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耀阳
摘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更加侧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本文主要分析当前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针对性提升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育与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2-114-1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更加侧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对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视远远不够,急需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和实践。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核心素养"置于基础地位。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历来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也较其他学科丰富,既可以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分解成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四个维度,还可以从能力和品格两个角度进一步整合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应教会学生以语言为工具,以逻辑为保障,遵循规律,科学动脑,在充分感知语言和构建思维的基础上实现文学的审美和文化的传承。这也与"一体四层四翼"的新高考评价体系相吻合。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素养"是当下考查的重点立意,也是当前一线教学的明确方向[1]。
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与学的内容在课前都已预设完毕,缺少师生间有效的思维碰撞和情感共鸣,常出现老师难以为继、学生昏昏欲睡的尴尬场面,教学进度推进缓慢,教学情境难以构建,教学目标无法达到,教与学的效率低下等现象。原因是教师过于侧重对语文知识和应试技巧的讲解,忽略了学生自主分析能力的培养,这明显不能够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无法体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2]。
2.当前存在着非此即彼的认知误区
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大都关注表面,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等接受性学习,忽视了语文自身的人文特征,认为只需要将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好就行。反之,也有教学行为过于人文性,完全脱离了课本内容,片面追求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明显降低了语文的基础,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这两种非此即彼的趋势,都值得我们警惕。新高考背景下将这一做法进行了有效的纠正,课标中运用的是"统一"而非"结合",这是因为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灵魂,将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育统一起来,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促進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3]。
3.教师在职业和专业上的素养准备不足
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不会高过它的教师质量。现在很多语文教师虽然教学水平能够达到规定的教学标准,但是在理论修养上还是有一定欠缺的,不能够将教学理念理解透彻,存在"以不变应万变"的消极懈怠情绪,有教师甚至存在理解偏差。因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和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的,所以要想将其贯彻于整个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雄厚的知识基础,才能帮助学生有效提升核心素养[4]。
三、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
1.重视教学过程的完整度、丰富性
语文学科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教学过程的完整度和丰富性。所谓完整度,是指在实际教学中,将语文教材中文本的解读和分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诱导式发问和学生合作式探究,再经过有效地表达交流,实现个性化解读,最后达到提升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和扩展学生人际交往、语言的表达能力。
所谓丰富性,是指语文教师在和学生进行课程内容探讨时,采取的不同的丰富课程内容的教学手段。比如在阅读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在对待问题上也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时候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就成了构建课堂丰富性的基础,包括观点的表达、他人的补充或质疑、争论与辨析以及教师的适时的综合和整理等等。丰富性还表现在师生互动带来的课堂趣味性、学生积极性和探究思辨性上。
2.重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如今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上也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信息搜集整合、加工利用和综合分析,以及成果展示时的交流表达,不仅能养成良好的信息处理习惯,还能提高合作探究与语言运用能力,完整实现了综合性学习的预期目标。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审美意趣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想要有效的提升学生整体的思维想象力,那么必须要不断加强其思维意识,做到熟练运用不同思维方式,并有意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要提升学生正确的思维品质。思维的质量是受着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像是思维品质的灵活和创造。与此同时还要意识到不断的提升审美意识也将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
四、结束语
综上,在如今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着力培育和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学科素养,具有非常高的实践价值,而且符合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京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高考及其教学[J].中国考试,2017,8:14-25.
[2]汤金平.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35:64-65.
[3]李佳坤,张玉新.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尽快适应新高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3:95.
[3]肖平.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成功:中下,2017,11:00034.
[4]解远领,周学俐,王健伟.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学校表达[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