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虹
摘 要 在生本理念的指引下,科学的自主成长活动作为培养少先队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效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渗透进小学教育中。本文通过对多所学校开展的少先队员实践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归纳、分析,从而说明科学的启发和组织是开展活动的关键,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各环节协调一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生本理念;少先队员;自主成长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131-01
在少先队组织中能够锻炼和培养少先队员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学习习惯。学校少先队应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创新性和主动性,鼓励少先队员踊跃地参加到学校管理中,从而激发队员的主人翁意识,这也正是生本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生本理念的含义及作用
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其核心意义便是将学生变成真正的主人,为了学生好学来进行设计的教育模式。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和教师的一些行为都是为了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理念提出后被应用到各个地区的中小学,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教育专家也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它使教师在生本教育实践中体会到了教育的最高价值,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实现了自我价值。
(一)生本理念强调情感的体验
少先队员的年龄较小,自理能力也不是很强,若想实现其自主成长就需要发展他们的悟感和情感,这种情感体验增加也是精神生命拓展的主要依据,这部分核心能力是要比基础能力和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部分。
(二)生本理念更加适应素质教育
生本教育提倡减少频繁的统一考试,过多的考试测验会让少先队员更加重视考试的成绩而忽视其他素质能力的提升。在生本理念的指引下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自己,更多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弱化排名和竞争,更加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主动、丰富、自然的感悟,最终在核心能力方面取得好的成绩。
(三)生本理念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生本教育认为少先队员良好的学习生活是德育教育的基础,队员在自主的活动中成为了真正的主人,主观的去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更大限度的对生活充满热情,从而起到最好的德育教育的作用。这种德育教育还提倡了队员的动手能力,劳动产生的美德是最朴素的、最自在的。
二、少先队自主成长活动管理
团结坚强、奋发向上、自立自主、提高少先队员的自理能力是自主成长活动的最终目的。学校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资源的优化,发现每一名少先队员的特点和优势。
(一)少先队员自主成长活动管理基本原则
在生本理念的指引下,自主原则便成为活动的首要原则。少先队是队员自己的群体组织,辅导员和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尊重队员的决定和意见。在大队、中队干部的选拔上应该主要依据队员自身的信任程度,教师的意见仅仅起到参考的作用。另外,在自主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学校要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多增加少先队员主动参与的机会与条件,在活动中尽量满足队员的需求,让他们在活动中明确方向并相互促进,团队意识增强。
(二)少先队员活动的自主运行体系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少先队学生干部的建设。少先队大队委员在上任后都会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但是少先队员毕竟心智不是很成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在指导活动设计的环节,不能只追求活动形式,应满足各个层面少先队员的需求。例如,在校园文化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活动等,少先队管理者设计活动细节和要求,并向各中队进行分发,在执行中进行阶段过程监控管理,务必把每阶段的任务落到实处。
(三)制定科学的自主成长方案是确保活动成功的关键
培养少先队员的科技感是他们在小学期间一项重要的课题。在设计科技活动内容时需要向他们传递科技信息,并且要把科学的思想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起来。当然在活动的设计时方案的制定需要科学合理,更多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让大家都能亲自动手体验,激发少先队员的创造性思维。在设计中需要深入浅出,通过趣味性的互动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另外,方案的制定尽量与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不但增进了学生活动的参与度,还加深了学生对文化课的理解。当然,在这个活动设计中安全要素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将有毒有害或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课题带入校园,教师有能力能够全面掌握队员的动态,防止危险事件的发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本理念是一种教育理念,在这个教育理念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身份转变是整个活动的前提,少先队员是完全的主人,每一名队员都是能动主体,发挥他们的潜能让其自主的开展小组活动,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活动充分结合,这样辅导员就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当然,目前生本教育理念的运行还不是十分完善,需要更多的小学教师和學校管理者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郭含霁.开放少先队活动课的生本舞台——谈九年一贯制学校少先队活动课的创新[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6):7.
[2]赵勇.贯彻生本理念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更有活力[J].中小学电教,2016(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