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晶,张 震,孙 逊,杨静波,鲜学丰
(苏州市职业大学 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校企合作是将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企业的理念、文化相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本研究主要探讨在校企全方位深度合作过程中,如何将学校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企业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相融合,如何借鉴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完善教学的改革,如何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如何基于校企深度合作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方式、增强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质量等问题。
校企合作是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出发点、以现代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实现高校和企业优势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型现代高科技企业也迅猛发展。单纯依靠学校自身师资、资源及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难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是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瓶颈。走出校门、走入企业势在必行。
经过多年实践,校企合作对于推动高职院校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比较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教学工厂”“订单模式”“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都融合了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但“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广度、深度和实际效果还远不尽如人意”,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探索、研究的问题,其原因之一是校企双方合作动力不足,大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所需要的实践型人才脱节,企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认可,校“热”企“冷”的现象在高职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在对参与校企合作的顾虑调查中,受访企业担心毕业生不符合企业需求的占85.2%;担心实习学生技能低影响企业生产的占75.4%;担心学生不熟悉企业文化难以管理的占56.6%[1]。针对以上现状,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实践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提升高职院校自身实力、增强校企合作中的吸引力,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开展了持续不断的探索,通过将校企合作融入第二课堂,探索一种基于校企合作的第二课堂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校企合作的第二课堂实践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利用第二课堂通过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图1 基于校企合作的第二课堂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20世纪初,“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是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作坊式”教学模式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它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真正践行了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3],已经成为理实融于一体、工学深度结合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得到广泛认可。
传统的学校教育让学生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理论和实践之间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需要一座桥梁来连接。传统的学校实训项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存在实训内容老旧、目标理想化、任务不连贯等不足之处,已经难以达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校企合作平台上搭建的“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则弥补了这些不足。计算机工程学院的以校企合作任务为导向的学生工作室是在原来实训项目的基础上,将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引入学校,采用现场工作模式教学;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做中学”,边学习边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企业团队设计安排实训任务及具体项目,学生参与完成工作任务的全过程,在实践中体验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学习过程即是企业的工作过程,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完成了企业的工作任务,学生的作品有了实际应用价值,体会到了成功喜悦的学生更有动力进一步投入到自主学习研究中;通过这种实际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工作的自主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经历过这样工作过程的学生熟悉了企业的运作、生产流程,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企业的生产实践中。目前有与昆山巨林科教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的飞鸟工作室、与苏州奇松软件有限公司合作的安卓工作室、与苏州乐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龙卷风工作室、与苏州斯派索数字媒体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星空工作室等共18个工作室,学生参与人数保持在150人左右,都已经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其中,昆山巨林公司赞助1.5万在创客中心组织了“信知杯”“互联网+创新设计大赛”,选拔创新人才;与飞鸟工作室整合后成立新的巨林软件创新工作室,为公司开发了互联网+教学平台。
开放课堂、开放实训室都是基于高职院校“以学生为本”的宗旨。“以学生为本”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可以个性化发展,有能力在自己喜欢、擅长的领域创造、创新。
传统的自然班教学,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课时有限,难以真正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开放课堂正是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聘请创业指导专家、企业家作为学生的专业导师,尽量多种类型并存、涵盖多个领域、深度和难度不一,适当减少验证性项目,增加综合性和探索性课题,以供不同爱好、不同能力程度的学生选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所进步、得到发展。
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载体是高性能、高配置的计算机,目前学院具有专业实训室40余间,专业设备7 000余台,软、硬件环境全部达到教学、科研要求,覆盖计算机应用技术、媒体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专业。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为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软件环境等资源在晚自习及周末时间对本院学生实行开放实训室,教师、学生都可通过电话、微信、网络平台提前申请。参与人次超过6 000人/年,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开放课堂项目帮助学生设计了“成长档案”,学生必须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填写学习日志,并做学习总结,提交汇报作品,学院通过组织学习交流会及作品展示会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优秀学生作品给予表彰、奖励。
2018年下学期开放课堂见表1。采取这种开放课堂、开放实训室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学习、研究的节奏,有利于学生发展自身特长;有利于导师有的放矢地有效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研究的积极性。目前开放课堂涉及软件开发、媒体制作、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等,经过几年的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表1 2018年下学期开放课堂、开放实训室安排表
创客一词来自于英语单词“maker”,泛指自己动手,实现创意和梦想的人,是广义上的发明者和创造者[4]。创客教育契合了大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美国地平线报告》(New Horizon Report,2014年高等教育版)中指出,在未来三到五年之内,创客教育将会推动美国高校学生从知识的消费者转换为创造者[5],这种富有创造性、实践性、共享性特征的教育方式也已经被高职院校广泛认可,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开放实训室论坛暨创客沙龙活动是实施创客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邀请企业技术顾问、行业专家、教学名师定期作讲座及座谈等丰富多样的活动,针对计算机专业技术热点、行业需求以及技术创新的内容,面向全院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看到创新的过程及产生的价值,感受企业的创造与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的能力。如苏州蜗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ndroid软件开发工程师郭霖(《第一行代码—Android》的作者)为学生们做了题为《Android发展与应用开发》的讲座,让学生体会创客们艰辛而快乐的创业之路;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家居项目部高级开发经理陈洪新的讲座《Linux下C语言开发技术》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了所学理论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苏州国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才炜先生,通过题为《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建筑的发展趋势与信息化人才需求》讲座,给学生介绍了行业发展趋势,为学生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苏州威博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控股股东、无锡知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孙亚民 的主题为《IT领域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的讲座,给学生的创新之路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开放实验室论坛暨创客沙龙作为重要的交流平台,以“开放实验室论坛”“创客沙龙”为载体,企业、行业专家、教学名师紧贴计算机领域热点、潮点,对专业技术问题及技术创新的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专题分享,学生们学到了课本之外的前沿知识,对自己专业学习有了更为清晰、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的意识以及立足本专业进行创新创业的能力,自身专业素养也得到提升,为做好个人职业规划、走向社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大学生科技技能竞赛是检验学生学习水平、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综合了多领域知识、前沿技术的各种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实践应变能力最好的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也是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突出表现在缺乏长远的团队发展规划,应赛型团队多,可持续发展的团队少;参赛名额有限,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面不广;缺乏保障竞赛团队建设的相应制度规范,难以常态发展、形成高水平的团队;指导教师经验不足也严重制约了竞赛团队建设。
基于校企合作的平台,尝试采用厂商技术顾问模式的竞赛团队建设,制定规范的大团队选拔、梯队准备、择优参赛的办法,即首先大范围招收队员,让所有有兴趣的学生都了解各种专业竞赛的举办时间、所需专业知识;然后引入厂商技术顾问支持,根据学生不同专业技术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为不同梯队分层次培养,旨在拓宽大多数的学生专业视野,引导学生从验证性实验转入科研创新的领域,让大家都有所发展;最后择优确定参赛人员,没有选中参赛的同学继续学习、争取下一次机会。即使没有参赛,经历了培训准备的全过程,一样达到了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培养实践型应用人才的目的。计算机工程学院与深圳乐智公司合作建设的机器人(Irobot)竞赛团队现已初具规模,获得师生们认可,形成稳定发展的导师团队和学生团队,首次参加第八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的好成绩,导师团队正积极筹建智能水下机器人研究与应用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实训中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战场,是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前沿阵地,第二课堂实践人才培养也需要依赖实训环境的建设。物理环境已经搭建好,还需要和谐的人文环境,良好的实训环境能够给学生提供高性能的设备、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来自实训环境的熏陶,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好习惯。但在开展工作室、开放实训室、创客沙龙、竞赛团队建设过程中也突显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使用设备时操作不规范,导致设备故障率增加;管理松散、责任意识弱,出现开关实训室不及时、卫生情况差;团队精神、沟通能力不强,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交接不畅等问题。
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将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优秀的企业文化、规范的管理方式融入实训室管理工作中。实训中心制定了关于实训室使用、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操作流程、明确了奖惩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现代实训室自主管理及维护。首先建立由教师主导、学生实训助理参与管理的开放实训室自主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员培训了一批组织管理能力强、工作认真细致、具有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学生参与实训室的管理,帮助教师完成实训室的开放、取电、管理等实训准备工作及清洁卫生等常规工作,实现了实训室正常、有序开放。对实训助理采取企业员工管理方式,要求实训助理必须模范遵守大学生行为规范及实训室自主管理制度,明确奖惩制度,尤其要做到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优秀的学生管理员除了完成基础管理工作外,还可以担任部分辅导工作,发挥自身专业技能优势,指导低年级学生,起到了辐射作用。
基于校企合作的第二课堂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自主钻研的动力;开阔了视野、拓展了发散思维;增强了创新的能力和意识。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学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领域、有了明确的研究目标,又有了具体的校企合作任务需要完成,学风明显好转,课余时间实训室空关的现象不见了,学生们都踊跃报名参加工作室、竞赛团队、申请开放实训室,充分发挥实训室教学基地的重要作用,实训室资源、仪器设备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在实训中都能严格地遵守规章制度,不规范的操作明显减少,自主管理能力、责任意识都有所增强,整体职业素养显著提高;同时涌现了大批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获得了多个高水平的大赛奖项。2016年学生的作品在全国、江苏省各级各类的比赛中硕果累累,累计获得各级各类竞赛奖项130多人次。2017年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部厅级一等奖8项、全国二等奖3项。
基于校企合作的第二课堂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岗位,拓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领域;促进了高职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养成,培养了爱岗敬业精神。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学生领悟了企业的先进理念,养成了规范工作流程、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责任意识、沟通协作能力、综合应变能力都有所提高;提升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质量,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专业对口就业率;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显著提升,职业素养、岗位融入能力明显增强,能快速地适应企业环境,完成角色转换,投入企业生产实践,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校企合作作为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企业的文化相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常态的教学模式。未来校企合作还需要引进更多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目标是各自发挥理论和实践的专长,强强联手、互惠双赢。作为高职院校要不断规范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优惠政策,不断提升院校自身竞争力,增强校企合作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