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数学课堂“乐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的内涵及其内在关系,提出中职数学课堂“乐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的教学思路及实施的有效途径,认为课堂“乐起来”功夫在课前、课堂“活起来”关键在教师、课堂“动起来”主体在学生。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教学课堂 乐起来 动起来 活起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B-0151-02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对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然而,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状况令人担忧,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是普遍现象。呈现在数学课堂上的是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滔滔不绝,学生伏案睡大觉、低头玩手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因为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确实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学”。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让中职数学课堂“乐起来、活起来、动起来”,是当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数学不是“虚无缥渺”的,它来自生活,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反映着现实世界物质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此,数学有着丰富的生活实践基础,中职数学教学必须挖掘蕴藏在社会实践中的丰富的数学资源,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抽象,并不乏味,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中职数学课堂“三起来”的内涵及其内在关系
中职数学课堂“三起来”是指让中职数学课堂“乐起来、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是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情趣被调动起来,让课堂欢声笑语,学生以快乐的心情投入到课堂学习。“活起来”,是指数学课堂互动顺畅,教师能够带动学生思维活动,让学生思维和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动起来”,是指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眼”动起来,“脑”动起来,“手”动起来,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
教师要把握“三起来”的内在关系,明确三者的前因后果。首先,“乐起来”是前提,要想让学生对数学进行学习要先对数学感兴趣,如果学习兴趣提不起来,那么注意力就集中不起来,课堂自然就“活起来”,学生也“动起来”。其次,“活起来”是“乐起来”的升华,当每个学生都“乐起来”后,教师就可以把握时机让数学课堂“活”下去,数学课堂“活”了,那么整个课堂就成功了一大半。最后,让中职数学课堂“动起来”是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动起来”,使学生更深刻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因此,只有“乐”才能“活”,一旦“活”,就会促进“动”,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让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有所获。
二、让中职数学课堂“三起来”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乐起来”功夫在课前
要让中职数学课堂“乐起来”,就是要提高中职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增加数学教学的“乐”点,这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时就要关注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乐趣。
1.创设情境导入,让学生关注课堂
创设情境就是将一些有趣的故事、案例引入课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回归课堂。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创设情境导入课堂就显得特别重要,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做足教学设计。数学知识都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每一个知識点都会在实际问题或生活实践中找到相应的案例,为此教师要挖掘数学本身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素材,挖掘出有趣的故事、有趣的经验或有趣的游戏等,设计出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相应的课件、微课或小视频,让学生以快乐轻松的心情回到课堂,让笑声充满课堂,实现“乐起来”的课堂效果。比如,我们在讲授“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时,以“棋盘上的米粒故事”等情境引入;在讲授“指数函数定义”时,以“计算机病毒复制次数与个数的关系”引入教学内容;在讲“集合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作为超市老板进行“商品分类游戏”等情境引入。创设故事导入情境,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或故事中学到数学知识,在快乐的氛围中探究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有趣课堂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可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选好情境案例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相应的动画、视频、微课等进行展示,让情境故事更加生动、更加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以小动画再现“高斯巧算 1+2+3…+100 的故事”;讲授“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时,通过动画讲述“某毕业生应聘时与老板关于薪水计算方式的斗智斗勇故事”进行情境导入;讲授“角的定义”时,通过信息技术设计“拧螺丝”“运动员跳水旋转”等动画,让学生观察转动的方向和周数。这些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娱乐性,而且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定义。因此,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活动,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给中职数学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从“厌”学转向“乐”学,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乐起来”。
(二)课堂“活起来”关键在教师
1.推行探究学习,调动思维活动
要让课堂“活起来”,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推行探究式教学法,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和知识时,教师只是给学生一些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去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在探究式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教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如果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讨论的活跃氛围,那么课堂自然“活起来”。
2.多用设疑语言,打造互动课堂
设置“问题”是课堂教学互动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学生的质疑、可能的错误答案等,并根据数学问题多用设疑的语言,让教师和学生在设疑和答疑中互动,在互动中逐步解决问题,从而让课堂“活起来”。当然,教师在设疑时,一方面不能离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另一方面教师在设疑时要选择学生相对熟悉的问题,就是让学生能够“答”得上来,如果问题生僻,学生不熟悉,那么课堂就无法互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只有围绕疑点问题展开互动,才能让学生有探索欲望,更好地激活课堂。
3.发挥语言魅力,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课堂语言是传递知识、解答疑惑、互动交流最重要的工具。情趣盎然、诙谐幽默的课堂语言,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身心更愉悦、思维更活跃;更容易将学生带进知识的殿堂,使学生学习成为一种充满快乐的趣味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和个人语言魅力,将教师的学、识、情、才等方面化于心而言于表,突出教师的智慧美、个性美和艺术美,更好地吸引学生,引领学生快乐学习,使课堂更加活跃。
(三)课堂“动起来”主体在学生
1.任务驱动,让学生有事可做
要学生真正“动”起来,必须让学生有“事”做。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给学生任务,建立以任务驱动学生活动的课堂教学思路,任务驱动是让学生“动起来”的最佳途径。教师创设任务时,可以在课堂情境引入时设立,也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设立,但所有的任务应当贯穿于数学新知识的传授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感悟、发现、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适时恰当地进行任务驱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动起来”,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2.强化训练,让学生“笔”动起来
任务驱动会很好地实现数学新知识的传授,但数学技能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强化训练。因此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强化训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概念和知识技能后,让学生真正“动笔”练起来。这是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中做,做中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表现。让学生通过“动笔”做,能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素养。为此,教师可以编写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辅导册,作为课堂教学的配套教材。在编排上按由易到难分为“概念回顾、基础闯关、能力提升、拓展训练”等模块,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动笔”做,以巩固所学知识。
3.知识拓展,让“动起来”再延续
知识拓展是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探究,也是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应用。知识拓展提高了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动起来”得到继续,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延续。比如,“指数函数在分期付款中应用”的知识拓展,可以让学生课外思考生活中出现的“按揭买房”“按揭买车”“分期付款购买笔记本电脑”等,要求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当然,数学知识拓展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让学生课后能够“动”得起。因此内容难度要适中,让大多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很好地解决拓展问题,让“动起来”真正能够延续起来。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使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底蕴、精湛的专业技能、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扎实的教学功底,需要中职数学教师有更多的教学智慧,如此才能让中职数学的课堂实现“乐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袁纳新.让中职课堂“笑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3(6)
[2]覃志奎.中职数学趣味性教学实践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5)
【作者簡介】覃志奎(1970— ),男,广西河池人,河池市职业中心学校高级讲师、技师、中级“双师型”教师,研究方向为:数学及计算机应用与教学研究、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研究。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