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教学训练评价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

2019-08-06 02:04闫波
教学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口译教学途径效果

闫波

[摘 要]近年来,作为口译教学和翻译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口译教学训练评价备受关注。在口译教学训练中恰当地运用形成性评价、综合成果评估与过程评估,不仅能够加强教师和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还能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和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发展。通过对口译教学训练评价研究的回顾,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在口译教学训练中应用的基础和要求,并详细阐述了其实施途径、方法与效果。

[关键词]口译教学;形成性评價;应用;途径;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9)03-0080-05

0 引言

口译教学训练评价一直是口译教学和翻译学研究中一个尚待开发的领域,也是口译研究和教学界迄今还未能找出理想答案的难题之一。它既能帮助教师检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判断学生的实际口译能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改善教学方法,也能帮助学生增强口译技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与进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形成性评价在口译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1],为新信息时代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提供相适应的评价策略、方式和实践经验。

1 口译教学训练评价研究回顾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口译研究者在理论和实证层面上对口译教学训练评价进行了研究。巴黎释意学派创立的“释义模式”倡导使用译语来重新表达理解了的原语意义,并以“释意准确”为标准进行翻译质量评价,译员在口译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还原字词的时候就要建立对应词,需要建立意义对等的时候就要还原精神”[2]。巴黎高等翻译学校采用考核评定模式来对口译教学训练进行评价。瑞士日内瓦大学的Moser-Mercer认为,口译质量评价的理由和目的各不相同,因此所采取的评价方法也要有所差别。她提出了评价、测量或衡量、判断3种评价模式:评价模式可以用来了解自然状态下口译或现场口译的质量;测量或衡量模式则可用以分析以科研为目的、语言实验室条件下的口译成品;判断评价模式则适宜于跟踪教学培训中学员对口译技能的掌握情况[3]。比利时Marie Haps职业翻译学院的Hugo Marquant则提出以自我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范式”。此外,各国官方机构也运用了一些标准考核模式(如英国的NVQS、澳大利亚的TRIST、加拿大和日本的官方标准考核等)。

在中国,厦门大学外文系提出“口译教学考核打分”模式[4]。其中,信息转换或完整性占30%,准确程度占30%,语言表达占10%,流利程度或速度占10%,清晰程度占10%,应变能力占10%[5]。而台湾辅仁大学的杨承淑则提出“扣分法”,认为就学生的专业考试而言,口译质量评价重点应是技术性考核,注重语言、知识与技巧三者的互相融合与均衡发展[6]。

2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形成性评价是西方教育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起源于课程学领域的课程评价,其理论依据可以追溯到杜威的经验哲学和反思式学习理念,以及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它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获取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也是教学研究和实践者们在课程学传统目标模式下对终结性评价的反思和改进,强调个体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出对过程和个体的重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开始重视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影响和作用。Weir提出,教师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整[7];Bachman与Palmer认为用于形成性目的的考试既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又有助于教材和教学方法改善[8];Harlen与James指出形成性评估的关键就是要认清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与其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9];Black与William则强调形成性评估能对教学产生强有力的、正面的影响,因为它是老师和学生所采取的一种获取反馈信息、指导教学的行为[10]。总之,正如王华和富长洪在其论文中所总结的那样,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形成性评估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成分,它给老师和学生提供及时有益的反馈信息,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11]。而且,在欧美等教育程度高、水平发达的地区,政府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出资对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推广。

而在国内,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和应用也已经得到了教育部等权威机构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并且在英语教学的多门课程中应用,如大学英语、英语写作、研究生文献阅读等。一些学者从理论上探讨了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原则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法和意义,还有不少学者从实证的角度来研究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其中,曹荣平、张文霞等研究了形成性评价在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对大学生写作自主能力的积极影响[12]。

3 形成性评价在口译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3.1 形成性评价在口译教学训练中应用的基础

口译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型,以技能化训练为主、语言提高为辅。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技能意识,掌握基本的口译技能。在整个口译课中,训练质量的评价举足轻重,起着承接与指挥的作用,既能随时调节并训练节奏,也能监控训练进度。课程目的为判断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领会训练意图并达到训练目标。口译教学训练评价涵盖面广,“既要考虑科学客观,又要照顾特定的训练目标和技能;既要关注普遍的水平,又不能忽视个人的需要;既要进行面上的检查,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既要把握训练进度,又要注重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培养。”[13]完整的评价体系应由一系列评测考核构成,这些评测考核虽在角度、类别、内容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却都是整个口译训练链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设计与分布合理的评价系统在教学训练中能起到极好的监控作用,以更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能力。

有鉴于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蔡小红、曹荣平等一批口译研究学者意识到可在口译教学训练中应用这一先进的教学评价理念。而且,为了适应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需求,蔡小红教授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口译教学训练评估体系。该体系由一系列评测考核构建起来,有不同的内容、功能和角度,包含形成性评价的多种形式与概念,采用前瞻性评估与回顾性评估相结合、持续性评估与挑选性评估相结合、课堂评估与课下评估相结合、校内单向评估与学校和职业机构的合作评估相结合等方式,从知识指标、技能指标、心理素质指标3项来评价学员的翻译能力[14]。而曹荣平则探讨了形成性评价的教育理念与英语口译教学相结合的课堂特点及实效,通过某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英语口译课程的案例教学发现:在高校口译课程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策略是可行的,不仅能“提高学习任务的互动性和生动性”,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能力”[1]。

3.2 形成性评价对口译教学训练的要求

形成性评价倡导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动态评价,具体应用到口译教学训练之中,就是要关注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材、教师、学生、教具等。一般情况下,口译教材在出版时已经过时了,缺乏时效性。因此,教师设计教学大纲时不应采用单一的固定教材,而应多指定几部最新的教材以供教师课堂教学参考以及学生课后练习使用。此外,师生通过多种方式共同收集和选取新鲜、合适的材料。这种方式不仅能紧跟时事,随时用到最新的口译资料,还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与客观能动性,从而增进二者间的互动、交流和反馈。作为口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教师应有效地利用口译训练的各项设备,创设仿真的口译实战场景,鼓励学生参与整个设计、实战和评价过程,形成兼具开放性、多元性、兼容性、反思性的口译教学评价模式。学生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口译教学训练的整个过程,使自己适应学习者、参与者与评价者等多重身份。此外,教师还可依照形成性评价理论对教学目标设定、课堂表现即时反馈、学习者自主管理学习、教师评价以及学友评价的要求,指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记录袋[1],将课前准备、课堂活动以及课外自学的各种资料(包括纸质资料、录音/录像材料、电子数据、评价结果等)都存入其中,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参考材料。

3.3 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口译教学训练的途径与方法

1)途径。根据口译教学训练的目标以及教学实践,要实现形成性评价在口译教学训练中的有效应用,可以通过将课堂内外评价相结合、学习态度评价与技能意识评价相结合,以及教师评价、学友评价、自我评价与职业机构评价相结合这3个途径,真正做到对口译教学训练全过程中学生口译学习情况的动态评价,客观、公正、真实、系统地反映学生的口译能力与水平。

首先,课堂内外评价相结合。口译教学训练形成性评价既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也包含对学习成果的评价;既要涵盖课堂上的即时评价,也要考虑口译大赛反馈、课程阶段或结业考试等传统意义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口译成绩可采用课堂内外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课内评价主要是教师检查学生的译前准备情况和评定其课堂上的口译行为表现。而课外评价则根据小组、配对以及个人练习所上交的文字、录音或录像材料以及参与口译大赛的情况等几项综合得出。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课堂外练习和参与比赛的情况综合起来对其进行评价,课内评价、课外评价各占最终评价分值的50%,既能使学生课后练习有动力,也能使教师给出的最终评价更为客观、公正。

其次,学习态度评价与技能意识评价相结合。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技能意识的建立是培養合格译员的基本要求。因此,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技能意识的评价必须贯穿于整个口译教学训练活动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是完成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技能意识评价的3种有效渠道。其中,技能意识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对口译基本技巧(例如记忆方法、口译笔记、口头概述、公众演讲)的掌握、对口译策略(主要是指以原语意义为主轴的即时性解释)的使用,以及口译能力的形成(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话语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双语表达能力)。

再次,教师评价、学友评价、自我评价与职业机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应该具体并且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既要从专业的角度指出学生口译中的不足,也要对其突出的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可采用日常记录的方式或者使用学生行为评价表来记录学生的课堂和课后口译表现。学友评价则以独立的口译小组为学习单位,小组成员之间依据评价表中所列的指标,相互对学习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让学生意识到同伴合作的力量,鼓励学生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小组成员或者合作伙伴的帮助下,确立自己训练的侧重点和努力的方向。自我评价是学生自己对个人的口译学习策略和方法、平时训练努力程度和口译表现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能帮助学生培养责任感,发现自身的不足,形成其个人特有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习能力。职业机构评价则主要是指雇佣学生进行口译的机构就学生的现场表现,或者顾客就所接收翻译服务的满意程度和意见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口译质量反馈。它最能体现学生的实际口译职业能力,还能弥补校内单向评价的不足以及片面性,使口译教学训练评价与市场需求密切相联。

2)方法。根据上述3个评价途径的要求,笔者设计了“口译表现评价表”(见表1)作为教师课内评价、学生自评和学友评价的评分标准,继而再以“综合评价表”(见表2)来计算各项评价的分值从而得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分值。在此分值的基础上,再参考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和学友观察学生口译表现的文字记录以及学生自己每次口译任务完成后的文字总结,从而对学生学期口译学习的总体情况做出最终评价。

如表1所示,“口译表现评价表”分为“译前准备情况”“口译行为表现”和“口译技能”3个模块,分别占总分值的20%、50%和30%。译前准备是译员完成口译任务的前提,最能体现译员对待口译任务的态度。在口译教学训练中,学生的译前准备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其口译表现,也最能反映其口译学习态度。所以,在评价学生的口译表现时,笔者将学生的译前准备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并按照背景准备、知识准备、术语准备和心理准备4个部分对其进行细评,每部分占评价分值的5%。

口译表现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译语的信息传递程度、译语质量以及译员的表述技能、综合素质和交际能力。在口译教学训练中,这些口译行为表现客观地反应了学生的口译能力。所以,其在评价表中分别占评价分值的10%、15%、15%、5%和5%。其中,信息传递从完整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来评定;译语质量从语法、条理、语言3项来评判;表述技能则从语音、语调、语速、流畅度、肢体(包括站/坐立姿态和眼神交流)5个方面来评价。

口译是以技能为主的一种言语传递方式,口译教学训练则应是一种技能化的训练。因此,对口译技能的评价也必然是口译表现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译员的所有口译技能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记忆能力、笔记能力以及分析与理解能力,所以“口译表现评价表”中对这3项能力的评价各占了评价分值的10%。

表2“综合评价表”由教师评价、学友评价、自我评价与职业机构评价4个部分组成。教师评价是所有评价中最重要、最直接、最专业的一项,能比较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口译能力,所以在“综合评价表”中占总分值的50%。学友评价是学生之间基于平时练习表现所给出的评价,相对客观,但是专业程度不够,占20%。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口译表现有最直接和真实的感受。但是,所做出的评价一般较为主观,所以自我评价占总分值的20%。此外,并非所有学生能有机会到职业机构进行口译实践,或者即使有机会,也不是所有的职业机构每次都会给学生做出评价,但是为了加强对学生对口译职业化趋势意识的认识,在“综合评价表”中给职业机构评价设置了10%的比率,虽然与其它几个部分相比,该项所占总分值的比率较小,但是也有一席之地。

除了表中所列评价项外,两份表格下方还分别设置了 “其它评价意见”栏,供评价者填写对被评价者口译表现的其它评价意见,使评价不局限于分数评定,不受限于评价表上所列的指标,从而保证整个教学训练评价更为全面、完整,既包含客观评价,也包含主观评价。

3)效果。研究项目小组成员在所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译课程中部分应用了上述评价方法,利用表1和表2让教师、学生和职业机构都参与到口译教学训练评价中来,发现形成性评价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与学的各种信息,促使学生和教师一起面对各种教学问题,双方在教学中均能发挥主动性。教师从评价中得到的来自学生的及时反馈能够帮助其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而学生从评价中得到的来自教师、学友、自我和职业机构的个人反馈能促使其认清自我,更为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而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

课堂即时评价中,由于教师采用了口头表扬、體态语言、奖励制度、共同参与等多种方法,学生明显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而不再仅仅是等着教师传授口译的语法、词汇和句式表达。语言丰富的口头表扬给予学生莫大的鼓舞,非语言的表扬方式也让学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一个表示赞许的点头或者眼神,甚至于一个表示安慰的微小动作,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赞赏和认可。此外,适当的奖励也能以丰富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全班同学和教师一起对单个学生的出色表现做出肯定的反应,可以让该学生在教师和学友的共同激励下加倍努力,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课后的学友评价能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约束,课后训练量、训练强度和训练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不再敷衍“口译课后作业”,而是每次都能实实在在地在小组成员的相互督促和评价下认真完成,使口译课后作业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

然而,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很多学生由于习惯了传统的以教师点评为中心的口译教学训练评价模式以及对评价指标不熟悉,对自评、学友互评这些额外的要求不耐烦,觉得以小组的方式完成课后作业太麻烦,而学友之间也不好意思相互指出对方的不足或者评价不到位。除此之外,口译本身具有强度高、压力大的特点,一些学生会觉得压力特别大并产生负面情绪。教师可对学生情绪变化予以时刻关注,不断调整策略和方法,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轻松、愉快的学习任务来平衡学生的压力、焦虑和不耐烦情绪,适时地给予学生一些赞赏和奖励。一个月的实践后,学生基本上慢慢适应了这种新的评价方式,并觉得这样的口译教学训练过程既紧张又有趣,既不被动又有成就感。

4 结束语

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学的程度虽然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证研究,但是其在口译教学训练中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加强教师对整个口译教学训练过程的管理,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启发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力,促使其学会自我监督。在运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只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情感变化和个体需求,中肯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对有特殊要求的学生进行疏导或者补偿性辅导,就能使形成性评价的积极作用清晰显现,并有效地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荣平,陈亚平.形成性评估及其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翻译,2013(1):45-50.

[2]玛丽雅娜·勒代雷.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刘和平,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71.

[3]Moser-Mercer B.Quality in Interpreting: some methodological issues [J].The Interpreters′ Newsletter,1996(7): 43-55.

[4]林郁如,Leong Ko.英汉/汉英口译教程[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3-4.

[5]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2.

[6]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157-166.

[7]Weir C J.Understanding & developing language tests [M].Harlow: Prentice Hall Europe,1994:167.

[8]Bachman L F,Palmer A 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98.

[9]Harlen W,James M.Assessment and learning: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J].Assessment in Education,1997(3):365-379.

[10]Black P,William D.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 [J].Assessment in Education,1998(1):7-74.

[11]王华,富长洪.形成性评估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6(4):67-72.

[12]曹荣平,张文霞,等.形成性评估在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2004(5):82-87.

[13]蔡小红.口译评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132.

[14]蔡小红.论口译教学训练评估[J].中国翻译,2005(6):58-61.

猜你喜欢
口译教学途径效果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灵动耳环
刍议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口译教学实证研究
高职英语口译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现状与应对方法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