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紫燕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大有助益,同时也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愉快体验的重要前提,这就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投其所“欲”,投其所“感”,投其所“惑”,投其所“趣”,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阅读过程中。阅读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学生不仅仅要会读课文,还要理解课文,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对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了深入探究,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兴趣激发;阅读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该阶段的阅读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读、说、写能力的塑造。通过阅读,有助于小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素养等综合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生阅读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二是阅读质量较低,三是阅读时间不足。基于此,本文结合低年级语文教材,并基于相关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就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有关问题展开论述。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作用
(一)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语文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量的阅读能够帮助他们认识更多的汉字和词语,从而提高学生的词语掌握水平,既可以拓宽写作思维,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而为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还没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因此其语言表达能力是有限的。然而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他们便能够顺畅地表达自身的内心情感,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也更加得心应手。
(三)扩散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阅读是学生吸收外部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来认识世界,正确“三观”的形成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阅读材料中往往含有大量信息,掌握这些信息能够扩展小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便于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塑造其良好的人格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他们更容易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为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精心挑选阅读材料以供学生阅读,在优秀作品的熏陶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促使其良好人格的塑造。
(五)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近些年,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需求。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新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整合教学资源,激活兴趣源泉
语文教学离不开教材,但这只是一种阅读文本,当代语文教学需要更加多样的阅读资源。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树立起大语文观,整合各种阅读资源,并将其充分开发利用,这样一来,就打破了教材资源的局限性,实现了课内外阅读资源有机整合。
1.整合书籍资源。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在于知识性、实用性、故事性以及工具性。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文本的兴趣点加以挖掘,并将这些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阅读资源的吸引力。此外,阅读教材应当与课外书籍结合在一起,资源的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其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外阅读积累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简要描述故事的梗概,或是用自己的话对文中人物做出评价。
2.应用影视资源。电影、动画片和电视节目都备受小学生的欢迎,教师要利用这一点,在备课阶段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通过视觉刺激来震撼学生的感官,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阅读,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组建小组,谈谈自己的感受,小组交流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再顺势导入教学,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经验。
(二)把握学生心理,打开兴趣阀门
1.把握学生爱表现自我的心理。通常情况下,学生都希望获得教师的肯定性评价,且在学习过程中渴望表现自己,对此,教师要把握学生这一特性,给予他们客观的学习评价。由于小学生都爱模仿,教师可以采用表演课本剧的方式来激发兴趣,学生精心准备,且在表演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还有助于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其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把握学生爱玩好动的特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爱玩是该阶段孩子的天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把握这一共性特点,并将其合理利用到阅读教学中,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组织课本剧表演时,教师可以从表演服装方面做文章,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代入故事情节,再加上生动的形象表情,带给其他学生的震撼是远超传统阅读的。开展课本剧表演的目的在于鼓励全员参与,学生通过现场对话的方式将课文相关内容表现出来,能够加深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三)悬念质疑激趣,引入竞争元素
1.悬念质疑激发兴趣。“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充分体现了质疑精神的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此给予重视,并在教学过程中善用鼓励性语言,并设置恰当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质疑心理。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再对其进行因势利导,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升想象能力。文本阅读体现了语言美、音律美和遣词造句之美,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文字的内在美感,可以通过文本朗读的方式来实现,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朗读活动,利用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融入感情,更加清晰地展现文本阅读的魅力。此外,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想象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合理运用阅读信息,以此来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例如在描写景色的文本中,教师可以运用豐富的语言来描述不同的景物场景,带领学生欣赏文本中的优美词句,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文字积累大有益处。由此可见,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文本感悟和语言构思的兴趣。
3.开展各种阅读活动。课堂内,教师可以开展时长3—5分钟的阅读演说活动,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向其他同学分享阅读体验,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并在最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另外,还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阅读比赛,规定哪组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并解答出相应的问题,便为胜。为了获得好的成绩,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既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读书接力比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以最终的阅读效果为准,根据大家的投票选出最优秀的读书小组,并授予“我是最佳小书迷”的称号。以上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的阅读、记忆和应用能力,也实现了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根本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以学生兴趣培养为切入点,充分发掘语文阅读文本中的闪光点、兴趣点,并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整合资源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洪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