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青青
如何有效利用统编低年级语文教材资源,更好地提升阅读起步阶段学生的阅读素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潜心探索,现以低年级教材为例,谈谈一些做法和收获。
1.读好课文与语义感悟并举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一年级下册《端午粽》的朗读重点是:“读好长句子。”要读好长句子,除了根据句读读好停顿外,还要根据语义感知、理解、感悟语言。如“粽子外面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一长句中,“外面、里面、中间”是表示方位顺序的词语,指导学生感知这句话运用了三个方位词,介绍了包粽子的程序、材料,同时又从“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中体会作者对吃粽子的喜爱和盼望之情。又如学习“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要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这一长句时,可以抓住表示动作顺序的词“吃、带、分”,指导学生感知这一长句的三层意思,并从中感悟到外婆不仅爱我们,还愿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2.字词理解与积累运用共生
字词是文章构成的基本单位,教师应从课文提供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生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积累,积极实践,最后指向运用。一年级下册课文《树和喜鹊》中,“孤单”一词下面吐了泡泡:“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指導学生抓住第一段中的三个“只有……”的句子,反复朗读,便能很形象地理解“孤单”在文中的意思。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中,第二小节下面吐了泡泡:“联系上文,我知道了‘五光十色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前文发现“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正是“五光十色”的具体体现。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第四小节旁边吐了泡泡:“联系下句的‘稀我能猜出‘稠的意思。”学生可以联系已有认知学习理解新词。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并引导学生在后续的阅读学习中,反复操练和巩固,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3.学习阅读与语言表达相融
(1)依托句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如一年级下册《一分钟》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要是能赶上绿灯,就 。要是能及时通过路口,就 。要是能赶上公共汽车,就不会迟到了。”学生读懂文本后,很快就能从中提取到信息,并学会运用“要是……就……”的句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串联起来,在规范的语言运用中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和逻辑推断的能力。又如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仿照例句,“说说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由问题引发学生联系课文思考,在运用关联句式“无论……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2)从仿到写培养具体表达能力
如二年级上册《葡萄沟》课后练习“读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是对前半句的补充和总结。那么在补充句子“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 ”时很快感受到花的各种各样,争奇斗艳。而“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 ,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学生马上会联想到“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毽,有的做游戏”。这样形式上有梯度、内容上有层次的仿写,降低了说写的难度,从而学会如何使表达更具体形象。
1.内容选择:1+X群文阅读
以语言为线索,如一年级下册的《小猴子下山》《小壁虎借尾巴》,这些童话故事,每一段的语言结构相似,教师可推荐类似的读物《小猪变形记》《鸭子骑车记》《爷爷一定有办法》等。以文体为线索,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为科普,《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是科普童话,《植物妈妈有办法》是科普诗歌,三篇课文蕴含了自然现象、动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种子的传播等科学常识。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推荐阅读《奇妙的自然》《一粒种子的旅行》《神奇校车》《智慧鸟丛林信箱》等。以人文为线索,如二年级上册的《狐假虎威》是一篇寓言,通过故事传达了一个道理:做人要为善,做事要求真,不能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教师可推荐阅读相似主题的寓言《狐狸和乌鸦》。面对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善意的谎言有时也是一种智慧。教师可推荐阅读绘本《咕噜牛》《咕噜牛小妞妞》。发挥阅读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儿童诗歌以其短小精悍、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等特点,成为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的好素材,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教师可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推荐学生朗读《鹅妈妈童谣》《365夜儿歌》《豌豆·蝴蝶花》《世界金典儿童诗集》等。
2.组织方式:1+1家校携手
(1)丰富课外阅读课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课,丰富课外阅读课的课型。在阅读推荐课(读前指导)中通过老师推荐(同书)、同学互荐(异书)等方式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读中指导)中有针对性地渗透适宜低年级孩子的阅读策略,带领学生共读一本好书,或一个片段,进行鉴赏与评价。在阅读交流课(读后指导)中鼓励学生交流分享阅读的体会及收获。
(2)开展阅读展示会
开设课前三分钟展示会,让爱读书的孩子讲述书中的故事,吸引,激发其他学生一起阅读;鼓励孩子制作读书卡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书名、作者、故事内容等;还可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将书中有趣的故事,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舞台剧的形式表演出来,为喜爱读书的孩子搭建起阅读展示的舞台。
(3)共享美妙阅读乐
“和大人一起读”既是共读也是伴读和陪读。低年级主要推荐童谣、儿歌及情节简单有趣的童话、儿童故事。教师可根据“和大人一起读”书目,制作课外阅读指导微课,设计课后读书单。邀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读,一起说,一起谈,一起演,父母填写阅读情况反馈表,并将故事朗读的视频或音频在班级群中推送,老师、家长、同伴共评,每月评选“亲子阅读明星家庭”。这里的“和大人一起读”还可以是和自己的哥哥、姐姐读,伙伴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美妙的共读时刻中。
核心素养的提出和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推行使用,是近几年来教育教学改革讨论的热点,语文教师应了解教材,用好教材,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奠定扎实基础。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