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俊 季君丽
[摘 要]近年来,党建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对标新形势,党建工作还有很大的进步和作为空间。如何更好地推动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使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认同,这就对党建的公信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从意识形态建设、党员干部领导力塑造、传播机制健全等方面入手,逐步强化党建公信力,更好地发挥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推动党建工作走向深入。
[关键词]公信力;意识形态;领导力;传播机制
十八大以来,党建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但是,也要看到,对标新时期党建新环境,我们的党建工作还有很大的进步和作为空间,十九大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时代的新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工作主线就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长期”充分彰显了党建工作的持续性和长效性,也是更新的要求。要做到“长期”,党建的方针、政策、路线就必须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认同,这就对党建的公信力提出了严格要求。只有不断增强党建公信力和执行力,才能切实将党建的引领作用真切地发挥出来。
党建工作是意识形态的工作。党建工作的公信力是否始终坚实,首先要看的就是意识形态建设是否始终如一、不偏不倚,即我们的思想道路、方针、政策是否始终秉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旨和原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在意识形态领域朝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想有序推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符合当时社会的精神发展需要,也成为党建思想的主流。进入新时期,随着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渗透,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第三条道路”等新兴思潮开始在民众中蔓延。在这样的背景下,党建工作的公信力提升不仅涵盖加强党员的思想建设,更要为引领全体民众思潮方向服务。
正是出于意识形态建设的考虑,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由此可见,党建工作要取得普通民众和广大党员的信任,不断提高公信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牢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大方向,避免其他思潮的噪音和杂音,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建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统筹做好组织、协调、服务、督查,迅速兴起学习宣传热潮并不断将之引向深入。同时,在落实党建意识形态建设的时候,不落于俗套,不搞花架子,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为载体,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推动实践,改进工作,确保党建主题教育取得实效,从源头上牢牢把住党建公信力提升的思想内核。
要提升党建的公信力,必须从公信力建立的主体即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入手,强党方能提升公信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党的领导,因此,只有加强党的领导能力,才能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党建公信力。但党的领导力并不是抽象的,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巩固锻造。
宏观角度看,党建公信力提升以党的政治领导力为灵魂。中国共产党是有政治信仰、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纪律的政治组织,党的政治领导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中居于首要的核心位置。但党的政治领导力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挥作用,必须同党的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自觉把政治领导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灵魂和统领,才能真正形成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指出“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更是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可见,只有不断夯实党的政治领导力,才能为党建公信力的提升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微观角度看,党建公信力提升以党内领导干部的领导力为基础。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没有领导干部领导力的提升,就没有党的整体领导力的提升。上文也已经分析过,尽管党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一些党的领导干部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打虎拍蝇如火如荼,这就反映出我们干部的能力还有不足,他们所从事的党建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领导干部的领导力提升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政治过硬,二是本领高强。政治过硬,即通过教育培养,让党的领导干部对党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
信”,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加强自身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提升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本领高强,要求领导干部依照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八个方面提升自我。具体到党建工作中,就是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牢牢把握党建工作主动权,渐进性地增强党建工作的公信力 ①。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基层稳定的根基;也是基层党建的主体,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提升基层党建的公信力,组织建设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的党组织建设中,组织力相对较弱,组织力弱化会导致党组织内聚力的弱化,具体表现为自身组织体系的碎片化和基层党建的迟滞。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因此,提升党建公信力的途径之一,就是着眼党组织组织力建设,为公信力主体夯基垒石。
要提升组织力,首先可以从优化基层组织体系入手,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坚持和落实党的领导,合理开展党建工作的坚实基础。面对基层党建组织力不够导致的公信力不足,可以通过优化党组织的设置和活动方式,全面提升党建的覆盖率,从而扩大党建工作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进而促使党建组织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必须要以提升其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落脚点,积极主动地解决党建发展和实施过程中产生和面临的问题,严肃处理组织内部发展的优亲厚友、执法不公、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问题,才能保持党组织的公信力,使基层党组织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
同时,要提升组织力还要不断适应基层党建的多元化需求和发展,推进党建治理能力创新。进入新时代,群众和广大党员的需求日益多元、参政意愿日益强烈,基层党建的治理主体不再单一地依靠党组织本身,而呈多元化发展。为了使党在多元化发展下能更好地统筹全局,始终保持高度的公信力,党的基层组织必须适应多元化发展,巩固基层治理的领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效体现和发展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构新的基层党组织治理格局至关重要。通过新格局的变革和建立,基层党组织能有效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和党建工作开展能级,改善自身的党建方式,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更合理地调动社会资源,快速形成完整、健康、有效的基层党建治理网格化体系,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纵深发展和广度延伸 ②。
如果说前三点是党建工作公信力提升的内部环境,那外部环境就是传播手段和机制的改善和更新。因为公信力属于社会管理范畴,拥有权威性、信誉度以及广泛影响力等特征,因此传播手段和机制对其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传播角度出发,提升党建公信力可以探索两方面:
第一,要提高党建主体即党组织的媒体素养和媒体应对能力。在当前社会舆论多元化格局下,媒体的报道既有舆论导向的功能,又承载着宣传党建工作的使命,同时也是民众了解党组织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重点的重要渠道。因此,要在“定向”“聚焦”“提神”上下功夫。现代党建不仅要在履行宣教职责的过程中做出实效,更要将做出的实效及时地说出来,让公众更好地知晓、理解党建促进社会治理的实效和路径,这样才能提高基层党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新时代的党建要求我们必须找准网络舆论与社情民意的结合点、与群众愿望的汇合点、与人民心声的共鸣点,更加貼民亲民,让公众不仅能够“听得懂”,更能“信得过”,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党建的公信力 。③
第二,要建立有效的公信力危机响应机制。要提升党建公信力,既要正面引导,但也要认识到,党建工作也可能出现失误。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党建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后果非常严重,呈现容错率低、政治属性强的特征。因此,一旦出现了损害公信力的危机,危机响应机制和危机公关就显得异常重要。要真正建立有效的公信力危机响应机制,一是可以探索建立党建危机管理小组,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危机管理小组是发达国家政府治理的成功经验,是顺利处理危机、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组织保障。将其移植到党建工作中,当公信力危机发生时,党建领导干部应能迅速转型为危机领导核心,统揽全局,迅速做出决策,并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和计划,为危机处理奠定基础。二是健全党建公信力危机处理传播方案。在危机处理中,传播真空会很快被颠倒黑白、捕风捉影的流言、猜测所占据。拖沓过时的消息会引起人们猜疑,并导致片面的报道,使公众怀疑基层党组织对某些信息采取了掩盖手段。因此,党建部门要抓住第一时间点,通过党建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回应公众的质疑,解除民众的疑虑。三是建立紧密的危机响应联络网。基层党组织要依据可能发生的事故性危机,与有关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形成危机响应联络网。这种联系不仅仅建立在与上级党委的支持和联系之上,还应包括新闻媒介、公安部门等关联单位。只有这样,在公信力危机发生时,才能及时发挥危机响应机制的作用,多管齐下,控制事态,正确引导民众视线和关注点。
注释:
①虞云耀:《锻造新时代党的领导力》,《人民日报》2018年8月15日。
②简皎洁:《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历史逻辑、现实价值与提升路径》,《上海党史与党建》2018第9期。
③张勤:《论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8期。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王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