续学习,得到较高的翻译专业文凭,并为翻译教师之间能够交流合作提供各方面的支持,鼓励教师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或者学习培训。其次,要完善翻译教师评价体系,不能够只看科研情况而忽视了教学本职工作的质量,要使二者有机结合。学校要给翻译专业教师提供良好的保障性服务,鼓励教师在保证教学效果的情况下多做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提高翻译教师的整体综合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是每个专业设置必须考虑的核心要素,如何能够按需设置、按专业发展前景来设置专业是十分重要的。基于人才供需的视角研究高校英语翻译专业的发展问题,可以为高校优化翻译型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专业设置方向提供帮助。高校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市场对翻译型人才的需求做出适时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才能立足于英语翻译专业发展本身,提高高校英语翻译专业的综合发展能力。
市場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是,不仅要能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进行准确、熟练的双语相互转换,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文化及各类知识储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的教育改革目前正在进行当中,但程度应该继续加深、力度应该继续加大。
参考文献:
[1]姜妮.提高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
[2]谈倩.翻译专业学生翻译学习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高路(1978.7— ),女,汉族,辽宁沈阳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