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金妹 张秀娟
1 广州市东升医院检验科 (广州510000)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病科 (广州51016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全球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超过9 000万,其中慢性感染者约为2 000万例,对人类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治疗和预防乙型肝炎及其相关的并发症是临床关注的重点[1-2]。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CHB)是指由于HBV长期的存在而造成肝脏硬度改变、纤维化及相应的功能受损,其治疗方式主要为抗病毒,但由于病毒在个体存在的差异以及个体对治疗的应答能力不同导致抗病毒治疗疗效个体差异较大。目前临床所采取的主要抗病毒药物为干扰素,并取得较好的疗效[3]。有研究[4]表明,干扰素治疗CHB的结局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有重要的相关性。因此本研究即利用本院病例资源拟探讨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答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临床疾病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可循依据。
共选择204例CHB抗病毒初治患者,于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肝病科就诊并治疗者为受试者。纳入标准:①符合CHB诊断标准[5];②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6];③年龄18~65岁;④病例资料完整无缺失;⑤入院前未接受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①不同意参与研究;②哺乳期或孕产期妇女;③血清学检测证实由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尤其是丙肝、丁肝)、酒精性肝病或隐源性肝炎以及肝硬化;④合并肝癌、肝性脑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消化道出血、感染的慢性乙肝严重并发症者;⑤原发性和/或继发性心脑血管、肺、肾、内分泌、神经和血液系统疾病者;⑥精神异常不能表达自身感受者;⑦依从性差,临床病例资料不全者。该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给予了知情同意。根据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204名受试者。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组患者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均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CHB诊断标准及抗病毒治疗指征: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7]中的慢性乙型肝炎定义,以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指征实施。
中医体质类型判断标准:参照王琦等2008年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8]及中医体质量表为依据,根据形体、心理、发病、适应能力等多项指标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基本类型。
釆用问卷调查方式,以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为标准,CHB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中医体质调查,根据调查情况计算得分,判定患者中医体质,并记录。分别于抗病毒治疗开始时、第24周和48周以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所有患者ALT含量、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含量、检测肝组织内 HBsAg、HBcAg 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LDP 法染色。肝组织内HBsAg、HBcAg 表达强度的评从参考半定量计分法。
根据上述中医体质类型评判标准,本研究204例患者中体质类型数量分布为:平和质(5例,2.45%)、气虚质(5例,2.45%)、阳虚质(17例,8.33%)、阴虚质(20例,9.80%)、痰湿质(7例,3.43%)、湿热质(68例,33.33%)、血瘀质(24例,11.76%)、气郁质(54例,26.47%)、特禀质(4例,1.96%)。由此可见,抗病毒治疗CHB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为主,而特禀质的类型最少。
CHB患者抗病毒治疗24周时气郁质体质疗效最好,而平和质和特禀质疗效最差,各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LT正常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CHB患者抗病毒治疗48周时气郁质和湿热质疗效优于其他体质类型,而平和质疗效最差,气郁质ALT正常率最高(83.3%),平和质和气虚质ALT正常率最低(40.0%),各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及ALT正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CHB患者抗病毒治疗24周疗效与中医体质相关性(%)
表2 CHB患者抗病毒治疗48周疗效与中医体质相关性(%)
中医体质学说是上世纪70年代由王琦教授等人建立起来的基于不同患者个体特质的理论学说,该学说认为人体在生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个体在先天赋予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可形成形态、生理功能等多方面综合的相对较为稳定的特定质态[9]。先天赋予是指父母所给予,是体质形成的根基,与西医学中遗传学理论相吻合。个体体质的差异还取决于后天获得,是机体与所存在的环境相互适应的结果,这体现了祖国医学中“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体质学说逐步被应用到疾病治疗疗效判定中[10]。
CHB是临床感染科最为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我国作为乙肝大国,许多人因CHB而困扰,CHB后期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对患者影响极大。研究表明[11],肝失代偿期因消化功能异常而致营养不良,可产生如腹胀、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抗病毒治疗是CHB的基本治疗方式,有研究[12]表示,CHB抗病毒治疗早期效果与患者中医体质有较大的相关性。本研究纳入204例不同体质类型的CHB患者,根据王琦教授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标准,结果发现,湿热质、气郁质类型CHB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大于其他体质类型,这与申弘[13]等人所发表的荟萃分析文章结果一致。
探究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及早期应答与其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泻,脾主运化,若肝功能受损,疏泻障碍必然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受损,水谷精微不能吸收而停留于腹中,产生相应的腹部症状[14]。本研究以患者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及ALT正常率作为患者疗效和早期应答的判定指标,结果显示,气郁质和湿热质疗效、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及ALT正常率均要高于其他体质类型,而平和质和气虚质体质者效果较差。张爱民等[15]人研究认为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即相当于中药中的少阳和解剂,可调节脾和肝,其机制在于调节患者自身免疫机能,平和质和气虚质者脏腑功能减退,畏寒怕冷,自身免疫功能基础较差,故导致其疗效较差。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体质类型对于疾病的用药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意义将更加重大,目前对于CHB患者而言,不同体质类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有较大相关性,但预测干扰素治疗疗效的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