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外筝文化之异同

2019-07-22 02:04王琨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异同

【摘要】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在中国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筝这件乐器外传后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音乐文化影响了很多国家。文章从文化背景、形制两方面来比较中外筝文化的异同。朝鲜筝、日本筝、蒙古筝、越南筝都是由中国古筝结合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发展而来,歷史变迁,朝代更替,不同类型的筝也随之演变,既具民族性又具必然性。

【关键词】中国筝;外国筝;异同

【中图分类号】J632.31 【文献标识码】A

远在千年之前,随着音乐文化的交流,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筝就相继传入了东亚及东南亚诸国,结合了各国家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形成了有各自特色的弹拨乐器。随着流传与演变,属于不同国家的筝族乐器,在制作材料、演奏形式等方面都还存有相似之处。

筝在古代是件雅俗共赏的乐器,最先从中国传入了朝鲜半岛,辗转流连成为了伽倻琴。日本筝、越南筝是在唐朝时外传日本与越南后发展而来,而蒙古筝则是在宋元时期逐渐流传起来的。

一、中国筝的文化背景

古筝,又称汉筝。《史记》所载《李斯列传·谏逐客书》有云:“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①,这是关于古筝最早的记载。因在秦地广泛流行,故也称“秦筝”。千古流传的诗句中古筝艺术被生动形象地描写记录下来,尤其是在盛唐时期。唐朝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使中华文明传到了世界各地,古筝等乐器也迎来了鼎盛时期。

随着历史发展与进步,古筝的形制、制作材料与工艺等都在变化。从最初的5弦发展至20世纪中叶以来的21弦。目前,还有钢丝筝、新筝等类型,近半个世纪以21弦筝使用最为普遍。古筝有九大流派,其中陕西筝等七派通用21弦古筝,两个少数民族筝派使用筝与之有所不同,筝曲风格与演奏技巧各派迥异。

(一)朝鲜筝

朝鲜半岛,曾有千年为中原华夏大国进行朝贡。“早在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有个商纣的先辈叫做箕子的,据说周武王就曾经封他于朝鲜,而不把他当做臣子来看待。中国中原地区的文化由此开始影响朝鲜半岛。”②

新罗真兴王时期(540-576年),南方的小国名曰:伽倻国(日本称之为“任那”)。流行于当时的乐器“伽倻琴”,就是由“伽倻国”而得名的。《三国史记》有载:“伽倻琴虽与筝制度小异,而大概似之。《罗古记》云:加耶③国嘉实王见唐之乐器而造之。”④“唐之乐器”被当代很多学者解读为唐代十三弦筝,唐朝是618年建立,伽倻国的存在年代要早于唐朝。据《东亚乐器考》载:“伽倻琴从新罗朝以来就保持着传统,而要其所归,还是从汉代的筝分化出来的。”⑤因此,《三国史记》记载的“唐”字,很可能为“汉”。

筝外传到朝鲜半岛成为伽倻琴,19世纪末从朝鲜又流回中国。今流行于韩国、朝鲜,及我国的朝鲜民族聚居区,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二)蒙古筝与纳西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虽是大一统的局面,但因战乱频繁,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融合。从筝这件乐器可以看出元代汉族音乐文化与蒙古族、纳西族的交融概况。

蒙古筝,又称雅托噶,是蒙古语的音译,在元朝时盛行。关于雅托噶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蒙古族民间传说;二是从中原地区的筝流传过去的。现在我国的蒙古族聚居地区,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以及蒙古国等地流行。古时在演奏雅托噶前要洗手、焚香,还要遵循一定的清规戒律,牧民使用十弦,宫廷、庙堂用十二弦。1985年,娜仁格日勒开始对蒙古筝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蒙古筝以19弦定型,在音域与音色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

纳西筝是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之时,途径丽江,将随军的乐队,连同乐师和乐器全部(也有一部分之说)赠送给纳西木天王,筝是其中的乐器之一。《丽江府志略》(乾隆八年纂修)载:“……夷人各种,皆有歌曲跳跃歌舞,乐工称‘细乐。筝、笛、琵琶诸器与汉制相同。……相传为元人遗音。”⑥这些乐器所演奏的音乐称为“白沙细乐”,是随元军传入的丽江。后来,随着木氏土司的衰落,乐工们流落民间。存在于少量史料中的纳西筝,也随之失传,很多方面都已无从考证。

总之,古籍中伽倻琴源起的时间还需要进一步考量。蒙古筝源起虽有两种说法,但笔者认为,传说并没有实证,蒙古筝是蒙古族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吸收借鉴古筝发展而成的特色乐器更有说服力,毕竟古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然存在了。纳西筝是由蒙古忽必烈所赠之物发展而来,虽有史料记载纳西筝曾有过制作及高水平演奏者,但可惜已失传。

二、外国筝的文化背景

日本文化与中国大陆文化的接触是在秦汉甚至更早。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与艺术交流达到高潮。

《隋书·南蛮列传·林邑》记载:林邑“乐有琴、笛、琵琶、五弦,颇与中国同。”⑦所谓“同”,定是与中国文化的长期影响有关。

(一)日本筝

日本在唐朝时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当时的交通航运条件艰苦,甚至是有生命危险的旅程,日本对于遣唐使带回的各项成果格外珍惜。唐代的乐器也由此而东传到日本,日本积极地大量吸收中国的乐器,正仓院至今还珍藏着唐制十三弦筝。

唐十三弦筝在东传后逐渐发展成日本的民族乐器并形成演奏体系,还演变为乐筝、筑紫筝、俗筝等。山田流和生田流是俗筝的两大流派,在传承与教育方面都有完整的体系与严格的要求。历经千年,日本筝至今仍保留着唐代筝的特点。

日本有关筝的著作称《仁智要录》,“仁智”二字是来自中国傅玄的《筝赋》,中国文化对海外的影响可见一斑。这部书不仅是日本筝乐重要的著作,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筝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越南筝

越南文化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在漫长的历史中越南曾使用过汉字,文化艺术也与中国广西、云南的民族相似。最初越南的传统音乐,大部分都是通过“口传心授”来传承的,也有一小部分乐谱,是由中国传入的工尺谱记录的,现今通用五线谱。

越南筝是京族人的弹拨乐器,是越南传统音乐的一部分,最初有16弦,所以又称越南十六弦琴,其尺寸相较中国筝要小的多,在越南南方使用不锈钢指甲演奏,北方使用玳瑁指甲。“越南筝源于中国古筝”⑧,它的起源与中国筝有相同的说法:分瑟为筝、蒙恬造筝等。它是何时出现的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但周耕编著的《古筝音乐》有载:“筝在唐代还南传到越南、缅甸(时称骠国)、泰国等地。”⑨越南万福寺刻有筝演奏家的浮雕建于1057年,由此许多越南音乐学者认为,筝最晚于公元10世纪传到越南。⑩

唐代是中国古代安定、强盛的时代。由于经济的繁荣,为音乐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音乐交流,筝传入了日本与越南后继续发展。

筝作为一种旋律优美的弹拨乐器,不仅受到中华人民的喜爱,同时也受到了东亚及东南亚各邻国的喜爱。日本筝、越南箏、伽倻琴、蒙古筝都是外国筝,但伽倻琴与蒙古筝还是中国筝。

三、中外筝的形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越南作为中国的邻国,音乐文化因受中国的影响,许多的乐器形制也都与中国的非常近似,筝是最典型的乐器之一。古筝、伽倻琴、日本筝、蒙古筝、越南筝在形制等方面的异同,见表1。

为适应蒙古族旋律曲调及演奏风格,蒙古筝虽以五声定弦,但非依次以排列,琴码也有其独特的排列方式。越南筝因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定弦虽都是五声音阶,但音程关系大不相同。

筝族乐器类属于世界民族弦鸣乐器齐特类,发展至今,不论是种类还是形制都已十分成熟。

四、结语

乐器是人类音乐文化的载体,筝以中国为发源地传播到不同的地区,新罗统一三国之后,吸收高句丽、百济、伽倻国的文化,民族艺术发展到顶峰,伽倻琴等乐器也迎来了全盛期。唐十三弦筝发展成为日本邦乐的主要乐器,日本典籍中有着相关的记录,十三弦制今日还依然如故。蒙古筝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记录着少数民族流派的传统音乐。通过考古资料推定越南筝约在唐时由中国传入的筝发展而来。筝根据不同民族的审美需求,虽有着各自的演变,却仍能看到中国文化的缩影。

注释:

①[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②冯文慈.中外音乐交流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③“加耶国”与“伽倻国”同,不同文献记载的文字不同。

④[韩]张师勋,朴春妮,译.韩国音乐史(增补)[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转引自《三国史记》,卷32.

⑤[日]林谦三,钱稻孙,译.东亚乐器考[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

⑥[清]管学宣,万咸燕纂修.丽江府志略[M].云南:丽江县县志编委会办公室,1991.

⑦[唐]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⑧[越]杨氏兰香.越南顺化琴歌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7.

⑨周耕.古筝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⑩[越]阮清河.“橘生淮北”——论越南传统音乐中的越南外传弹拨乐器的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2.

作者简介:王琨(1989-),汉族,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

猜你喜欢
异同
手风琴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之异同
论中外诗歌作品中婉约之美的异同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