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峰
多练习、“脸皮厚”、大胆说,把自己完全沉浸在英语的语境里是提高英语口语的杀手锏!
学习英语,需要迈过一个又一个大坑,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语法“坑”
每一门语言都有这门语言特定的语法规则,英语也不例外。在国内,英语教育非常重视语法。我还清晰地记得我当时的英语高考卷子里,语法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比如,“out of question”和“out of the question”,这两个短语多一个“the”和少一个“the”意思截然不同。我曾经专门去问过我一个学习英语文学的美国朋友,到底他们是怎么解读“out of question”和“out of the question”这两个短语。这个美国朋友说,“从语法上来讲,‘out of question的确是‘毫无疑问的意思。而‘out of the question也确实是‘不可能的意思。但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这么用啊,‘out of the question太书面化了,我们一般都只说‘impossible,这个多简单啊!”
她反问我:“你們中国人学英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不就是为了更好地和外国人交流吗?语言是一个桥梁,其实只要双方能够沟通,就已经实现了桥梁的作用了,不必这么在乎这些语法的条条框框!”
试想,以汉语为母语的我们,平时生活里也不是每说一句话都会仔细分析“主谓宾,定状补”。英语语法不是不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要过分地迷信语法,让所谓正确的语法结构束缚住自己,而忽略了真正学习英语的目的—— 更好地与人交流。
阅读“坑”
学习语言,是一个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美国孩子从一年级开始,每天会有20分钟阅读的作业,有时还伴有阅读理解的题目。在他们每次的阅读理解题目里总会出现一些他们以前不认识的单词,而老师不要求他们去翻字典查这些单词的意思,而是要求他们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推测,甚至是去猜这些单词的意思。但我记得在我高中学习英语的时候,老师强调让我们弄清楚每一篇文章里每个单词的意思,遇到生词就去翻字典,弄清楚这个词的含义,并且要在旁边标注出来。
我曾经和儿子的英文阅读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她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大概了解,并且保持阅读的连贯性。如果孩子每遇到一个生词就去翻看字典,那无疑会打断他们对整个故事的理解。不仅如此,这样做还会让孩子养成对字典的依赖性。孩子只要能对整个故事有个大致理解,即便不认识故事里面的几个单词,也不会对整体的阅读产生影响。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去翻看字典,孩子根据上下文推测那些不认识的单词,也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不仅如此,每一个英语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含义,只是简单地翻看字典,并不能准确地把握这个单词在特定语境下的意思,也不利于孩子完整地理解整个故事的大意。
老师一番话,我恍然大悟。难怪我高中时密密麻麻标注在文章里的那些生词,到头来记住的没几个,的确也是这个原因。
口语“坑”
我记得刚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口语是我最大的困扰。我们当时的很多课程,按照20%期中考试加40%期末考试加40%课堂发言,得出最后成绩。
因为英语不是母语,一开始我常常需要在心里反复练习好几遍才有勇气举手发言,不仅如此,我还会反复确认自己所说的话中是否有语法错误。这样纠结的结果往往是被美国同学抢走了发言机会。
我把我的苦恼告诉了我的任课教授——一位法国老教授。他听完我的苦恼,哈哈大笑,他说他曾经也和我有着同样的经历。他的母语是法语,所以刚到美国的时候也在口语上非常困扰。后来他发现,完全不需要在乎口音、语法这些细枝末节,你只要大胆地表达出来,其实很多时候,母语是英语的同学是完全能够听懂的。
多练习、“脸皮厚”、大胆说,把自己完全沉浸在英语的语境里是提高英语口语的杀手锏!现在我们中国的孩子有很多机会可以和母语是英语的人交流,只要跳过这三个“大坑”,提高英语水平是不成问题的。
(责编 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