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昆曲韵白的音韵学浅谈

2019-08-01 01:31刘佳月
都市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音韵艺术

摘 要:昆曲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戏曲剧中之一,高阳昆曲是由昆曲由南至北流传到河北、北京以及天津的部分地区演变成的,韵白是用中州语音念出来的说白。高阳昆曲是昆曲留传到北方形成的一个支派。它是北京及河北中部和东部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关键词:高阳昆曲 音韵 韵白 艺术

昆曲发源于苏州昆山,由于英法联军入侵和国葬禁演的原因,使南方苏州的大批艺人流入河北中部等地以传授昆弋为生,因此昆曲在北方流行开来,在流入河北的昆曲中高阳昆曲最具代表性。昆曲流传到北京深受皇宫贵族的喜爱,将其纳为御用,在昆曲传到北京的同时弋阳腔也传到北京,昆曲与花部进行雅部之争。昆曲受贵族喜欢,弋阳腔在当地历史悠久,因此便由朝廷出面将两者均纳为御用。随后,出现了现在的昆弋腔。高阳昆曲也称北方昆曲,一开始的苏州昆曲即为南方昆曲,两种类型的昆曲艺术风格相似却又有很大的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南北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引起的,但是昆曲所带来的影响力并为因为所处地域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一、高阳昆曲的由来及概述

昆腔在1573年~1620年间流传到北方,大批的昆曲艺人不断地北上给朝廷贵族献艺,不负所望,昆曲得到了皇宫贵族的喜爱,在北方流传的昆曲以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的高阳昆曲最具代表性,也因此昆曲在民间便被称为高阳昆曲,朝廷曾把昆曲称为雅部。在1736年~1820年后,被现在称为花部的秦腔、汉调等相继入京,夺取了昆曲在朝廷贵族心中的地位,昆曲便随着地位的丧失也在逐步落寞,直至1821年到1850年,民间已无昆曲。

会昆曲的艺人有的返回南方的老巢,有的就在北方与北方的民间艺人合作,由此高阳昆曲便在民间形成。皇宫贵族培养了很多的高阳昆曲艺人,很多人在农村举办昆曲演出,这也使高阳昆曲在民间快速流传,广泛传播。

二、高阳昆曲韵白的介绍

由于高阳昆曲是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盛行开来,所以高阳昆曲韵白基本上都是以北方口音念唱出来的,但还是很大一部分的保留了吴越一代人的语言特点。北方人豪迈,开朗,奔放,导致北方昆曲的演唱风格都是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的。与原本昆曲的韵白有天壤之别,苏州属于真正的南方地区,那里的人总是给人温婉,悠闲的感觉,所以南方昆曲的韵白便是婉约秀丽的演出风格。高阳昆曲完美的将南北差异巨大的语音毫无违和感的结合在一起。昆曲的念白分为韵白和土白两类,韵白是固定,它不会因为昆曲转移到其他地方发展过演出而得到改变。而土白是不固定,会因为所处地域的不同,根据当地的语言文化不同,为迎合当地人的语言特点,进行改变。这体现了昆曲艺术的灵活性。

昆曲的念白没有伴奏,没有谱子,念白相当考验演员的唱腔功力,好听与否全看演唱者自己的掌握。高阳昆曲是北方昆曲的前身,它带有高阳的口音;苏州的昆腔,带有吴越一代的口音,在不同地方发展起来的昆曲就会有当地的口音,不难理解为什么会这样,韵白没有伴奏,没有谱子,昆曲作为一种表演又是让观众欣赏的,可以让观众听懂,是他们的首要任务,这也是不同昆曲为什么会很相近,却又有很大的差异。

三、高阳昆曲韵的音韵特点

在昆曲中,有“曲白之大病”之称的行为便是尖团音不分。高阳昆曲时至今日还有明显的尖团之分的界限,高阳方言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现在,受普通话的影响,高阳方言的尖音特色已经不是很明显了,年轻一代的昆曲的演员对区分尖团音的传统念白方式已经有了松动的迹象。导致现如今在舞台高阳昆曲的尖团音使用混乱的的现象。

四、高阳昆曲的传承与创新

虽然高阳昆曲是昆曲由南至北流传过来的一个昆曲支派,但是,高阳昆曲在冀中地区已经有了百年历史曾深受皇宫贵族的喜爱,并好获得过百戏之祖的雅称。但是,为了迎合北方的观众,昆曲做出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它在民间的影响力远不及南方昆曲,被人们赞美和留恋的却只是南方昆曲,尤其是在联合国被评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这让高阳昆曲处在了戏曲界的尴尬地位。

高阳昆曲的发展背景就是在改良思想下,继承传统的昆曲文化,并对传统的昆曲文化进行改革和创新,但一直没有得以实现。创新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完成,高阳昆曲的变革之前冒进,过于想凸显高阳昆曲的与时俱进,迎合大众的想法,想把昆曲的一切不好的地方下子全部改变,没想到适得其反,这样的做法被业内人士指责,一直被抨击多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改革一定在抱着继承和保护前人努力成果的前提下進行。维护传统,维护遗产这个想法一定要坚定不移,对老艺人演唱的音韵,一定要在学会学通的情况下再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不要为迎合少数的观众轻易去否定老艺术家的劳动成果。当然高阳昆曲的个性和特色也要保留下来。创新要想得到好的效果,既要继承昆曲的文化,也要保留高阳昆曲的个性特点。昆曲是高阳昆曲的原型,坚持初心。

参考文献

[1] 付文娟,付文静,王立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高阳昆曲音韵研究[J].丝路视野,2017,(35):86-87.

[2] 井春妹,陈静,王洁等.高阳"北方昆曲"研究[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9,(6):106-107.

作者简介:刘佳月(1982—)男,满族,河北遵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学。

课题:2018年河北省社科基金的课题《语言生态视域下高阳昆曲音韵研究》项目编号是HB18YS001。

猜你喜欢
音韵艺术
纸的艺术
《孤独的刈麦女》的文体特征分析
论汉字三美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论音韵之美——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