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良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取得辉煌的成就,弘扬我国文化也成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要想弘扬我国文化,必须要从语言抓起,因此高中语文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语文作为高中生学习的基础科目,不仅在学生的高考中占着很大比例,还对学生未来写作等多方面有着重大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驱动下积极做好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写作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当把核心素养当作目标,采用多种方法积极进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让学生扎实掌握写作本领。
高中阶段的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是面对高考,全力以赴为高考作准备。在面向高考准备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同样应当重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学习过程中既为高考储备足够的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塑造核心素养。高中阶段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的加强、语文思维的提升、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文化传承。在这样的核心素养驱动下,作文教学应当紧密围绕核心,积极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作准备。高中阶段,写作能力要想提升学生首先要具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素材包括课内和课外两部分,课内主要是课本中的案例和词句,课外主要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到的各种写作材料。
例如在学习《劝学》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记录课本中出现的大量警句。本文作者荀子通过逻辑清晰的论证劝导人们及时向学,其中“学不可以已”成为传世佳话。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这些警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收集起来,在写作有关学习的议论文时,就可以运用到这些语句,用一句“学不可以已”的效果要远远胜于大量烦琐无谓的论证。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更多写作素材,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阶段学生面对的作文体裁大多是议论文。针对一个话题可以有多种不同角度来展开论证,这就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进行深入的思考。但是如果仅凭学生一个人悶头苦思,有时很难摆脱思维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全新的论证方式,此时就需要小组讨论的力量。小组讨论的方式并不意味着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互相讨论,最后形成千篇一律的文章,而是在构思的过程中进行讨论,各自发表对于题目的看法,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冲破思维的局限。高中的议论文大多以材料的形式给出,属于非命题作文,对于材料中可能存在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就需要学生充分讨论,发掘出材料中所要表达的隐含寓意。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对材料把握不准,只解读出了其中一部分含义,没有进行通篇考虑,最后导致跑题,接下来的论证自然无法与材料吻合。因此在对作文题目进行把握的过程中必要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学生进行思维碰撞的重要手段。在讨论中可能每个学生都只能看出材料中的一个方面,但是众多意见汇总起来就会形成更加完整的解读,这也是语文思维的进一步培养和提升。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方向,如果出现偏颇的解读,要及时加以纠正和提示,避免学生集体走向误区。
学生在高中阶段是完全不缺写作训练的机会的,但是学生在完成了作文之后,教师是否给予了及时中肯的批改和反馈,这就体现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高中阶段不仅学生处于学习的高压之下,教师同样处于较大压力之下,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都不会给予细致耐心的批改,长此以往,学生很难得知自己的不足和长处。因此教师应当把批改学生的作文作为重要工作来推进,给学生合理中肯的批改建议,让学生明确自身写作能力缺失在哪个方面。教师在批改过程中首先要关注学生对材料解读是否准确,即题目立意是否准确。如果存在跑题现象,即使论证再好,也是一篇无用功的作文。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论点是否成立,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充分,通过多个维度来为学生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例如在学习《文章写作与修改》这本选修课本时,教师就要重点为学生讲解作文批改之后的修改问题。教师对作文进行细致批改,而接下来学生就要根据教师的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在修改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根据论点之间的关系来合理选取论据,用大量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最后形成一篇完美的作文。在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高中语文是学生面对高考时十分重要的科目,也是学生未来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性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积极用核心素养作为指导,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很难具体感知的概念,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摸索融合。
作者简介: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中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