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文娟
(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山东 淄博 255069)
为避免引发局部并发症,影响治疗进程,甚至引发肢体缺血性坏死等不良事件,设计更为科学的减压方案十分必要。为此,本研究分析了PCI后桡动脉压迫减压方案的优化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TRI手术治疗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5~79岁,平均(59.96±5.27)岁,合并症:高血脂25例,糖尿病22例,高血压2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45~79岁,平均(59.96±5.27)岁,合并症:高血脂24例,糖尿病21例,高血压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设置初始TR Band止血器充气量为17 mL。术后TRI患者中,对照组每隔2 h放气1次,观察组每隔0.5 h放气1次,均放气6次,每次为2 mL,并于12 h之后将压迫解除。
①于减压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让患者在一条刻度从0~10的线条上划线,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且分值愈高疼痛愈重。②记录两组渗血、血肿发生率。③记录两组压迫部位纤维硬结、术侧手掌前臂肿胀以及骨筋膜隔室综合征发生率。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VAS评分为(0.68±0.34)分低于对照组的(0.97±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0,P=0.001)。
两组渗血与血肿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出血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n(%)]
TRI是目前临床上开展PCI治疗相对理想的方法,其术后患者桡动脉穿刺位置的压迫止血与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直接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渗血与血肿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且观察组疼痛轻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提示,在TRI术后患者中应用TR Band止血器进行压迫止血,较每隔2 h放气1次,每隔0.5 h放气1次,可快速减压,不仅不会增加出血风险,还利于减轻疼痛,降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这与费红[4]等在86例TRI术后TR Band止血患者,应用快速减压法可降低纤维硬结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同时不会增加血肿与渗血风险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与术后予以快速减压,能够在有效止血的基础上,减少肢体缺血情况的发生,降低手部肿胀发生率,减少患者不适感,提高舒适度有关[5]。
综上所述,针对TRI手术治疗患者,于术后0.5 h进行快速减压不但不会提高出血风险,还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疼痛程度,增加舒适度,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以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