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彪
“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还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可谓“为了一切孩子的发展”。
一、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差异教学”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概括的差异有的是人,有的是法,有的是过程。从现实来看。中国学者华国栋将差异教学概念界定为“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二、改革科学传统评价模式,实现科学课程的“差异教学”
传统的评价重在甄别和选拔功能,缺乏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更多的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它的目的仅仅在于测查某种能力或者成就水平。我个人认为,只有改变传统评价模式,才能有效实现“差异教学”,使得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應有的发展,个性化的发展。
(一)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培养科学素养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所以,科学课评价要伴随学生的整个科学探究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在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老师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反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的、指导性的评价。
如:三年级以观察动物生活、研究动物的各种特点为主线设计的探究活动。学习初始进行前测活动,使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指导。在以后学生饲养动物并进行观察研究的过程中,一些即时的评价使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在观察、记录、表达、问题意识等方面的进步情况;使学生回顾原来自己对动物的问题,了解对哪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自己有什么发现、有哪些困难得到了解决、又产生了哪些问题等等。这样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评价,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收获,还使学生带着更多、更有趣的问题结束在这个探究专题的学习。(二)同学、家长、专家、社区、学生自己都可以参与评价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一直是: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评价活动一般都由教师提出,什么时候进行,具体有什么评价要求,学生的职责主要是听从教师的安排,做好接受评价的准备。在这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评价活动中,很难发挥参与评价者的积极性和学科自身的特色性。
在科学探究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单纯的甄别、选拔而变为导向、发展的评价功能。因而,评价人员的角色变化是科学课程评价的重要调整,建立多元的个性化评价体系,也是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同学、家长、专家、社区、学生自己都可以参与评价,使评价能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学生自我评价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也满足了儿童的内心需要。在评价中,学生体验到被教师信任的感觉。这样,儿童就会产生主动学习,主动进取的内动力。学生互评可以建立一种伙伴激励的机制。学生家长参与教学评价可以建立一种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机制。有关课程专家参与教学评价,可以提高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质量。
如:在《蜗牛》这课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有关蜗牛形态、习性、食性、种类等科学知识掌握的程度由教师进行评价;学生观察蜗牛身体结构、爬行部位等活动能力由教师及学生小组长共同评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情感、态度由学生自评或互评,同时借鉴学生家长的评价意见;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行为习惯由教师或学生小组长评价,同时也借鉴学生家长的评价意见。
(三)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
科学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指出:“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如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杰出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活动产品分析、学生成长记录袋、评定量表、作业法和评议法等。”
(四)全面评价每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以及多元智能理论,对一个人的评价不能仅仅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而是要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乃至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水平与潜能,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展现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基础内容的评价,如检查学生对学过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水平,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学科知识目标所规定的要求。更要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如学习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关注,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纵观全局,综合评价。
总之“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新课程的学生评价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还要探索复合、多样、立体的教法与学法,以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孩子的需要,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东大街小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