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矫治技术减数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2019-07-16 07:56刘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减数矫治器牙列

刘源

当前口腔治疗之中隐形矫治技术将现代正畸学理念、三维重建技术及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临床口腔矫治之中[1],各种新型材料得以在治疗中广泛应用,不仅能够保障患者矫治质量,同时对增强患者舒适度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2]。我国正畸拔除前磨牙矫治率超过50%,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前磨牙拔除病例是该技术瓶颈。双颌前突是临床中口腔正畸科常见疾病,一般多因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因素造成,尤其针对部分习惯口呼吸的患者,发生双颌前突的比例较高。本研究针对双颌前突患者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减数矫治,通过减数前磨牙形式将其上下牙列予以内收,并结合转变患者不良呼吸习惯,从而改善其侧位面型,患者矫正治疗期间需对其实施强支抗内收方式,控制其前牙转矩,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0月于医院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的双颌前突患者37例,其中,男性双颌前突患者11例,女性患者26例。最小年龄12周岁,最大年龄37周岁,平均年龄(21.75±10.85)周岁,平均矫治周期22个月。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2)经影像学检验确诊为双颌前突;(3)上下中切牙角度≤124度。排除标准:(1)入组前存在矫治史;(2)牙周疾病;(3)牙列拥挤度≥4 mm;(4)合并全身器质性疾病;(5)感染类疾病;(6)无明显颌部软组织前突症状[3]。

1.2 方法

全部双颌前突患者均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减数予以矫治,对患者口腔实施X线检查,根据其牙列实际情况设计矫治方式,分次对其前磨牙予以拔除,减数手术根据患者耐受能力确定间隔时长[4]。减数手术结束后,通过硅橡胶印模咬合测试记录其牙齿状态,通过透明压膜对其牙列予以矫治,增加患者压力位稳定性[5]。应用OP软件设计患者口腔矫治模型,根据患者实际状态明确其模型各项参数,加工其矫治器。可应用强支抗设计方式,第一前磨牙间隙应用蛙跳内收方式予以关闭,部分治疗难度较大的患者,可采用种植体支抗或者颌间牵引,提升其支抗强度[6]。最终根据患者矫治实际情况,对其实施矫治器调整。

1.3 观察指标

应用头颅侧位X线摄片对其矫治前后SNA、SNB、ANB、U1NA、L1NB、U1NA距离、L1NB距离等数据予以明确,其中,S为蝶鞍中心点;N为鼻根点;A为上牙槽座点;B为下牙槽座点;L1为下中切牙切缘;U1为上中切牙牙轴。应用《患者满意度量表》对患者口腔矫治满意度情况予以调查,包括美观性及功能性指标,每项均为10分,0~5分为不满意、6~10分为满意,总分共计20分,0~11分为不满意、12~20分为满意[7]。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37例双颌前突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之中,治疗前与治后SNA、SNB、ANB、U1NA、L1NB、U1NA距离、L1NB距离数据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应用P<0.05为校准标准,对其统计学意义予以探究。

2 结果

2.1 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对比双颌前突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数据(见表1),治疗前后患者SNA、SNB、ANB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1NA、L1NB均小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U1NA距离、L1NB距离较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双颌前突患者矫治满意度水平比较

患者对矫治美观性满意35例,占比94.59%;矫治功能性满意33例,占比89.19%。全部双颌前突患者总满意34例,占比91.89%。

3 讨论

双颌前突是口腔及下颌发育异常疾病,患者受到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双颌发育异常,形成患者上下颌前突症状,其前牙覆牙合较浅,部分患者可见牙合对刃问题,闭嘴难度较高,用力闭嘴后犹如口内含物[8]。患者临床表现为上颌、下颌外凸,牙列长轴倾斜度较大,部分患者口外可见前牙,且可伴有开唇露出牙齿现象。临床中诊断双颌前突患者可采用头影X线检查,通过侧位片检查能够看出其牙列外凸问题。临床上发生双颌前突可以采用矫治方式予以治疗,本研究在牙列减数基础之上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双颌前突症状,恢复其侧面部正常形态[9]。

本研究中分析了隐形矫治技术减数矫治双颌前突的应用,在治疗之前SNA(84.62±2.57)度,SNB(79.52±2.94)度,ANB(4.58±1.27)度,UINA(27.19±6.3)度,LINB(37.66±6.73)度,U1NA距离(7.52±3.28)mm,L1NB距(9.71±1.73)mm。治疗之后SNA(84.57±5.61)度,SNB(79.49±2.92)度,ANB(4.60±1.32)度,UINA(13.38±4.79)度,LINB(21.76±4.22)度,U1NA距离(2.06±1.47)mm,L1NB距(4.98±1.19)mm。临床上隐形矫治相比传统唇侧固定矫治方式更具优势,其中,固定矫治方式通过正畸弓丝对其牙齿移动方向、速度、距离等方面予以固定,从而支撑牙列,避免患者牙齿发生倾斜[10-11],对牙的作用是以点的方式施力,较难实现整体移动。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全面包裹牙冠,更容易实现整体移动;由于采用最新的高科技材料,透明度高,非常美观舒适;隐形矫治通过数字扫描,术前制作3D动画方案,便于医患沟通,使矫治效果具有预见性;采用3D打印技术,数字化设计,对牙齿移动控制更加精准;隐形矫治器在进食时需摘下,因而具有更好的咀嚼体验,更易于保持口腔卫生,尤其对于牙周疾病及成年患者更具有积极意义 。除此之外,患者对矫治美观性满意35例,占比94.59%;矫治功能性满意33例,占比89.19%。全部双颌前突患者总满意34例,占比91.89%。合理应用矫治相关附件,控制其牙列整体移动水平,加强支抗效果及稳定性,能够保障其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12]。而在某些复杂矫治病例中,常会出现磨牙支抗的丢失、尖牙的倾斜移动、前牙转矩不足、颌骨顺时针旋转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现代最新隐形矫治技术在经典的Tweed矫治理论基础上,引入支抗预备理念,通过更换龈方强固位附件、增长附件力臂、后牙设计备抗等方法,来准确控制后牙高度、防止下颌骨顺时针旋转问题,实现了对复杂拔牙病例的精准控制、对支抗磨牙的控制、尖牙的整体移动控制、前牙的转矩控制及垂直向控制,使其在应对拔除前磨牙病例时展现出非常优异的效果。

表1 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images/BZ_100_177_2493_2267_2552.png治疗前 37 84.62±2.57 79.52±2.94 4.58±1.27 27.19±6.3 37.66±6.73 7.52±3.28 9.71±1.73治疗后 37 84.57±5.61 79.49±2.92 4.60±1.32 13.38±4.79 21.76±4.22 2.06±1.47 4.98±1.19 t值 - 0.049 2 0.044 0 0.066 4 10.614 2 12.175 2 9.240 0 13.702 2 P值 - 0.960 8 0.964 9 0.947 2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综上所述,双颌前突患者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减数矫治的有独特的优势,患者矫治后在口腔卫生、牙面脱矿、侧貌改善、咬合稳定性等方面均取得满意效果。

猜你喜欢
减数矫治器牙列
正确的差是多少
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隐形MA与双板矫治器治疗早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错的临床疗效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应用效果分析
加、减法的巧算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
越长越矮的西西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