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让音乐课堂深度发生
——“第八届中小学优秀音乐课展示与培训活动”引发的思考

2019-08-21 07:31玺、周
中国音乐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例旋律学科

王 玺、周 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小学音乐教育力求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维目标作为教学导向,但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强调“双基”的达成,即以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尽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现和文化认知的基础,也是音乐课程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但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并非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以美育人。同时,偏重“双基”的音乐教学过分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知识的结构化,没有真正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牢笼。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后,音乐课程目标开始从“双基”“三维”转向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章节中率先增设“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明确指出音乐学科的三大基本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虽然是为高中阶段的学生而制定,但所提出的有关音乐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是一致的,其“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是相通的,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同样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和应用价值。笔者基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对“第八届中小学优秀音乐课展示与培训活动”中的小学课例谈几点体会:

一、关注音乐本体,运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感知力

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征、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其独特美感的理解和把握,①强调音乐艺术的本体性和独特性。音乐作为听觉艺术,既不具有形态的具象性,也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这就决定了人们对音乐的理解要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知才能实现。综观20节小学音乐课例,无论是欣赏课,还是歌唱课,教师都关注到了音乐的表现要素,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这些要素。

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却没有从音乐本体出发来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有些课例虽采用图形谱、旋律线等教学辅助手段,但实际教学并没有使其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也没有因此得到提高。如在教授作品 《游子吟》时,为了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教师引导学生边唱乐谱边画旋律线,学生看似很认真地按照要求完成,但实际上只是一种机械地跟随PPT画线条的行为。旋律线的运用没有真正起到感知、熟悉歌曲旋律的作用,反而给学生的演唱增加了负担。不可否认,画旋律线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合理、恰当地运用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助学作用。但在该环节中,画旋律线却显得有些多余,如果将乐句的旋律线走向和旋律特点、歌唱音准及歌曲情绪处理相结合,那么其价值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有些课例中教学方法运用太多,存在喧宾夺主之嫌。如教授作品《摇篮曲》时,为了开展旋律教学,教师演奏了琵琶和竖笛,学生则用三角铁和八音碰钟为其伴奏,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展示了自己多样的才艺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却忽视了学生的知识习得和能力培养。教师扎实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这些技能最终需要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获得为出发点,结合自己最擅长的一项技能,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捕捉、感知和体验音乐的方法教学。有些课例中对音乐要素的感知仍以解说为主,如《乒乓变奏曲》一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贯穿教学始终。当以动作感知旋律织体时,教师过多的语言引导和描述会导致学生无法将旋律织体的感知内化;主题旋律的教学亦是如此,除了视唱主题旋律能使学生对主题有一定的感性体验外,其余的教学手段对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都没有太大帮助。非语义性特质使得音乐很难用语言描绘,因而教师要避免过多地使用描绘性语言对音乐进行解说;音乐的听觉性特质决定了人们对音乐的感知只能通过聆听获得。这就要求我们要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聆听和体验上,教学中尽可能少用语言解说,给学生的聆听和体验留有充足的时间。即使是必要的教学过渡语言也要进行严谨的组织,尽量做到准确和精练。

二、倡导实践体验,教学过程应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艺术表现是指在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中,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②该要素强调音乐艺术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实践性是音乐学科的本质特性,学生需要通过丰富而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积累感性经验,深化对音乐的理解。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要求学生要有自主发展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学习并健康地生活。

通过这20节课例可以看出,教师们普遍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体验。比如《小熊过桥》 一课,教师创造性地在歌曲长音处加入色彩乐器,并邀请部分学生参与演奏,全曲呈现时则要求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表演。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一课,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八音琴的演奏。然而,在有些课例中学生热闹参与的背后却是其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缺失,学生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出现了“有参与无思考”的现象。比如《陀螺》 一课,教师根据各部分旋律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了旋律图谱,通过画图形谱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旋律的走向、节奏特点及乐句结构。但是,由于教师太过于强调动作的美观性,要求学生逐个动作进行练习,并带领学生根据图形谱朗读旋律、节奏,整个过程均没有给学生提供主动聆听的机会,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教师“牵着走”的状态。有些课例虽然关注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但流于形式未真正落实。比如《新疆是个好地方》 一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了流行音乐“Beatbox”(节奏口技)的元素,这种在传统歌曲中加入人声节奏口技的方式在教学上是一种创新,但这一创新式体验是教师给予学生的,而不是学生自主探究实现的,学生仅仅是被动地参与和模仿。

以上现象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被“参与式”“体验式”的音乐课堂所取代。但从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来看,教师们仍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对此笔者深有体会,有时候我们很用心地设计各种图形谱、旋律线,很有激情地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体验音乐,但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师给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设计的,音乐体验是教师要求的,学生根本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如何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每位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第一,应该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转变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确定,再到教学过程的组织、反思和评价,教师都应以学生为主体来展开,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养成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第二,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转换角色位置。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非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不能包办课堂教学的一切。我们要从学情出发,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合理组织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第三,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模式。从传授式到参与—体验式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是音乐教学的一大进步,但参与—体验式的教学仍然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我们应改变这一现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到“重能力发展”的转变。

三、重视文本解读,教学内容应渗透作品的人文性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如果说审美感知是一种感性层面的体验,艺术表现是一种实践层面的体验,那么文化理解则是理性层面的认知。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③该要素从文化的角度关注音乐作品和音乐现象,聚焦于音乐艺术的人文性。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既是一种文化本体,又是一种文化载体。

参与本次活动的20位执教教师都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分析,但对作品人文内涵的挖掘相对不足,仅有小部分课例渗透出人文内涵。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拓展部分,聆听波兰语版本并用简单的波兰语模仿演唱;《摇篮曲》的导入部分,对比聆听三首不同国家、不同作曲家创作的《摇篮曲》,感受摇篮曲体裁的音乐风格和地域差异。而大部分课例仅停留在艺术实践层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没有将文化内涵渗透作为音乐教学的目标来设定。三维目标的存在有其合理性,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出现有其科学性,我们要厘清三维目标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将三维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两者结合起来,给学科核心素养一个实在的教学落脚点。第二,没有挖掘到作品的人文内涵。实际上,细读文本不难探究作品的文化内涵,例如不同民族采用不同的记谱法,不同地域的音乐具有不同的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具有不同的构造等都属于音乐的文化范畴。《北京喜讯到边寨》主题B具有典型的苗族音乐风格特点,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人文渗透;《游子吟》可以从中国民族调式入手探讨古诗词歌曲的音乐特点;《新疆是个好地方》可以从维吾尔族典型的节奏型入手,体验、探索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风格,使学生了解音乐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还要注意的是,教学中不能太过强调人文内涵的价值,或为了渗透而渗透,音乐仍要突出音乐性。

核心素养已成为国家课改的战略要求,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音乐学科在学科育人中的核心价值,相信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目标也会基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来修订。然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不是单凭一两节课就能达成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从日常教学的点滴做起,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常态课,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让音乐课堂深度发生。

注 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5页。

②同注①,第6页。

③同注①,第6页。

猜你喜欢
课例旋律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课例
“超学科”来啦
7月,盛夏的旋律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