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梅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医院基于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固定资产投入逐年加大。医院要更好地发挥资产的生命价值、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需要更为专业的管理方案。本文通过分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详细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认为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固定资产实施精细化管理,能有效帮助公立医院规避资产管理风险、提升固定资产整体效益。
关键词 医院 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
一、医改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医院基于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方式,所投固定资产不乏高精尖资产,并且在医院固定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要更好地发挥资产的生命价值,需要更为专业的管理。
从外部环境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后,费用超额部分医院承担的比例越来越大,医院运营变得艰难,通过增加工作量来增加收入的扩张时期已经结束,公立医院需要精打细算。从国外和台湾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医院也是在医保支付方式改变以后,开始重视医院精细化管理,而资产管理是精细化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提高公共服务和资金使用效益、资源整合和共享共用、绩效的角度看,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是实现财务精细化的重要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在第四十九条提出了原则要求,即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将资产监督、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个人。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多而散,专业性强,管理难度较大,许多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松散,重视不足,在实际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详细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管理人员素质、采购论证、绩效考核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以帮助公立医院规避资产管理风险,提升固定资产整体效益。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很多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基于由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资产管理是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流程进行,未按医院的实际制定闭环式的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一)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
固定资产的管理分出入库、盘点、报废等环节,具体业务科室试用、验收,仓库办理入库、出库,科室与财务科共同盘点、维修、处置存量实物。管理重点是由财务科牵头的盘点制度,对前端和后端的监督和管理较松散。部分资产科室已经使用一段时间,仍未入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不能正常使用,由于维修管理责任不清,依赖相关人员工作习惯,受限于使用人、保管人与维修人员的跟踪情况,所以往往维修时间过长,影响正常业务开展。
(二)管理人員素质与资产特点不匹配
医院固定资产种类多、比较分散,难以根据实物形态识别名称,同时为了防止院感等,各种深度清洁频次高,标识不清、张冠李戴等问题是设备资产管理中常常会出现的,需要有经验的医护人员负责管理。虽然大部分医院实施资产管理科主任负责制,但是在实际工作该项工作基本由护士负责,当护士频繁调出时,交接班制度未落实到资产管理上,对兼职管理员的培训不到位,管理制度落实出现部分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固定资产的跟踪质控。
(三)资产整体采购流程松散
从A医院2017年和2018年大额设备采购审计结果中发现,其采购时间较长,38个项目中,有7个项目由立项到入库超过18个月。前置论证审批环节粗糙,个别设备实际效益低于可行性分析的30%,资产管理购买主体是临床科室,缺乏购买前期论证,或者购买论证流于形式,没有形成评价标准,仅由临床科室作简单的经济效益分析,并且对业务量没有科学的评估,没有考虑客观病源情况,购买设备的随意性较大,评估不充分,偏重科主任主观需要,没有职能科室、辅助科室共同参与论证,未考虑业务开展需其他科室协同、技术人员是否能支撑、耗材配套情况,导致出现部分新购设备使用率不高、功能使用不全、耗材难以配备等情况,资产效率未能显现。
(四)资产管理未建立有效奖惩措施
其一,资产折旧纳入科室成本考核;其二,资产管理缺失责任没有明确制度管控;其三,科室对资产购置的责任到入库完毕就结束。没有资产使用效果评价,导致科室在购置设备时对业务发展规划、科间协作没有充分的评估,最终出现设备闲置率高、与当初设计的使用量偏差大的情况时,科室通常以自己是被动科室、病源不足为由,抱怨临床没有开展相关项目等,出现科室间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形。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按资产寿命周期管理固定资产,建立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转移、报废、清查盘点制度。管理时强调“财务统一协调、职能部门归口管理、业务部门分级负责”原则分工。
固定资产归口管理的一般做法是谁组织采购谁管理,医疗设备由设备采购科集中管理,后勤保障、行政办公物资由总务科管理,信息软硬件及配套资产由信息网络中心管理。各归口管理的部门要协调与统筹管理所分管的固定资产,负责固定资产的预算、采购、统筹分配、维保、报废审批等。
业务部门分级管理的一般做法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按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与责任人,以属地管理为主、权责配比为辅的责任归属方式,由各级业务使用科室负责具体管理,进一步落实到科室和个人。
资产在医院的寿命周期包括入库、出库、转移、维修、报废。其间需要定期清查盘点制度、资产报告管理,报告会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一般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方法,相关制度、流程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各科室内部,如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财产物资损失赔偿制度由财务科管理,还有设备采购工作制度、设备购置管理制度。医院必须将各类制度整合起来,使碎片化的制度形成管理体系,建立由组织结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监督检查等组成的管理体系,确定专职管理人员与兼职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定期开展资产管理培训,要求财务、采购、仓库、临床各部门兼职人员清楚工作时限与节点,使各种制度贯穿渗透资产管理全过程,并在制度落实过程中按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资产衔接管理。
(二)提高资产管理人员能力
要提高资产管理质量,人员是重要保证,因此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能力建设。医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随着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资产管理工作面临大量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资产管理人员应该着力提高专业水平、加强协调管理,培养评估资产管理风险、提出风险控制方法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医疗工作的需要,降低资产管理风险发生概率。
(三)加强资产管理纵向深度管理
按资产业务周期管理,通过事前评估(需求)、事中评估(使用)、事后评估(与事前评估吻合度评估)实施全程管理。
事前评估要包括需求评估和效益评估,具体指固定资产购买审批程序。科室提出可行性报告,注明引进设备的必要性、与现行业务差异(有助于医疗技术及服务品质提升)。详细列明需求的性质:报废换新、增购、新购或专门项目配套。并罗列依据:报废有报废单,增购有现有业务量分析,新购要增加评估内容——评估设备是否创新医疗或有利于学科建设,在医疗层面评估需求,在运营层面评估效益。另外还有新设备选择的依据。效益评估又包括经济效益评估、社会效益评估、医疗学科体系协作效益评估,科室评估报告提交设备购置管理小组讨论。设备购置经济效益包括但不限于本量利分析、耗材及维护方案、设备存放空间规划、技术人员支撑。基于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质,以及国家倡导建设以预防和健康为重点的医疗体系,经济效益不是衡量设备购置是否可行的唯一标准,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医疗学科体系协作效益以及对前瞻性医疗技术引进核定。要特别注意,固定资产购置效益不明确、功能有争议、各方看法不一的,均由装备管理委员会讨论并核定,整个过程有相关记录供事后评估对照。在此过程中,逐步划分科室责任、管理者责任的界线。
在事中控制方面,制定通用验收方式,具体落实到承办部门牵头验收,全面监管验收及时性、验收质量、验收手续,对验收不合理的有相应的分析,对资产验收经验相关知识技能不足的、责任心不足的形成持续改进报告,有效反馈给责任供应商、责任科室。[1]
在事后评估方面,建立资产存量期间维保责任管理制度,实行首问责任制,落实登记和反馈,做到层层管理,每个环节责任到人,避免无效跟踪。同时进行与预算和事前评估的吻合度评估,对实际效益低于可行性分析的,承办科室要督促资产管理购买主体深入分析原因,对前期论证吻合度进行具体内因外因分析,在事后评估实施初期,以问题导向为主、责任追究为辅,分清是知识技能原因还是主观责任,鼓励相关科室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事后评估依从性。
(四)制定和落实资产管理考核制度
加强管理考核,落实执行,完善考核结果应用。定期完成资产管理报告,在分析资产管理结果的基础上,比较管理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予以纠正,改进曾发生、易发生疏忽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避免购买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建立资产管理考评制度,建立相应的绩效激励体系,将资产管理效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体系;做到奖惩分明,促使人员能够自觉管理资产,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产效益。完善考核结果应用,“成本核算的结果,要应用于管理实践”。考核内容应包括资产管理常态考核和专项考核。常态考核指对资产常态管理中收、发、存等过程管理制度执行及执行结果的考核。专项考核指对重大资产的事后评估,将执行偏差纳入考评制度,将监督、直属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个人,总结管理过程的先进性,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找到后续改进方向,通过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整合资源,在整体上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四、结语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一直都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在全国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新形势下,全国费用增长幅度降到10%以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必须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效益导向型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本文提出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重点改善固定资产采购论证、增加绩效考核等建议和对策,有效地管理好医院的固定资产,使资产利用率最大化,对增加医院效益、提高医院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作者单位为江门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 朱胤,刘莉莉.内控浪潮:医院内部控制实践指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83-90.
[2] 谭荣健.浅析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7(22):27-28.
[3] 刘平.浅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8(08):77-78.
[4] 张希.政府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J].会计之友,2018(20):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