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摘 要]构建广西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育混合式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才成长的需要,是教学实际的需要。广西少数民族预科英语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师生数字素养偏低。课题组根据其特点,提出进行微视频教学,创建突出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班群网页和碎片化学习等符合实际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混合式英语学习。
[关键词]混合学习; 英语学习; 数字素养; 广西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8-0132-03
自2004年起,美国新媒体联盟在每年的开春发布《地平线报告》,通过Delphi迭代研究方法,预测近期(1年内)、中期(2~3年内)和长期(4~5年内)三个时间阶段,新兴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影响。2017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发布的近期趋势是混合学习设计和协作学习。
早在2003年,Kerres, M. 和de Witt, C.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的课堂学习和在网络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1]。有专家学者认为混合学习的实质就是传统的面授和在线学习的有效结合。混合式学习把传统学习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了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式学习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大提高与大转变。这些思想实际上是当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回归,是一种螺旋式上升[2]。新兴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下,专家预测高等学校学生普遍采用的主要学习模式将会是混合式学习。
一、广西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意义
(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才成长的需要
社会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呈多样性。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提出的要求的关键词就是“知识”“技能”和“创新”[3]。新时代需要知识丰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授课时间有限,学生不能充分参与,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传统的教学中,授课内容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安排,授课内容有限,学生无法最大限度地吸收、学习最新知识和技能。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更加迫切需要具有数字素养、适应新环境和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人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人才的发展。有效整合传统模式和在线学习的混合式学习,功能互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优势:传统模式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利用在线学习来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两种学习方式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成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
(二)是教学实际的需要
1. 预科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广西少数民族预科由于受人力、物力等影响,英语教学仍然采取大班的面授形式进行。学生60或70人的班级里,教师无法面面俱到,很难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局限于课堂教師授课,课后学生做练习的简单方式。
2.学生文化背景的多样性
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来源呈现多样性的特点。有来自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英语基础良好的学生;也有来自偏远、文化较落后的山区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学生文化背景多元化,学生来自广西世居的11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和习惯各有不同,但11个少数民族学生和谐地一起学习、生活。
在这种学习层次参差不齐,文化背景多元化的背景下,要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多元化人才需求,传统教学就显得力不从心。而混合式学习通过拓展学习者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求,按照自己的速度,以更开放、更宽广、更灵活的方式进行自主、有针对性的学习,学习容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师生数字素养偏低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去获取信息、评价信息、整合信息、使用和创造信息的综合科学技能与文化素养是新兴技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数字技术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社会。人类学习、生活、工作都在大量使用数字技术。数字素养已成为人们生存的技能。2017年的《地平线报告》也把提升数字素养作为可解决的挑战。为适应社会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和学生应该具备必要的数字素养。课题组对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11名专职教师,就有关数字素养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课题组对广西预科教育基地的73名学生也进行了有关数字素养的调查与访谈,内容与结果如下:
调查发现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使用网络(手机)的时长和频率很高,平时时长达3小时或以上的学生占70%,有的学生甚至达到了除睡觉和上课期间,其他时间基本都是在使用手机。当进一步问及“使用移动通信工具时,除了打电话等联系功能外,您主要用来干什么”,90%的学生回答是“浏览网页,主要是新闻和娱乐方面的内容”。(2)问及“遇到英语问题,是否会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查询”,100%的学生回答“会”。(3)问及“你常用的电脑软件是什么”,很多学生回答是“Word”;68%的学生能使用PowerPoint;会使用Flash和Excel等软件的学生分别占1%和12%;能使用SPSS这种统计软件的学生数量更是为“0”。
从以上对教师的调查和对学生的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喜欢用手机;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但英语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较低是不争的事实。数字素养水平关系到教师和学生自身专业发展、课程设计、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4]。从事广西预科英语教学的专任教师受数字素养的制约,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不能更好整合信息到所授课的内容,无法熟练自如使用和创造信息,导致无法完全按照教学设想进行最优的教学设计,从而影响教学最佳效果发挥。学生的数字素养偏低制约其获取丰富知识的能力和效率,阻碍其专业发展。
二、构建符合实际、具有民族特色的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是适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学习模式,在多元化社会的今天,很难确定其标准的范式,所以符合实际,适合自己的学习设计才是最佳。因此,可根据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学习条件以及学生和教师的数字素养,构建既符合实际,又有自己特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可以传统授课为主,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一) 微视频学习方式
语言的习得强调“用”,但广西预科英语教学中,由于授课时间有限,班级人数多,教师无法面面俱到,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能力参与到使用语言的环节。因为无法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降低,其结果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差的更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微视频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相对儒家思想的文化来说,少数民族学生更彰显个性,热情参加各种活动。根据预科学生的实际和特点,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案为:首先了解学生英语水平情况,把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混合分为一个小组,目的是使得每一组中英语水平好的同学带动水平较差的同学,然后进行内容的设定:一是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小短剧进行表演;二是根据课文出现的文化(如问候方式、节日等),进行西方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比较的短剧表演。表演制作成视频,并在课堂展示,教师点评。设计内容、操作流程和意义如下图所示:
微视频展示学习方式,首先确定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学习的目的。由英语水平各层次不同的学生来构成异质小组,并进行协作学习,小组成员相互促进以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表演中,而且他们都希望自己表演的效果最好,所以除课堂学习外,他们课外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学习和使用,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以提高,同时有效解决了英语课堂学习时间少的问题,达到了语言教学的目的。简单小视频的制作对数字素养要求不高,在学生现有的数字素养水平基础上,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符合教育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在课文改编、小短剧表演和制作视频过程当中,学生学会了协作学习,培养了团队精神,提高了英语水平,也提高了数字素养,达到了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培养目标。最后视频的展示和教师的点评是语言学习内容的巩固与提高,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学习效应。
(二) 创建班群网页,突出民族文化多样性
广西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是个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各个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就是文化学习。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往往会借助自己的本族语,所以把英语学习和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的学习更有实际意义。创建班群网页,突出民族文化多样性,要求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以广西某个少数民族为题材,用英文介绍自己的家乡和民族,包括具有民族特征的服装、饮食、节假日等内容,并定期更新。学生在制作这些网页时,需要用到文字、图片、视频等。以这种形式进行的混合式英语学习的意义在于:首先因为要制作网页,学生需要大量查阅资料,并进行取舍。在制作过程中,他们学会用数字技术来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并加以创造,无形中提高了数字素养;其次是因为所要制作的内容题材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介绍的是他们民族文化的东西,学生既感到亲切又觉得有意思。通过网页,他们在了解其他各个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交流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得以保证。最后由于网页内容要求用英文进行介绍,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在使用过程中完成的,因而强化了语言的实用性和真实性。因为学生自己用心参与制作,而且展示的内容跟自己熟悉的文化息息相关,所以网页的阅读量一定会得以保证。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同时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进行英語学习,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碎片化学习的利用和整合
由于教师的数字素养有限,在数字技术能力大幅度提高前,精品课程、慕课大量普及和使用不太可能。在对学生进行数字素养调查时发现学生喜欢用手机,也倾向于用网络来查询、解决问题,所以可以通过碎片学习的方式来实现英语学习。碎片化学习是网络时代学习的特征,是年轻人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作为青年群体,时代的潮流特征也表现在他们身上。碎片化学习易操作,数字素养不高的学生也可以轻易实现。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学习是碎片化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腾讯公司公布了2016年微信用户数量突破8亿,86.2%的微信用户在18~36岁之间。超过九成的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时间超过1小时。碎片化学习“碎”,所以其优势是短小精干,符合年轻人的口味,是当今“快餐文化”的体现。碎片化学习“碎”,所以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篇幅)情况下,“碎”保证了能放更多不同的信息内容。因为内容足够丰富,所以总有一方面的内容和信息能吸引学生的关注,保证了关注度的持续高涨。因为碎片化,所以学习时间、空间更灵活,更人性化,学习内容简短扼要。预科学生学习课程多,上课占据了他们一天的主要时间,他们的课余时间有限和零碎。碎片化的学习让学生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灵活自如地学习。碎片化学习易获取,所以学生使用就会更频繁,为语言的输入提供大量地道的素材。
碎片化学习也存在局限性,如碎片化信息不利于知识的完整理解和记忆;信息量大的同时却造成信息杂芜、鱼目混珠等问题。在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同时,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为:
1.推荐网站或公众号,推荐正能量的、内容翔实、形式多样的英语学习公众号。如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等。
2.利用公众号丰富多元的学习形式,布置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就公众号的某方面内容进行讨论,写体会等,并进行讲解和点评。这些任务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碎片知识,以点带面,并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
三、结语
社会在变革,技术在更新,教育在时代发展下也进行着改革和创新。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需求,也是教育培养的目标。根据学习者的情况,构建切实可行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新技术为支撑,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进行高效的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其数字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Kerres, M., & de Witt, C. A didactical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of blended learning arrangements[J]. 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2003(2 & 3):101-113.
[2] 何克抗. 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9-23.
[3] 习近平.http://www.blsdj.com/html/2017/rcgz_1019/258599.html.
[4] 李新房,李静,刘名卓. 新兴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发展趋势与挑战研究——《2017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4):3-11.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