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龈下刮治术与牙周翻瓣术治疗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9-08-19 11:43杨娜
医疗装备 2019年14期
关键词:牙石牙周袋牙槽骨

杨娜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 (天津 300530)

牙周炎属于一种炎性疾病,多累及牙周相关组织。牙龈上下牙菌斑内微生物为牙周炎主要感染源,经临床实践发现,牙周炎发病后若未能及时诊治极易侵犯口腔内其他牙齿,可导致病理性牙周袋,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咀嚼无力、牙齿松动等症状,极易降低患者生命质量与牙齿健康[1]。牙周翻瓣术为既往临床用于牙周炎患者治疗中的常用术式,但该术式操作复杂且手术耗时较长,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本研究旨在比较二次龈下刮治术与牙周翻瓣术治疗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治疗的122例牙周炎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1例。试验组男36例,女25例;年龄28~59岁,平均(41.87±5.30)岁;后磨牙24例,前磨牙37例。对照组男38例,女23例;年龄25~59岁,平均(41.91±5.28)岁;后磨牙27例,前磨牙3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牙周炎诊断符合《临床牙周病学》中相关标准,为中度牙周炎,经口内检查、X线检查确诊;(2)未累及根分叉,经基础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depth,PD)≤6 mm,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3 mm、≤5 mm;(3)口腔卫生良好,且可自主配合临床治疗;(4)签署知情同意书;(5)精神状态良好,无交流或意识障碍[3]。排除标准:(1)患牙无法保留或牙齿松动程度≥Ⅲ度;(2)近期内接受抗生素治疗;(3)伴有凝血功能障碍;(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5)伴有牙髓疾病;(6)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

1.2 方法

入选患者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实施龈下、龈上刮治术,清除牙石,并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过氧化氢(3%)对牙周袋进行清洗,随后擦干牙面,涂抹碘甘油于牙周袋上。

对照组接受牙周翻瓣术治疗:实施局部浸润麻醉,首先取内斜切口以切除牙周袋内壁上皮组织,并将感染肉芽组织刮除,保留健康组织并将其翻起;清理根处牙石,以保障根面光滑平整,并采用冲洗器反复冲洗;复位牙龈软组织瓣并进行缝合;常规止血、隔湿,将牙周塞治剂涂抹完毕;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冷敷处理。

试验组接受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采用超声器械、龈下刮治器实施手工龈下刮治,清除刮净牙周袋内根面菌斑、牙石,并将牙周袋内炎性肉芽组织、残留上皮清除;刮除病变牙本质,以保障牙根面平整;通过探针确认根面光洁度,对牙周袋进行反复冲洗。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牙槽骨吸收情况及治疗前、治疗后牙周相关指标[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PD、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AL]。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牙槽骨吸收比较

对照组牙槽骨吸收治疗有效49例(80.3%),试验组牙槽骨吸收治疗有效51例(83.6%)。两组牙槽骨吸收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PLI、PD、SBI、AL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PLI、PD、SBI、A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LI、PD、SBI、AL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LI、PD、SBI、AL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3 讨论

牙周炎作为慢性感染疾病,临床上多伴有牙龈出血、红肿、口臭等症状,极易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饮食产生不利影响。研究发现,牙周炎多由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杆菌等致病菌所致。患者发病初期以牙龈炎症反应为主,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将伴有牙龈AL,牙槽骨吸收,并形成深牙周袋,极易影响患者牙齿健康[4]。目前,牙周基础治疗为牙周炎患者治疗中的常规方法,可将牙齿表面菌斑、牙石去除,抑制牙周炎症反应,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经临床实践发现,牙周基础治疗往往无法改善牙周袋病理性和AL,故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对牙周袋内感染组织、微生物进行清理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牙周翻瓣术、二次龈下刮治术为牙周炎治疗中两种重要方法。牙周翻瓣术可翻开牙龈黏骨膜瓣,利于对残留牙结石、感染组织、菌斑等进行清除,同时术中充分暴露牙槽骨,利于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修整牙槽骨并实施再生治疗[5]。牙周翻瓣术可清除毒素侵蚀软化牙骨质、牙周软组织,并通过实施复位缝合以缓解牙周炎,恢复牙周袋。但牙周翻瓣术对术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同时创伤较大、手术操作复杂。

二次龈下刮治术利用二次刮治,有利于将菌斑、残留牙石、软化牙骨质清除,进而可将病变牙骨质刮除,可促使牙龈组织生成新的附着关系,同时该术式对组织损伤小,且术中操作较为简便,更利于患者接受[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牙槽骨吸收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治疗后PLI、PD、SBI、AL水平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治疗后PLI、PD、SBI、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二次龈下刮治术或牙周翻瓣术治疗牙周病患者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基于二次龈下刮治术应用损伤小且易于施行,更适合在牙周病患者治疗中使用。

综上所述,牙周病患者接受二次龈下刮治术、牙周翻瓣术治疗均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二次龈下刮治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等优点。

猜你喜欢
牙石牙周袋牙槽骨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小牙石,大麻烦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去除牙石有小妙招吗?
老陈醋漱口除牙石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