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星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微课程在医学影像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纳入2017年7月-2018年9月我校的影像学专业学生60名,将所有学生按照盲选方法分成2组。将超声心动图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对照组30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研究组30人则通过制作多个微课程视频开展超声心动图微课程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知识测验分数,并比较两组的学习态度改善情况、继续参与教学意愿的情况以及教学满意度,从而评估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学生的知识测验平均分数和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中有强烈意愿继续参与教学的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微课程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适合教学发展要求,可在医学影像教学活动中积极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微课程;医学影像专业;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影像学技术不断革新,现代影像学技术不断出现,这就对影像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在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培养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固化教育模式。该传统模式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教学内容老旧,理论知识往往不能与实践相联系,造成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同时也会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影像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从而不能明确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在我国,“微课”概念首先提出是在2011年,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教育领域中微课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微课程目前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借鉴国內外大量微视频制作技术及微课教学设计方法,对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积极开展超声心动图微课程教学改革活动,分析教学改革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纳入我校影像学专业的60名学生,研究时间自2017年7月-2018年9月,将所有学生按照盲选方法分成2组。对照组30人中,男生18人,女生12人,年龄19~23岁,平均(21.2±2.3)岁;研究组30人中,男生17人,女生13人,年龄19~23岁,平均(21.3±2.2)岁。上述极限数据相比差异不明显,因此可进行后续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超声心动图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课堂集中授课的形式,由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详细讲解超声心动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切面情况、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以及心脏瓣膜病等相关理论知识点。之后组织考试测验,评阅得分。
研究组学生采用超声心动图微课程教学模式:(1)收集科室内超声诊断仪内储存的动、静态病例图像,采用录屏软件制作超声心动图微课程系列视频,每个视频时限约为6~15 min,并配合文字说明,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增加语音讲解。(2)让学生上传拷贝上述微课视频,让学生自行安排学习表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查找问题,并带着问题在微课程集合中查找对应资源,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模式。(3)最后由教师集合教学大纲针对性为学生布置微课程学习内容,让学生提前2~3 d进行预习;之后在教室组织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并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行小讲课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最后评价和总结学习效果。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试卷测验卷测试两组学生的测验平均分数;(2)采用自制百分制问卷调查表评分评估教学质量:①学习态度改善情况:>85分为明显改善、60~85分为一般改善、60分以下为无改善;②继续参与教学意愿情况:>85分为很愿意、60~85分为一般愿意、60分以下为不愿意;③教学效果满意度:>85分为非常愿意、60~85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用X2检验,计量资料(`x±s)以t检验,P<0.05表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学生的测验平均分数
教学测验结果中研究组学生的测验平均分数为(84.7±15.2)分,对照组学生的测验平均分数为(72.3±16.1)分;两组数据相比较(t=3.06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情况
研究组学生中学习态度明显改善的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下:
研究组学生中明显改善23例(76.66%),一般改善6例(20.00%),无改善1例(3.33%);
对照组学生中明显改善10例(33.33%),一般改善15例(50.00%),无改善5例(16.66%)。两组学生中明显改善的比例相比较(X2=11.38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对比两组学生继续参与教学意愿的情况
研究组学生中有强烈意愿继续参与教学的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下:
研究组学生中很愿意24例(80.00%),一般愿意5例(16.66%),不愿意1例(3.33%);
对照组学生中很愿意11例(26.66%),一般愿意13例(43.33%),不愿意6例(20.00%);两组学生中明显改善的比例相比较(X2=11.58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超声影像学是一门较为特殊的临床医学影像学课程,由于正常人体组织脏器或典型病例的超声图像切面与人体解剖学的各个切面均不相同,因此学生在初学时需要结合具体声像图才能理解。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中,由教师固化讲解,学生机械、被动接受知识,往往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习内容艰涩难懂,同时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因此探寻一种形象、具体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面临的一项新的难题和挑战。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临床对于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在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中需要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应用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需求。
本组研究结果发现,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研究组学生的测验平均分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情况和继续参与教学意愿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超声心动图微课程应用于医学影像专业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的灵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在微课视频制作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超声心动图的知识点等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针对性的选取,这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传统填鸭式教学中教学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在课堂内短短的45分钟内往往难以接受和消化,该模式则弥补了上述缺点,通过视频讲解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和形象。(2)随着现代计算机无线网络及智能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地点不再固定,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教师将教学内容放到固定的教学网络平台上,同时学生携带便携的手机及平板设备,能够及时的预习、复习知识内容,同时在遇到难点、疑点时还可在平台上进行多人互相探讨,这就加深了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学生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教师讲解可进一步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3)微课程模式强调一个“微”字,也就是说强调学习的短暂、精练,这与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中可使学生感觉到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观看短片,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轻松有趣,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学质量也随之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在医学影像专业教学中应用超声心动图微课程模式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宇,滕婷,祝因苏,等.医学影像教学翻转课堂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7(04).
[2] 卢振威,张慧宇,高剑波,等.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4).
[3] 王子靜,席冬梅,芦桂林.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超声心动图教学中的应用[J].农垦医学,2017(02).
[4] 李华,胡劼,牛铭.远程教育在超声心动图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2015(12).
[5] 田维仁.多媒体在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实践与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8).
[6] 李丽,朱文珍,万宝俊,等.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多维度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之探索[J].放射学实践,2016(05).
[7] 赵宇,滕婷,祝因苏,等.数字化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6(11).
[8] 陈兰花,江丽,李慧忠.提高超声心动图临床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2017(01).
[9] 姜慧杰,冯广龙,姜昊,等.融合多媒体与比较影像学的综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5).
[10] 程凯亮,张孟超,丁磊,等.规范教学课件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