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丽慧
摘 要:小学数学的教学往往侧重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忽视数学最基础的概念的教学,这种数学概念教学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对数学的接受能力。文章立足教学中的“问题视角”理论,通过将该理论的研究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结合,深入分析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托该理论视角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问题视角;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2 文章編号:1674-120X(2019)16-0072-02
数学概念作为数学学科中最“语文化”的知识,看似不重要,却是数学的基础性内容,也是数学解题过程中最关键的思路。因此,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应当是每一位教师重视的教学内容。
一、问题视角理论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小学数学运用问题视角理论研究
问题视角理论主要指“问题本位学习理论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将这种问题视角理论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需要教师紧扣问题视角的三要素,即“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之中,更需要问题视角理论的指导。所谓概念教学就是指对数学概念等内容进行阐述,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概念内容的理解,而在这种概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问题视角的三要素理论进行指导。
在设计问题环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数学的教学规律,契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问题的设计要保持难度同学生接受度之间的平衡,这样既能使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性,促使学生在拿到问题时得到思维和能力层面的锻炼,还能使小学生接受问题,如果问题设计得过难将会适得其反。
在提出问题环节,教师要充分运用轻松活泼的方式,结合小学生年龄段的心智特点,在保持基础教学任务不变的前提下,尽量采取一些轻松活泼的方式。譬如合作式学习,让小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发现问题,或者让学生先自行思考数学问题,解决发现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数学问题的提出来自生活,而生活问题的解决又推动数学问题的发展这一特性。
在解决问题环节,教师应该采取“引导+指导”模式。在数学课堂上,最重要的是动脑思考,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多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甚至可以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当然,由于小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还可以采取指导的模式,但要尽量避免直接公布答案等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去自我探索。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研究
基于前面的论述,我们发现问题视角的三要素理论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然而这种理论指导并没有被教师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不重视基础概念的教学,这导致部分小学生对基础概念认知模糊,从而影响日后的数学学习。
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应当把教学的重心向基础性数学概念进行转移。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个数学概念是什么,才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地在理解认知的基础上加以科学化的运用,最终实现数学联系实际的理想化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在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更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充分应用问题视角思维理论,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科学高效。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轻概念”的思想实际上一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大多数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对数学公式或者是数学运算规则的讲解,不太重视对相关基础性概念的解读,甚至在讲授基础性概念的时候,仅仅是罗列代表性例子。此外,在针对某一具体概念时,教师也更多地着眼于“是什么”,而非“为什么”。由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跟随着教师的思维在头脑中逐步形成认知,因此他们更多地也只是知道概念“是什么”。长此以往,他们在实际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时候,就会形成“只需要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局面,这十分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对数学概念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影响学生对自身思维的培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具备问题意识,探究概念背后的逻辑线。
(二)数学概念孤立化现象严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一个学期的内容都包含了“数”和“图形”两大部分。但如果我们纵向来看的话,这种数和图形的知识是在层层深入的,因此在讲授基础数学概念的时候,需要“瞻前顾后”,然而大多数的教师缺乏这种意识。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很多教师只向学生阐明“什么是分数”,如果此时能够将分数、小数,甚至是整数这些概念加以对比理解的话,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更能够实现分数与其他数的形式的对比转换。当学生遇到分数化小数、小数化分数的题型时,他的脑子里就能够具有相关知识储备,做题也就会减少很多的盲目性。然而教师的数学概念教学却广泛存在着孤立化的特征,纯粹就某一概念来讨论某一概念,缺乏整体性思维。
(三)概念教学方式使用不当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的教师会采用科学的、自主性较强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一点在“概念学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很多时候教师会把对概念的学习交由学生,让其在课前自主预习。但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很难理解概念的本质,这也是因为数学概念对小学生来说,相对复杂和深奥,所以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难以把握问题的核心与本质。
除此之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数学概念的时候,要么和盘托出,要么寥寥几语,特别是对前述的“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两大类环节把握不当,这不利于数学概念的教学。
三、优化问题视角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措施
(一)更新概念教学理念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概念教学也日益被重视。小学数学教师要从自身做起,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并充分利用“问题视角”理论,在整个概念教学体系中构建“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要素模式,将数学概念的引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不仅要在预习、学习“概念”的时候重视概念,更要在数学问题的训练或者实际案例題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对概念的重视程度,把“概念”作为数学的核心。
例如,“周长”概念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因学生经常会出现周长与面积混淆的情况,教师在设计问题的环节,要注重周长概念的核心是长度,并在课前准备几个有关于长度的素材,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悟长度,之后从长度中引出周长,让周长的概念的建立更加稳固和趋于本质,再以具体形象的实物引入概念。如以常见的树叶为例,引导学生去思考绕树叶一圈的长度是什么,然后放手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周长,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认识概念共同的本质特征并加以提炼,从而得出周长的概念。最后以生活中绿化带护栏为例进行拓展,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让学生深化理解“周长”这一概念。
(二)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特别是数学概念,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构建合理完善的知识体系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构建“一大一小”两类概念知识体系。所谓“一大”是指教师要把一至六年级的数学概念进行相互贯通,必要时可以同部分可接受的初中知识进行衔接,以让学生深刻把握洞悉小学数学概念中的规律性特点。“一小”则是指教师要把握章节概念体系,扩大一点就是一学期所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只有教师在熟悉整个教学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才能够在讲授基础的数学概念过程中及时做到触类旁通。
此外,这种知识体系的构建要求教师烂熟于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各类概念的关系设计成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和完善概念的完整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分类”时,各类三角形概念是本内容的核心,教师可以结合三角形概念的特点恰当地准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三角形,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如何根据不同的边或者角的特点区分不同三角形的类别,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这两类特殊的三角形,从具体到抽象进而概括出这两类三角形的概念。
(三)完善概念的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目的并非仅仅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是某几个问题,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问题解决的经历等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从而获取情感体验。因此,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完善。结合小学教学的特点来看,教师应当坚持“引导+指导”的模式,去推动数学课堂上基础概念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例如百分数的教学过程更加适合这种完善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授百分数的内容时,可以通过与分数的概念的比较,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出现的百分数。譬如天气预报中今晚的降水概率是20%,一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9%,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为什么这种数被称作百分数,这些百分数究竟有什么样的共性特点,从而探究得出百分数概念的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去理解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在什么条件下适用百分数,在什么条件下适用分数,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作这样的比较更利于学生理解和区别概念,从而真正实现概念为教学服务,教学深化概念的理念。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更要重视数学中最基础的概念教学,即充分运用问题视角三要素理论,深入地对所需要讲解的概念构建“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形成概念教学的完整逻辑结构。通过问题的解决,可深化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为日后数学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立荣.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J].才智,2011(15):143.
[2]刘家勋.对基于问题解决的教育技术公共课课堂行动研究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1(3):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