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谦
摘 要 高校工会是在党组织领导下联系广大教职工的重要纽带,维护教职工的基本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高校工会维权工作近年来在维权意识、维权机制、维权力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工会维权能力缺乏、维权体制权责不清晰、维权手段落实不到位以及维权法律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对策,为高校的民主化建设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工会 维权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0.008
Abstract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rade un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contact the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referring to safeguarding their basic rights and interests as its basic responsibilities. In recent years,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rade union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improving right-protection awareness, mechanism and strength,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iming at the lack of right-protection capacity, unclear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right-protection mechanism, inadequate implementation of right-protection measures and imperfect right-protection laws and other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trade un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ights protection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的高等教育内部管理的体制和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以及高校用工体制等各个方面的改变。高校工会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职能的发挥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目前各个高校工会在维权问题上存在很多的弊端和问题,为此,本文将针对高校工会维权职能目前的困境出現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于能更好的解决高校工会维权难的问题。[1]
1高校工会维权工作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教职工的维权意识。高校体制的改革,不仅重新定义了高校各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让校方和广大教职工充分的认识到校方与教职工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教职工与学校的管理者之间没有阶级的差别。[2]高校工会作为广大教职工的维权代表,维护的是教职工的经济、民主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权益,通过工会表达他们的诉求,教职工的维权意识不断得到提升。与此同时,高校工会积极开展对教职工维权意识的培养,定期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工会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教职工遵纪守法、民主监督和依法维权的意识。[3]
(2)拓宽了教职工的维权机制。高校工会的维权机制的建立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和过程,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目前高校教职工的维权机制逐步得到完善,主要包括了工会和高校领导共同参与决策的管理机制,教职工与校方的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和以教代会为主要途径的民主监督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参政议政,拓宽了教职工的维权机制。[4]
(3)加强了教职工的维权力度。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保护,而侵害教职工利益的往往是一个单位或者组织,并不是哪个个人,从维权之初教职工就处于了弱势的地位,并且在诸多的维权过程中,成本高,时间长,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单打独斗,此时,高校工会成为了教职工维权的坚强后盾,他们为维权者提供政策、法律上咨询,和维权者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让维权者少走弯路,充分发挥高校工会的职责和功能,加强教职工的维权力度。
2高校工会维权困境
(1)高校工会维权能力缺乏。高校工会为广大教职工维权是工会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工会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是在所难免的,期间部分教职工的个人利益必然会受到影响,高校领导在考虑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公平和不全面的现象。[5]广大教职工希望通过工会这一组织来反应其诉求,使自身的利益损失达到最小。
工会是服务于广大教职工的组织,工会也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比如举行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教职工谋取过年过节的物资,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维护了教职工的权益。
(2)维权体制权责不清晰、具有行政化倾向。高校工会是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成立的教职工群众组织,明确规定了工会的责任、权利,维护教职工的权益是高校工会的本质所在。[6]部分高校由校领导直接兼任工会主席,使得倾向于机关化、行政化。让教职工形成了思维定式,遇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会直接去找领导解决,不会找工会去替自己维权,也形成了不良的维权运行模式,工会无法独立开展维权的工作。
(3)维权手段落实不到位。在高校中,教职工往往处于弱势的一方,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发展方向,只能被动的接受。[7]《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实际的操作中,这种平等没有得到实现。首先,教代会代表的选举不规范,代表大多数还是领导干部层面,一线员工参与的比率较低;其次,教职工在教代会表达自身意愿的时间有限、范围有限,权利被弱化,与教职工密切相关的未来职业的发展、教学资源的分配等未纳入教代会商议的范畴。
(4)维权缺乏法律的保驾护航。部分高校工会组织与职代会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能作用发挥不到位、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决策与管理的渠道或途径不畅通,严重影响了职工民主权利的发挥。对一些侵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行为,只是寄予同情、安慰和呼吁,沒有通过法律程序和途径,维护职工正当权益。
3高校工会维权的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履行维权职能。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多元化特点显现的越发明显,高校教职工的组成越来越复杂,与广大教职工相关的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的发放、“五险一金”的缴纳等各种问题日趋复杂,这无疑给高校的工会的职能发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高校工会必须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工会的职责,行使工会的权利,为教职工的维权作出实际行动。[8]
(2)完善维权机制,适应高校和谐发展。维权是教职工的权利,是高校工会的义务和工作要求,维权机制的完善是高校工会实现维权的关键之一。首先建立健全高校领导干部的法律法规约束的机制,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让法治观念逐步深入到领导干部的意识中去,扫清高校工会维权职能行使的不利影响。其次要建立教职工自我权益的保护机制,在广大教职工中去宣传法律知识,让教职工懂得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最后是强化教代会职权,提升高校内部民主管理水平。[9]
(3)利用新媒体加强高校工会的维权落实。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电脑、手机等都成为生活中便捷的通讯和生活的工具,当今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对于高校工会维权职能的行驶是一个“双刃剑”,新媒体逐步成为高校广大教职工表达意愿和诉求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比如微博、微信、论坛等成为重要的网络舆论载体,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更好做好维权工作,也是在以后的工会工作中要思考的问题。
(4)完善高校工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建立是高校工会实现维权的重要保障,在国家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高校工会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也是能够实现的。[10]第一,明确高校工会的独立的法律地位。单独制定高校工会人员委任规定,将现行的双向领导改为由直属工会单头领导的模式,并且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工会成员工资、津贴以及相应的福利待遇由上级工会从学校的日常经费划拨,形成相对独立的工作部门,在行政上和学校处于对等的地位关系。[11]第二,健全高校人事争议救济制度。高校的人事争议制度一直以来存在严重的不足,目前已经存在的有《人事争议处理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以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依据相关的规定依法处理,不断完善人事争议救济制度,对于高校工会无法解决的问题,应该上报相关的部门解决,保证广大教职工的权益。第三,扫除高校工会行使诉权的法律障碍。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及法律解释,明确工会法与劳动法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德广,郭穗.新时期高校工会维权现状与维权策略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1).
[2] 林升华.做好高校工会维权工作的几点思考[J].发展研究,2005(11).
[3] 杨毅.试述高校工会的维权途径[J].河套大学学报,2006(02).
[4] 玉春子.高校工会维权现状与维权的有效途径[J].工会论坛,2006(01).
[5] 潘冬青.把握核心根本和关键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J].工运研究,2010(9).
[6] 刘尔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升工会工作创新水平[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4).
[7] 肖平容.工会集体谈判权缺位的制度障碍与策略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8] 刘光庆.山东省工会维权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
[9] 周筱颖.民办高校工会工作边缘化困境与突破[J].中国民族博览,2017(03).
[10] 冷培榆,何佳,王慧萍.高校工会工作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方法与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5(17).
[11] 钮友宁.提升新时代工会工作质效的理性思考[J].中国工运,2019(04).