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栩珩
[摘 要]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对我国豫、皖、苏、鲁四省201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四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较差,而山东省和江苏省的生态赤字较大,可持续发展状况非常严峻。最后给出了几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足迹理论;可持续利用;生态效率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和学生Wackernagel于20世纪末提出生态足迹理论,来度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而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近年来越来越被中外经济学家所重视。
为此,本文以2016年我国豫、皖、苏、鲁四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为基础,对比分析四省的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破坏状况,为四省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苏鲁豫皖四省跨越我国(东部)沿海和(中部)内陆、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版图中重要的地理空间,以6%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国近1/4的人口和近1/3的经济总量。因此四省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而且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研究理论及测算方法
1.1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生态足迹是指在给定技术、消费条件下,人类持续生存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给定环境条件下,地区能提供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总和。计算公式为:
其中,ef为人均生态足迹,Ai为生产第i项消费项目人均占用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wj为不同类型土地的均衡因子;Yi为第i项消费项目的年平均生产力。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Sj表示人均实际占有的j类生物生态性土地面积。yj为产量因子。
1.2 数据来源和处理
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苏鲁豫皖四省的统计年鉴(2017年),部分数据还借鉴了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世界平均产量资料来源于聯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的数据。
2 苏鲁豫皖生态足迹实证研究
2.1 耕地的复种因子和产量因子修正
由于耕地一年不只播种一次,因此需要调整不同省份之间耕地的复种指数。调整后河南省的复种指数为1.78,安徽省为1.52,江苏省为1.68,山东省为1.44。本文仍采用全球一致的均衡因子,但产量因子受地域自然条件影响相对较大,本文利用苏鲁豫皖四省2016年平均生产力数据进行了调整,鉴于林地、草地、水域对淮海经济区总生态承载力的贡献非常小,仅调整耕地产量因子。调整后的河南省耕地产量因子为1.68,安徽省为1.61,江苏省为1.84,山东省为1.74。
2.2 苏鲁豫皖四省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分析
2.2.1 苏鲁豫皖四省生态足迹绝对差异分析
根据上述给出的生态足迹计算公式,计算出2016年苏鲁豫皖四省的人均生态足迹,河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0990,安徽省为2.1602,江苏省为3.3692,山东省为3.7452。河南省和安徽省的人均生态足迹数据十分接近,而江苏省和山东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则远超过河南省和安徽省。省份的人均生态足迹越大,说明人均消耗的能源多和对环境的影响较大,生态文明水平也就越低。江苏省能源消耗较大并且生态文明水平较小,与江苏省工业发达的现状是相适应的。从国际一般水平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均生态足迹就会越大,这也说明了江苏省的工业发展是通过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发展起来的,对能源、资源需求量较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笔者推测,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较小可能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河南省人口较多;另一方面,河南省的农业产值结构在四省中最高,说明河南省对农业和土地的依赖程度较大,由于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所以对土地的破坏较少。安徽省的人均生态足迹较小可能与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关。
2.2.2 苏鲁豫皖四省生态足迹各组分相对差异分析
从上图总体来看,对于河南省和安徽省,化石燃料地、草地、耕地对总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份额最大;对于江苏省,化石燃料地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份额明显超过其他;对于山东省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和化学燃料地均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大。总体上看,化石燃料用地是四省人均生态足迹的最主要因子。
2.2.3 苏鲁豫皖四省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分析
2.2.3.1 经济发展水平
在四省当中,山东省和江苏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较大,而河南省和安徽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较小。总体来看,人均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r=0.8975)
2.2.3.2 工业化水平
本文选取人均第二产业产值来分析工业化水平高低与能源足迹的关系。能源足迹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间呈现很好的正相关性。(r=0.9844)
以第二产业增加值为自变量,以能源足迹为应变量,采用OLS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方程:Y=0.268723+0.0000447X
该方程通过了假设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说明两者存在线性关系。
从上述两个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人均GDP和人均生态足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进一步而言,工业化水平与能源足迹之间存在着更为密切的关系,说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会直接导致能源足迹的上升,对环境产生破坏。
2.2.4 苏鲁豫皖四省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计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计算公式,计算出2016年苏鲁豫皖四省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赤字。河南省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12,安徽省为0.487,江苏省为0.367,山东省为0.395。而河南省人均生态赤字为1.587,安徽省为1.674,江苏省为3.003,山东省为3.350。可以看出,虽然四省的生态承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仍然存在相似的区域发展所需的资源环境基础。而四省均处于严重赤字的状态,人均生态赤字都超过了1.5hm^2,说明四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都较弱,山东省和江苏省尤其,生态赤字超过了3hm^2,说明山东省和江苏省在今后的发展中,尤其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改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
3 苏鲁豫皖四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评价
3.1 生态可持续指数评价
本文引入了生态可持续指数(ESI)的概念来表示一个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利用程度,公式为:,得到河南省的ESI为0.196,安徽省为0.184,江苏省为0.098,山东省为0.095。四省的ESI均小于0.20,说明四省均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因此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加强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3.2 生态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生态效率是指投入单位生态资源所获得的产出。本文选用总生态足迹的大小为生态资源的使用量,而产出为地区生产总值。通过计算四省的生态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河南省为1.787,安徽省为1.5189,江苏省为2.283,山东省为1.799。可以看出,江苏省远超其余三省,说明江苏省的生态资源利用效率已经很高,可以认为是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 政策建议
针对本文得到的数据和结论,提出以下四条建议
(1)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方向转变;
(2)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
(3)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4)加强重点区域恢复治理,完善生态环境体系。
[参考文献]
[1] 杨海平.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内蒙古生态承载力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7(08).
[2] 范晓秋,姜翠玲,章亦兵.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生态足迹评价[J].河海大学学报,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