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强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不断深化,核心素养培育工作逐渐成为各阶段教学的核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其肩负着厚植学生文化根基的光荣使命。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进而有的放矢地论述了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困境;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
(一)审美教育程式化
审美教育最可怕的不是学生不知道美,而是学生眼中只有美。我国著名先哲曾对美、恶作了最质朴的辩证分析,他告诉我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诚然,在审美的过程中,如果满眼都是尽态极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美好事物,那么这样的审美必然是流于表面的。然而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审美输出简单化、程式化、片面化的问题却十分严重。在散文教学中,诸多教师总是将美的事物讲述得头头是道、淋漓尽致。例如在散文阅读教学中,面对一些关于文章之美的问题时,很多教师往往会直截了当地将标准答案提供给学生“参考”,更有甚者便是直接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强加于学生。这些教师总是以为将美的东西“一丝不挂”地赤裸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就能够犹如醍醐灌顶一般顷刻顿悟到美的真谛。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这些被强行灌输“美”的学生,往往只能人云亦云地侃侃而谈,但却并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一言以蔽之,在高中散文阅读审美教学中,很多教师所采用的程式化教学模式,正成功地培养着审美境界极高的答题机器,而并没有培养出有血有肉、能思善辩的优秀学生。
(二)阅读教学中对审美要素的把握不足
著名的法国雕塑艺术家曾感叹道:“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可见,在审美教育中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往往比告诉学生“这就是美”要重要得多。当然要想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其前提条件就是要准确把握审美的要素。从本质上讲,审美的特性主要有直觉性、情感性、愉悦性三点,这也是审美的基本要素。审美直觉是对审美对象的整体把握,而审美情感则是对客观美的体验和态度的外显,审美愉悦则是对狭隘功利性的超越和对于生命力的追求。在高中散文阅读审美教学中,教师自然应该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切实引导学生把握审美要素,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很多教师往往却忽略了审美要素的完全渗透,其大多将审美教学停留在了直觉审美这一层面。这就好比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蒙娜丽莎》时,仅仅让学生得到“她很优雅”“她的微笑很迷人”这样浅薄的认知,却没有让学生明晰蒙拉丽莎神秘微笑背后所蕴藏的复杂情感,也没有使学生获得愉快的美感享受。
(三)审美教学缺乏个性
审美个性是个体具有独特性、倾向性和相对稳定的本质性的心理特征、精神面貌、实践行为的总和,审美个性是个体差异性的直观表现。著名的文学巨擘莎士比亚也曾对审美个性做了相关的阐释,他告诉读者“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诚然在审美过程中,我们既然与大众审美保持一定的同一性而避免自己过于离经叛道,同时也应该保持自身独特的审美倾向、审美取向及审美标准以使自己不至于湮没在茫茫人海之中。总之,审美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事情,在广袤无垠的美学世界中足以容下无数自由的灵魂。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审美的差异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不同视域、不同层面的审视事物则是其审美教育的根本。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审美标准化问题却异常严重,这大概是受应试教育标准化思想的影响所致。但在新时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同仁就务必要以刮骨疗伤、壮士断臂的精神勇于用猛药祛除沉疴旧疾。
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教学的突破
上文我们主要论述了高中散文阅读审美教学现目前所面临的困窘之境。正所谓“不破不立”,在新时期我们就需结合相关问题,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活动,力争将高中散文阅读审美教学带上崭新的台阶。
(一)破除程式化教学,多维度审美
正如上文所言,审美如果囿于一隅,那么必然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教学中,教师至少应该让学生从“正反”两个层面去审视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并鼓励学生从多个维度去审美。
例如在阅读散文《荷塘月色》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审美文章中的美。此文章虽然通过大量的篇幅描写了一个静谧安适、悠然自得情境,也描绘了“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如一粒粒的明珠”“如碧天里的星星”“如刚出浴的美人”等美得不可方物的景色。但我们回过头去看文章的第一句话则能够了解到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由此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作者之所以能够感受到月光下那平日里毫不新奇的荷塘无尽的美感,其是源于作者对黑暗、压抑现实的憎恶。至此,我们就大致完成了最浅显的审美了。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辩证的审美思考,那么教师就应该创设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譬如教师可以创设以下问题:
1.文章在描写美丽景色的同时也穿插了“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请辩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文章开头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后面又描写了大量的静景,请问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总之,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思考。
(二)实施情感教育,增强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我们面对美好事物的精神享受,这是一种透过心理反馈机制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教学中,切实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于教学实际中,为使学生获得更佳的情感体验,那么教师就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积极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文字游戏中解脱出来,并使自身与作者产生共情。例如在教学 《故都的秋》时,为了真正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大可先将烦琐的文章分析置于一边,而让学生充分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深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实施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曲径通幽
审美最高层次的目标不是取悦别人而是愉悦自我。简言之,审美并不是单纯为了窺探客观事物的美,而是为了透过各种各样的美使自身的精神世界得到充盈。当然审美愉悦是具有个体差异的,因为不同的人境遇不同、心境不一,对于相同的事物的审美感受也自然不尽相同。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审美需求,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散文让自己的精神更加充实、让自己的灵魂更加自由。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应该摆脱应试教育标准教学的束缚,营造开放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彼此交流自己独有的审美感受,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愉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散文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平.从“应然”到“实然”——探究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9).
[2]林清蓉.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及应对策略[J].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