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蓉华
【内容摘要】高中教育是在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之中最为基础的教育阶段,随着现阶段人们物质水平不断提升,这意味着人们对于教育也越来越关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高中基础性教育的有效性。高中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技能科目,同时也是学生能力训练的最重要的学习科目之一。技能掌握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这就要求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性,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以下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教育 信息技术 教育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一直都是国民关注与讨论的热点,大众的生活水平提高让大众对于教育的要求有了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往的应试教育以及无法满足社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当今的国民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探索中找到最适合现今教育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好教育对于社会和国家的积极作用。以下为探究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一、教师在整体教学上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行为或者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它更是一种学生通过思维去接触实际的行为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能实现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也不是短时间就能体现的,这是一个坚持的过程。
首先,教師重要的教育参与者,要及时转变教学思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创新教学方式。在以往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教师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以时间或者事件为分割点来对课程进行把控,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的确能够有效理清教学思路,但是这种方式会取代学生们的自主思考,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关注学生核心价值力的塑造,就必须在创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生理的局限,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其次以学生为主体,把握学生心理,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注重教学方式多样性,课堂教学趣味性,让学生们参与到高中教学中去。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今大众对于高中信息技术的期望以及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去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关键,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利于学生信任教师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课外探索要根据学生实际,合理拓展
首先注重适当的课外扩展,学校与家庭的通力合作。课内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内教学的时候集中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的同时,也要做好课外的及时拓展,在结合课内教学要求,进行有效、合理的需求挖掘。学校和家庭都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给予其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必须从学校与家庭这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在课外学校可以举办相关的技能比赛、开展信息技术训练角等活动来培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家庭方面,要加强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宣传,与让亲子共同学习成为家庭学习的良好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学习氛围。
其次运用好现代设施进行课外信息技术学习的督促教学。现今是信息化时代,在课外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好现代电子信息设备的便捷、高效,能够提高课外学习的效率,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在布置相关课外学习内容的时候可以将内容发布在学习APP(如“学习通”“向上网”等)上,通过家长的监督和及时网上打卡让学生们能够及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外学习任务。
三、增加实践性的内容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教师还应该有意识的增加实践性的内容。因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其实就是要强调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更好的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结构进行积极的优化和调整,要突出教学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要让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有效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能力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创新一定的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能力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比如说在学习word、excel和power point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做一份教学案。
总结
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要在实践中积极的探索,如何才能构建高质量的课堂,如何才能够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打下基础,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丽娟.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7(8):165-166.
[2] 李建明. 目标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科技风,2015 (17):224-226.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永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