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迈上新台阶

2019-08-27 08:18严蓓蓓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8期
关键词:营造氛围留守儿童课外阅读

严蓓蓓

[摘 要]由于种种原因,提升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实效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奢望。为此,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在针对实际中营造课外阅读氛围,在契合认知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在实践体验中帮助学生积累课外阅读经验,在多维互动中提升课外阅读效益,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生长服务。

[关键词]留守儿童;课外阅读;营造氛围;激发动力;积累经验;提升效益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4-0015-02

高爾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是获取知识、浸润品质的重要途径,他们总是能够从优秀的书籍中获取精神成长的养料。由于大量劳务的输出,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数日渐增多,很多孩子只能由祖辈代管,甚至直接寄养在亲友家中,使得部分学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课外阅读更是成了一种奢望。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质态呢?

一、创造条件,在针对实际中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不得少于400万字。要想达成这一目标,仅仅局限在现有的教材中进行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给予学生丰富的课外读物,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

首先,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父母所关注的重点是孩子的生活起居,所购买的礼物也基本上是衣物和零食等。为此,教师首先要专门与家长进行沟通,要求家长主动为孩子购买一些适合阅读的课外书籍,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在家中为孩子建立一个专属的书房;其次,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并鼓励学生从家中带一部分图书到学校,建立属于自己班级的图书角,营造出浓郁的课外阅读氛围,真正发挥图书阵地应有的作用。

留守儿童并不是不爱阅读,而是缺乏基本的阅读条件和空间氛围。针对留守儿童的这一特点,我们需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有书可读,为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奠定基础。

二、激发兴趣,在契合认知中唤醒课外阅读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每个学生原本都对阅读充满了热情,但由于缺乏阅读氛围,加之成人关注、引导甚少,这种热情就会自动消弭。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不同时期,运用不同策略,激发和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契机,紧扣学生的关注范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教学《海底世界》时,学生通过文本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异,并对海底充满了向往之情。于是,教师相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实,海底世界的奇异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可以尝试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一下海底的奇特景观。”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种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如组织学生阅读《水浒传》时,我每隔一个星期就会通过经典片段诵读、故事表演等形式,重新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的阅读动力能够长期保持下去。最后,可以运用各种形式的评价和颁奖活动,对学生一段时间内表现出来的阅读状态进行总结,再以此为基础,促发学生下一阶段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兴趣的循环链接中提升课外阅读的整体质量。

三、渗透方法,在实践体验中积累课外阅读经验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引导,连起码的阅读资源都无法得到保障,更不要谈什么阅读方法了。为此,教师就要在正式开展阅读之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提升阅读的整体效益。

教师可以借助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渗透:第一,紧扣课堂内外的链接进行渗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何而来?仅仅凭借课堂教学,训练量相对较少,难以达成目标;全部依托课外阅读而没有方法引领,其效益也并不鲜明。只有强化课内外的链接,才能真正收获阅读效益。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提炼方法,并将这种方法渗透到课外阅读过程中。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时,教师相机为学生拓展补充了《水浒传》。作为一篇传统的古典小说,留守儿童阅读起来是具有一定困难的。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环境三个核心要素来展开阅读,这能为学生后续的深入阅读奠定基础。第二,结合不同的文本内容进行方法渗透。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体裁,对作者所选用的言语风格和写作策略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此,教师需要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结合文本的不同内容,运用不同的策略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伊索寓言》是典型的文选型文本,是由一个个简短的故事组合而成的,教师可以结合每篇故事后面的道理引领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运用批注法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促进学生表达能力不断发展的同时,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收益。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课外阅读方法的渗透是最为关键的,也是提升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托。

四、创造契机,在多维互动中提升课外阅读效益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他们都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乐于表现自己。很多时候,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难以维持,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和平台来展现自己。对此,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后应及时地铺设道路、搭建平台,让学生能够拥有锻炼自己的机会,拥有展示和对话的空间。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各种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如从口头表达角度来说,可以是表演、朗读、演讲、词语接龙等;从书面角度来说,可以有编创手抄报、撰写读后感、制作阅读卡片等。具体到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留守儿童参与阅读实践。

首先,精心选定分享的话题。教师可以从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每进行一个板块的阅读教学就要为学生确定适切的研究话题,引导学生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比如,在初步阅读《水浒传》时,教师就以人物为线索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对林冲这个人物,教师确定的话题是:林冲是怎样一步步从八十万禁军教头沦落到梁山落草的?针对这一问题,学生纷纷进行了这几个方面的实践探索:梳理关于林冲这一人物的情节,展示自己绘制的情节发展图;洞察关于林冲人生轨迹的核心事件,并通过表演和讲述等形式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相关的核心情节有了更加深入的感知。

其次,巧妙推动对话的维度。真正有效的对话分享,并不是完全局限在学生自己的心灵世界,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在聆听、吸收的同时参与到分享的过程中,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交互模式,真正唤醒每个学生内在的认知点,为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生长服务。如在阅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书本中的情节、人物来抒发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现场点评。教师将其他学生划分为两类,支持的一方和反对的一方,并要求支持的学生说出理由,再请反对的一方说说反对的原因,形成多个点的分享与交流。这样指导,为学生核心能力的生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动力,他们的阅读不再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更多的是为了表达自己而读。在学以致用的理念下,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得到激发,形成了良性阅读互动模式。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由学习的一个广阔天地,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关爱留守儿童的有效方法。留守儿童有着与众不同的状态和特点,需要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进行规划与指导。愿每个学校和家庭能够共同努力,让课外阅读成为留守儿童的快乐园地!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营造氛围留守儿童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