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钊 李霞
【内容摘要】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我校提出的翻转课堂视域下的“一驱三模五环”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对教师角色、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就此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一驱三模五环 课堂教学 影响
现阶段的高中教学都在提倡“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只有切实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基于这样的思想,我校提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新模式——翻转课堂视域下的“一驱三模五环”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
“一驱三模五环”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以任务驱动为学生的课堂活动导向,有“定向导学、互动展示、拓展提升”三大导学模块,教学中要经历“引入新课,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提炼升华——总结归纳,测评提高”五个环节。该教学模式基本思想源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学为基,合作为辅”的思想,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让课堂活起来。再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要将课堂内外的“教”与“学”的时间进行重新分配,把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内化的教学顺序进行颠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现结合李霞老师执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谈谈“一驱三模五环”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只是拿着教材来教书,仅仅是一个教材的使用者。而在这种新模式的指引下,教师要做到用教材来教,要变成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备课时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吃透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单元教学重难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先确定教什么,再确定怎么教,以便更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此种模式的前提是“任务驱动”,所以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在深入解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学情,准确定位三维目标后开始全面整合设计教学,发布相关学习资料,给学生更明确的任务导向。此种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利用微课来辅助教学,因此教师还制作了用以解决难点问题的微课。从词作基础知识、作者人生经历、诗歌概念解释、自学研讨问题等方面都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设计,辅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制作出了自学任务单引导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主导学生进行课堂展示交流和研讨,辅助学生理解课前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或难点,并进行系统性的知识点的归纳提炼,不再是单一的把教师准备的内容一字不落地灌输给学生。
二、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知识点讲授为主,就《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教学来说,传统的教法老师会抓住诗词教学的一条主线“内容——手法——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词作大意,梳理出上下阕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塑造形象所用到的手法,最后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这就是本课的重点。而要利用“一驱三模五环”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来教学就必须要大胆创新。新模式下教师可用的教学方式有任务驱动法、问题导学法、微课助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教师打破传统,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以“诗歌中的形象”作为切入点,先引导学生梳理出词作中所有的形象,然后以形象之一的“人物形象”周瑜作为核心映射其他形象,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思考探究词中其他的形象与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方法及其目的,这样有效地将文本要素串联起来,而且建立起了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难点问题的突破教师也没有自己直接给学生讲解出来,而是利用微课再次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答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应试的压力也加大了教学内容的刻板性和单一性。而“一驱三模五环”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却是大胆调整了“教”与“学”的顺序,自學探究发现问题在前,释疑解答提炼深化在后,使学生实现了思维模式的转变。此种新模式要求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设计和整合后发布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前的学习、思考进行基础知识内化,进而发现问题,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由小组进行探究,最后由老师做出总结性的提炼。在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了主体,由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变成了主动思考探索质疑,合作探究、交流互动、反馈展示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执教本课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了六、七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主持学习,还根据学生个性特征设置了质疑员、记录员、发言员、协调员等,分工明确,更利于合作学习。课堂上各个小组提出自学时存在的问题,其他小组能解决的就由学生自己解决,大家都存在的问题则由老师引导突破。各个小组之间也形成了竞争模式,采取加分式评价机制,各小组互相完善和补充知识体系,更有效地调动了全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一驱三模五环”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让老师的引导更简洁、学生的自学更充分、师生互动更有效的新颖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