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时代发展之路,育德才兼备之人

2019-08-21 03:17李聪邓荣
商情 2019年30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职院校互联网

李聪 邓荣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迅猛增加,如何开展新时代下学生的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基于此,首先提出了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分析德育工作的可行性,进而提出 “App+”德育模式、“云课堂”德育模式及“1+1+X”德育模式;最后,依据相关德育模式诠释了在新时代环境,育德才兼备之人的重要性。

【关键词】德育教育 高职院校 互联网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大众化也在不断的持续推进,各大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在不久前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随着高职教育人数的增长,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化时代,要实现高职教育扩规模和保质量的同步推进,改革传统德育模式,实现以“互联网”模式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必不可少。

2.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当今时代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经济形态,推动了社会的新一轮创新,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当“互联网”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着各个行业间不断的相互兼容、相互发展,推动着工作效率的整体提高。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载着学生从学习课本知识的高中时代到步入社会的实践操作时代。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由于学习压力对于网络的接触并没有在升入大学后频繁。在步入大学后,学生可以更多的从网络上获取海量的信息,巨大的信息量给我们的思维方式、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为高校教师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新形势下充分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和快捷方便的网络方式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3.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可行性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这样也使得网络在学生生活中占据了及其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说,网络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身边的生活方式。高职德育工作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利用便捷的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中对先进人物、事迹的报道去感染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依托网络资源,激发教师、学生和社会之间的道德合力,共同推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高效發展。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所衍生出的各种产品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是切实可行的。

3.1构建“App+”德育模式

移动设备的迭代更新,结合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着生活中沟通方式的不断变革。手机已成为在校学生的生活必需品,通过手机App软件进行社交活动已成为常态。学生也更乐于通过App软件进行情感交流,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因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鼓励学生进入群聊,通过移动端App软件的交流,间接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积极引导学生在群聊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对于学生的各种观点,教师要做到“引导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思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自己的德育观点,让学生去加以讨论。努力打造一个宽容自由的群聊环境,有效的延申德育教育的扩展范围和能力。

3.2打造“云课堂”德育模式

在“云”的概念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一定的转变,以往枯燥的理论知识得以通过“云”的概念得到了转化。努力打造“云课堂”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大势所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云”寻找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加一些先进事迹、人物,达到以案例的形式传授知识,不仅诠释了课本知识,也引导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班会活动中,辅导员提前确定班会德育主题,并安排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在课下通过“云”上传主题班会材料。在班会活动中由每个小组使用“云”材料对德育主题进行分析,辅导员对每个小组做点评并最终确定排名。通过“云”的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德育,主动了解德育。形成“云课堂”的德育模式。

3.3开展“1+1+X”德育模式

一般来说,“1”是指高职院校辅导员,“1”是指每个班级中的心理委员,“X”是指每个班级中若干个需要加强德育教育的学生。

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不仅要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更要侧重在现实中对部分学生的德育教育,辅导员作为管理者,在现实交流中学生难免会存在一些抵触心理,使得辅导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日积月累会导致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产生一些偏差。因此,采取递进式“1+1+X”德育模式,心理委员作为班级成员可以更好的融入班级,确切的了解到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出现“X”人员时,要及时告知辅导员,辅导员要加强对该学生的观察和德育教育。诸如,可通过微信、QQ等网络聊天工具与该学生进行深入交流,避免现实交流中学生的抵触心理,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并加以疏导;通过网上报道的先进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感染;在班会活动中,针对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导学生梳理正确的德育观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沟通为主,形成闭环”,从而形成“1+1+X”的德育模式。

4.总结

新时代下德育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教育要坚持以社会发展趋势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在德育教育中,作为教师、辅导员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利用网络优势资源展开德育教育。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机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德育教育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高职院校管理者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德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所在,结合时代发展道路,培养德才兼备之人。

参考文献:

[1]罗文庆.“互联网+”视域下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路径探索[J].才智,2019(07):161.

[2]胡明星.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34):51-53.

[3]李春荣.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应对[J].高校辅导员,2017(01):65-67.

[4]王芳.“互联网+”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4):74-77.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高职院校互联网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