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李宁
【摘要】古代的金属工艺是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摸索研究出来的,古代精妙绝伦的金属艺术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发展至今,金属工艺面临很多问题,被现代科技替代、濒临失传,良莠不齐,粗制滥造、批量化生产等,这些问题严重困扰了金属工艺的有序发展。金属工艺要传承就要与现代社会契合,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和节奏,对金属工艺进行再创造,提升工艺的外在价值和艺术价值,紧密结合现代科技,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金属工艺;历史;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6 【文献标识码】A
一、金属工艺的历史传承
中国的金属工艺是在继承古代青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最简单的加工技术到现在名目繁多的金属工艺,古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光辉灿烂地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一直沿用到现在,很多技术都令人叹服。古人通过对黄金的认识,研究出各种不同的金属工艺,这些工艺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国的金属工艺历史久远,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换、更替,与当时的社会融合发展,从而保持了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从金属的出现开始,金属工艺就成为一个学科,在历朝历代中不断延伸发展。很多金属工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绽放了独特的魅力。就如一粒种子,在秦代播下种子,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的探索发展,在唐代开出最诱人的花朵。比如春秋时出现的鎏金工艺,经过秦汉时期的发展改进,在唐代成为艺术的集大成者,出现了无数名垂千古的作品。
“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夏代墓葬出土的金耳环,证明我国古代黄金的利用可上溯到5000年前。”夏商周几个朝代的金属艺术品,外形和制作工艺都比较简单,作品较小,纹饰也很少。如金箔、金叶和金片等。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首饰风格独特,发展出包金和宝石镶嵌工艺,青铜工艺在这个时期的金属艺术品上还具有较深的烙印。金银错工艺在这个时期出现,金属镶嵌金属的形式使这个时期的金属艺术品的水平提高了很大一步。
汉代盛行鎏金,鎏金银器较多;这个朝代的金属工艺日渐成熟,金属艺术品的外形和制作工艺有了明显的提高,作品外形纹饰以及色彩更加精进,有了几项广为人知的金属工艺,为之后朝代金属工艺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金属工艺制作技术更加娴熟,金属艺术品的造型和图案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也有所创新,但受到民族融合的政治环境的影响,作品具有一定的异域风情。
唐朝是金属工艺发展的高峰,唐代的金属艺术品代表了古代金属工艺的巅峰。“唐代金属工艺技术极其复杂、精细,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金银平脱技术”是这个时期黄金加工技术的一大进步。宋代金属艺术是在唐代基础上不断创新,艺术造型玲珑奇巧,新颖雅致,多姿多彩,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崭新风貌。最有特色的是,宋代金属采用了立雕装饰和浮雕型凸花工艺。辽代的贵金属艺术,既受到了波斯萨珊王朝的影响,又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并根据本民族的生活习性而创造了富有特征的贵金属作品。元代的金属艺术品主要讲究造型,大部分作品都没有纹饰,以素面为主,即使有纹饰也是非常简练的局部装饰,或者点缀性装饰。
明清两代,金属工艺改变了之前典雅精致的风格,金属艺术品渐渐趋于华丽、繁复的宫廷风格。明代金属艺术品大多是金属工艺与宝石镶嵌的结合使用,金属工艺普遍运用了锤揲、錾花、累丝、镶嵌等工艺。“在作品中使用了较多的镂空技术,使金属作品看起来具有较大的面积和体积,同时还不会有空虚感,作品精致、醒目,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性。”清代的金属艺术品在传承传统金属工艺的基础上,受到了各种各样文化的影响,例如外来文化、宗教元素和其它艺术形式等。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清代的金属工艺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各种工艺的技法,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使清代的金属艺术品呈现出多姿多彩、蓬勃发展的势头。
鸦片战争后,国内局势内忧外患,金属工艺处于极度缓慢发展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金属工艺未获新生却又遭遇十年浩劫,多种金属工艺或失传或没落,令人心痛。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各种金属工艺等待复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部分传统金属工艺逐渐回到人们视线。
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品种繁多,历史悠久的金属工艺,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是古人研究金属、使用金属的璀璨瑰宝,在中国金属工艺的历史上熠熠生辉。
二、金属工艺的现代发展
金属艺术在岁月变迁中,一直在于半消亡半沿袭的状态下发展。很多金属工艺因为历史原因,并未被世界乃至包括大部分中国人所充分了解。
随着现代科技技術的飞速发展,金属工艺融入了许多科技元素,改变了传统的制作方法,使金属工艺在继承中得到了发展,成为既古老又现代的新的装饰艺术形式。古代的金属工艺仅限于制作兵器、餐具,或者女子佩戴的珠宝首饰、屋内摆饰等。如今,金属工艺小到肉眼可见的精密仪器,大到建造高楼大厦、航天航海设备等。店面装饰需要金属工艺、街道楼宇需要金属工艺、生活日常需要金属工艺,农业生产需要金属工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金属工艺。这不仅是对传统金属工艺的沿袭,更是金属工艺的发扬光大。对传统技法进行创造性利用,再设计、再创造,与传统形式有所区别,使金属工艺百花齐放,为当今人文、艺术、科学、大众审美以及艺术家的创造所提供技术服务。
新技术推动了金属工艺的发展,比如古老的压金工艺通过更新更快、更精确的液压技术后,金片更薄,传统而古老的鎏金工艺替换为电镀技术后,使用的黄金更少,镀层更均匀、更明亮。在科技带领的金属工艺发展的同时,金属工艺出现了更多商机,势必造成需求量的递增,这也会促进这种金属工艺的发展。同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以经济利益为主,忽视了作品的艺术价值,粗制滥造,作品毫无创意等。很多商人通过机器化大生产批量制造产品,使大众对某些传统工艺造成了抵触心理,这也给金属工艺的传承提出了严峻的问题:在发展传统金属艺术的同时,怎样保证金属工艺本身的价值。
三、金属工艺的未来发展探讨
现代金属工艺正处在一个时代更新、寻求变化的时期,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性需求,而现代教育中的批量化、集中式教学无疑是最快速、最实效的方式,传统金属工艺如何在这样的模式下延续,如何能够探索出更好的生存之路,如何创新,无疑是金属工艺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推动传统金属工艺与现代社会契合
很多金属工艺受到了国家的保护和扶持,在很多地方都建立了传统技艺的传习机构。社会大众对传统金属工艺的认识从最初的排斥发展为了解,一直到现在的认同,大众对手艺人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是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如果简单粗暴地进行抢救性保护,不顾及大众的感受,势必造成反效果。金属工艺要适应社会自然规律,单纯的抢救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关键是要与现代社会节奏、审美取向的契合,与现代生活更紧密地结合。
(二)从高校入手,提升“工艺”的外在价值
现如今,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金属工艺的课程,甚至设立了专门研究金属工艺的机构,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学者教授在研究金属工艺,也涌现出了一些新锐设计师用传统金属工艺创作作品。但那些费时费力的金属工艺制品只能出现在艺术院校和专业论文中,大众很难见到。大众对工艺的认识就是“复杂、陈旧”等,甚至一谈到“工艺”,大家就会认为是“陈旧”的东西,与时尚无关的东西,这是很狭隘的思想。因此,我们应该从高等教育中普及工艺的重要性,让更多的设计师了解金属工艺,熟练使用金属工艺,让设计师既懂设计又有技术,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时代需求,时尚兼具品位的金属艺术作品。
(三)提升金属工艺的艺术价值,抵制粗制滥造的批量化生产
当今国内首饰市场以西方简约款首饰为主要潮流,机器化大生产是珠宝首饰行业的大趋势,这种制作模式使很多工厂为了追逐利润,忽视了对传统金属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传统工艺要进步要发展,要与现代技术现代理念融合,但对传统工艺的挖掘和保护更是当务之急,一时的热度并不能保证金属工艺的长久生存,不能因为一时的经济利益使金属工艺消失在热卖中。受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潮的影响,很多现代艺术家更注重金属材质的自身美感,抛开传统金属工艺的局限,结合现代科技,赋予了材质更多的精神内涵,更扩展了金属质感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无论从作品的艺术价值还是工艺技术都是极大的提高。
(四)传统工艺的当代再设计
纵观现存的传统金属工艺,被大众认可的金属工艺都与当代设计紧密结合,都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并呈现出个性化、时尚化、实验性的特点。在设计上做到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使作品在兼具艺术美感和实用功能。传统金属工艺要在现代继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大众对传统工艺的认识,提升设计师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质,只有设计出来的金属艺术品与现代艺术生活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使传统金属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五)金属工艺与现代技术的须紧密结合
高速发展的科技不仅不会造成金属工艺的消亡,反而造就了更多更新的技术。金属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是金属工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金属工艺的设计与制作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与未来社会的文明发展同步,金属工艺的未来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四、结语
中国的金属工艺有着非常古老的传统,这是中国古代的工匠在长期的工艺制作中,融合了各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種类传统金属工艺的精华,借鉴了异域先进的文化艺术,潜移默化、兼容并蓄,逐步探索总结出来的,他们创新的想法,集合多样的艺术素材,使金属工艺获得了极大的延伸。纵观古今金属工艺的发展,金属工艺的发展有很大的传承性,在不同时代出现、延伸并发展,直到没落,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金属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是时代审美的体现,也是当时的精神风貌以及受到其它文化艺术领域的渗透和影响的结果。
金属工艺发展到现在面临着极大挑战。作为研究和传承金属工艺的工作者,我们需要用现代科技引领现代金属工艺的发展。摒弃传统复杂而不出效果的技艺,适应时代潮流,使传统金属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完美结合,相互牵引,相互影响,创造出符合时代特征的金属艺术作品,将金属艺术发扬光大,再设计、再创造,包罗万象,为当今的人文艺术、大众审美体提供材料和技术服务。同时,我们更应该开设全面的金属工艺课程,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加工技术,以及设计师对金属工艺再创作的热情,如此以来,金属工艺才会百花竟放。可以预想,随着人们艺术修养的提高,金属工艺的未来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刘道荣,崔文智,刘景瑜.金器鉴赏与工艺[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李鹏,周怡.贵金属材料与工艺[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5.
[3]吕清华.中国首饰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7.
[4]王志成,代静.论金属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
[5]李鹏,周怡.金属首饰的艺术化表现[C].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2009.
[6]中国古代黄金生产回眸[J].中国宝石,2001.
[7]李鹏.金属表面工艺的特征与现代首饰设计的工艺表现[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8]田伟玲.金属工艺浅谈[J],大众文艺,2010.
作者简介:李鹏(1981-),男,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首饰工艺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