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2019-08-13 07:48孙廷会
新课程·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方法策略兴趣培养

孙廷会

摘 要:数学教学知识在学生日后的生活、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因此,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成了每位小学数学教师亟须研究的课题。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审题、作业的完成、课堂发言、认真倾听、独立作业和小组探究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尝试性做法。

关键词:良好习惯;兴趣培养;方法策略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一个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智力开发的重要前提。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时代的升学考试,而且对今后走向社会的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时下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谈点自己不成熟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经常性地把握班级每个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目前,多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或多或少保留着诸多不良习惯。比如,有的学生书写离“漂亮”差距较远,字迹、潦草东倒西歪的大有人在,实在让人无法辨认;错字、添字、漏字、漏掉现象比较常见。数学运算中,有的学生粗枝大叶、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答案经常出错;有些学生没有养成独立性习惯,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许多学生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束之高阁,不做认真分析原因,不能及时矫正。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经常性地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掌握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部分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耐心地帮助这些“问题”学生及时纠正,早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课堂上注重养成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自古以来,学生良好的“倾听品质”一直是中华教育的传承精粹,古今教育家在各种文献中大书特书“倾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多年的新课程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在大胆的课堂改革中出现了下面惊喜的现象: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课堂发言胆子大了,课堂气氛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学生变得活跃了,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了。教师扮演着主导地位,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下子凸显了。

事实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仅仅让学生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其他学生的意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堂上,学生如果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授、关注学生的各类发言,这样,每一个学生才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也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开展。因此,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积极的发言。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倾听品质,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会对学生本人自己的全面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且,还会对他(她)的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助作用。同时,养成倾听的习惯,也是小学生培养尊重别人、学会处事、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基础。如何做到有效地“倾听”,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从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授开始

数学课上,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有效讲授,对于学生深入了解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是非常有利和十分必要的。课堂上,要保证每一位小学生能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授,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现状,抱着一颗“爱心”真诚地善待每一个学生。

2.引导学生养成时时倾听同学间的交流

大量的实践证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班级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不断合作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合作交流、迁移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方面才能有所突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发言,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一些教学任务,通过多种途径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技巧和交流能力。

3.规范奖励机制,科学公平地评价学生

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因为自制力比较弱,所以课堂上要想保证课堂纪律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觉遵守纪律倾听其他人的讲解或者讨论,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行奖励机制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适当的奖励制度可以使他们逐步以认真倾听为規则来严格要求自己,而后逐步形成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养成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的比例大,学生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在多年的作业批改和试卷批阅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知识不明,而是没有很好的审题,也就是没有弄清题目的要求的情况下盲目答题所致。比如,在计算中有的学生看错了运算符号;一些表述运算顺序的术语经常性地被学生混淆和忽视;在解答应用题时忽视数量关系,导致数量关系混淆,列出错误的算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的审题品质和审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很重要。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对题意有了初步的印象后,然后指导学生仔细地琢磨题目表述中稿件的字、词,达到准确理解题意之目的。完成前面几项基础性工作后就会自然列出正确的算式,最后得出准确的答案。

四、课堂上养成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是“死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课堂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因此,学生大胆发言,是构建新的课堂模式的基础。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自己的言语加以阐述,把内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这种表述的基本要求是清楚、易懂。因此,要求学生的内在思维清晰,数学课上,这样基础性的发言十分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注意学生表达时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我们知道,45分钟的一节课上,学生发言的时间和机会毕竟有限。这样,学生在表述问题时问题答案正确且清晰,那是最好的效果了。往往学生的许多发言不令人满意,甚至还有错误的回答,预示着这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不透彻。而他们的错误发言犹如一面镜子,往往能反馈出教与学存在的问题与疏漏。

五、培养勤于思考的“数学思维”

俗话说,“数学教学是游离于思维的王国”,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机械地自问自答,要创设和学生互动的环境,数学课上,大胆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和积极思考。我在教“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点时,创设一下问题:“小花家到学校走哪条路最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在一边计算一边思考的过程中,自然得出答案。多创设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结果”效果是不一样的。课堂上,教师随时发挥好自己的教育机制,善于鼓励“学困生”积极思考,做到与其他同学的思维同步。这样,课堂上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会自然得到调动。久而久之,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掌握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收获了成功体验。

1.教师安排的作业要适度,注重质和量的统一

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学生作业繁重,很多时候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就会失去兴趣和耐心,最终作业完成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减轻学生的教学压力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认真做的习惯,教师在作业的安排中应该休息作业的量和质。尽可能选择有效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而不是采用题海战术。

2.创设良好的作业环境

环境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处于非常嘈杂的环境,他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无法安心完成作业。所以家长和教师以及学校等多方都应该重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只有学生心无旁骛才能认真完成作业,保证作业的质量。

3.教给科学的作业方法

学生很多时候不认真完成作业并不是不想而是在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也就说他们很多时候是没有掌握正确的作业方法,所以没有办法顺利完成作业。要培养学生认真做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他们一定的方法指导,尽可能在课堂上以及批改作业中也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他们树立好的榜样。这样学生会模仿老师的做法认真对待每一份作业,长此以往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也会逐步养成。

六、养成小组间探究合作的良好习惯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有效地合作探究,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問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学习互动,可以形成知识和技能优势互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平台。比如,笔者经常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一些问题,要求同组学生与自己的同组成员相互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这样的小组探究式学习模式,就可以养成同伴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涉及的内容量大面宽,小学生课堂良好习惯的养成任重道远。新课程改革已经驶入了快车道,我们每一位坚守在小学一线的数学老师肩上的重担不言而喻,我们的传统课堂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数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希望,我们要认真研究新课程理念,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创新课堂载体,早日创设出一套有利于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行之有效教学模式。持之以恒,使学生达到不但学会,而且乐学,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方法策略兴趣培养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