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从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明确学生的追求目标和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三个方面去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主要从以情激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三个方面去达成。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中学语文;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语文教育都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实,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语文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和兴趣。
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动力功能、定向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强化功能。在学习中,我们就应当尽可能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六大功能的作用,即形成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安排学习进度;导向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学习;维持学习活动,以免时作时辍;调节学习行动,注意有张有弛;强化学习行为,克服消极心态。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一)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语文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只要学生明白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就会驱使学生去认真学习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和讲究方法,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例如,语文是进行学习的基础工具,也是参与生活和开展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教师可以出一道运算非常简单,但文字表达却相对复杂的数学题让学生去做,如果学生因为不理解题目的意思而都做不出来,教师就正好用来说明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这一问题了。同理,也可用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让学生自己领悟语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联系学生的追求目标
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这句话强调了人的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目标,只要有了明确的学习语文的目标,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动力,从而促使他坚持不懈地去学习语文。在中学生当中,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其中不少是和语文有关系的。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向学生说明语文对他们的理想和愿望的实现的重要作用。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就会加倍地努力去学习语文,这样,在学生的内心处,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学习动机,即使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碍和挫折,学生也会很自觉地去克服。这种由学生的内心转化而形成的学习动机,不但动力大,而且持久。
(三)创造成功的机会
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成就欲望。例如教师在提问学生时,要讲究技巧和方法。在提问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时,教师不能够一下子就直奔主题,学生一时会接受不了,常常因为这样而回答不出来,从而伤害了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应该循循善诱,把问题分得细一点,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向问题的关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会进一步推动学生追求下一次的成功,循环下去就会成为强烈的学习动机。还有,在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时,也要注意技巧和方法。一般情况,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会很容易就能够答出来,因此,这类学生不但没有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反而觉得能够回答出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教师在提问这些简单的问题时,最好提问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那么好的同学。如果这些同学能够回答出来了,就会大大地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一)以情激趣
我们认为,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语文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有条件的教师可采用“电视散文”的录像片,让学生在边看、边听、边领略中进入学习的佳境,由直观形象转入对文学描绘的探究,从而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教學《乡愁》时,教师可以在范读的过程中配以阿炳的《二泉映月》音乐,让学生领悟作者深爱祖国大陆的感情。又如在教学《变色龙》《孔乙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类富有形象的文章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演“课本剧”,使学生获得参与情境的成功喜悦。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关键是教师如何把这些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利用新颖的、灵活多样的,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采取讲练结合,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学习兴趣便会由此而生。例如,教师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如果还按照以往先分段,后归纳中心思想的教法,原本妙趣横生的课文,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学生怎么能够提得起兴趣呢!教师可以转变思维,让学生分角色去朗读这篇童话的精彩部分。这样,学生不但可以训练自己的朗读,而且还可以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去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可贵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被吸引住,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一些课文的具体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朗读课、辩论课、阅读课等。总之,教师要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法,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让学生每天上课都充满了新鲜感。
(三)注意课后把握,延续学习兴趣
课外作业是根据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而布置的,其中大多是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通过练习使这些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也有的是教师特意留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的,从而加深学习的深度。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好的课外作业,不仅能促进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延续,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外活动也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而且能使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在日常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运用知识,训练技能。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的课外活动,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不仅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能使学生及时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起再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自始至终地贯穿着,对语文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传统的只重视智力因素培养的语文教学并未使语文走出困境。因此,我们试图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入手,分析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从中找到一条有利于我国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中学语文教育会找到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永康.中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天地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黄荣焕,1980年生,广东河源人,本科,中学语文一级,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